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90088
论仲景治痰湿证巧用甘草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89期
     甘草是张仲景常用的药物,在257首经方中,有130余方用甘草,而且在痰湿病证诸方中也常见有甘草的配伍应用,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23方中,有10方用甘草;《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13方中,用甘草10方。两篇合计36方(含重复者4方),配伍甘草者20首,占55.5%。全面分析张仲景治痰湿诸方,可了解其中甘草的取舍规律及其配伍意义。

    一、取之有道用甘草

    (一)水饮在上当温散发汗者,用甘草入辛温之队以助发散。统观《金匮要略》“痰饮”与“水气”病两篇,凡属“腰以上肿,当发汗”者,方中大多用甘草。如“病溢饮者,当发其汗”的大、小青龙汤,“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小青龙汤,“风水恶风,一身悉肿”的越婢汤,“皮水为病,四肢肿”的防己茯苓汤等;以及治“里水”之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治“心下坚,大如盘......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之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均用甘草二至三两。诸方中用甘草既有调和诸药之意,但更重要的是以甘草配伍诸辛温药,辛甘相合而化生阳气,以助发散达表。《景岳全书·卷十八》将甘草的这种配伍方式称之为:“表药得之助其升”,《本草正》也言:“表药得之助其外”。此等配伍,《金匮要略》多以甘草配麻黄、桂枝等。
, http://www.100md.com
    (二)湿阻中焦当补脾健运者,用甘草培土制水以厚中焦。观《金匮要略》“痰饮”与“水气”病篇中,凡痰湿停滞中焦或与脾胃相关者,每用甘草入方。如苓桂术甘汤、防己黄芪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有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显而易见,以上三方均能利小便以治水湿,而且尤以五苓散为利小便之“正治”。但痰湿停滞中焦者,责之于脾土不健,故方选苓桂术甘汤,取甘草合白术、茯苓培土治水,而成健脾渗湿之主方。其治在中焦之意,彰然若揭。另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中以甘草配伍干姜等,乃为温中化饮而设;防己黄芪汤中甘草与黄芪、白术配伍,既能益气固表,又能健脾调中以复振卫阳,均有培土制水之意。此等配伍,《金匮》多以甘草配白术、甘草配干姜等。

    (三)饮停心下须挽药于中者,用甘草和药滞中以图缓利。如苓桂术甘汤用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证属饮停中焦(心下)。对此,非峻通快利所宜,而应当挽渗利之品留于中焦,以渐消徐利,缓缓图之,故取甘草甘缓之性,缓和渗利诸药的速通快利之性,避免直达下焦、药过病所。与五苓散相比,前者和中缓利治在中焦,后者化气渗利治在下焦,全赖甘草一取一舍,而使苓术各有所主、各具其意。正如《重订石室秘录.卷二》所言:“尤妙用甘草一分,以引群药之入于满处”。类似应用,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茯苓杏仁甘草汤中也有体现,方中以茯苓配甘草,缓通利之性而能化胸中痰饮,用治“胸痹,胸中气塞”。如是,甘草挽留渗利下行之药定位于中焦的作用,实不可没。此即《本草分经》所言:甘草“入峻剂则缓急”之谓。此等配伍,在《金匮》多以甘草配茯苓、甘草配防己等。
, 百拇医药
    (四)特殊用法。《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用治留饮者,有曰:“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方中甘遂、半夏攻破利导以推除痰饮之邪,复以甘草、芍药、白蜜等甘缓安中、益气护脾,缓和甘遂毒烈之性,攻逐水饮而不致过于猛烈。该方配伍中尤其令人注目的是甘遂与甘草的配伍应用,为取其相反之性,使之相激相成,以激发留饮得以尽去。

    二、舍之有因弃甘草

    (一)水湿在下当以小便利之,方取通利者不用甘草。纵观《金匮要略》十枣汤、五苓散、泽泻汤、厚朴大黄汤、己椒苈黄丸、葶苈大枣泻肺汤、木防己汤等急下水饮、通利行消诸方,多不用甘草,恐其甘缓滞碍通利速下之性。如“痰饮”篇治心下停饮设两方:“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后者浊阴上犯,水饮甚于前者,速当利水除饮,故以泽泻配白术,而不似前方之用甘草。如此,“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者以及速通峻利者,均不宜配伍甘草。此即后世《景岳全书·卷十八》所言:甘草“其味至甘......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不可不知也。”《本草衍义补遗》也言:甘草“下焦药少用,恐大缓不能直达”。

    (二)水饮犯胃致呕吐呃逆者不用甘草。如治“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诸方虽为水停中焦心下之位,然有呕吐见证者,不用甘草,是“呕家忌甘”也。

    总之,甘草作为经方常用药,在《金匮要略》痰湿、水气篇中亦多有应用。方中甘草的取舍规律为:水饮在上、水饮在中者用甘草;水饮在下、水饮兼呕者弃甘草。其配伍意义除与健脾药合用以培土制水,与辛散药合用以辛甘化阳以外,与利水药配伍又可挽药于中以缓利中焦水饮。这也正是《金匮要略》治痰湿不忌甘草的要点所在。, http://www.100md.com(秦 林)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