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心理护理 > 安乐死 > 正文
编号:190187
安乐死也是他的真话-巴金因“长寿”而痛苦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24日 医业网
     新华网2002年7月20日讯:巴金是长寿的。依据中国传统计算,他今年99岁了。倘若按民间“过了90,1岁当3岁”的说法,巴金早已是百岁老人了。在中国著名作家中,巴金是最长寿的。

    巴金是幸福的。巴金又是痛苦的。诚如他多年前,和许多朋友倾诉的:长寿是一种惩罚。巴金为何有这样的思想?他的痛苦又在哪里?

    ·巴金的痛苦

    ·第一次提到“安乐死”这三个字

    记者翻阅笔记本,发现8年前巴金说过这样一句话:“长寿不是一件好事,是一种痛苦。”

    1994年,是巴金生命走向衰弱的一个转折点。这年,他在校完26卷本的《巴金全集》后,着手《巴金译文集》的整理和校阅。老作家和青年人一样,每天伏案工作8小时以上。不幸,发生在一瞬间。他在起身取一本书时,脊椎压缩性骨折。由此,他住进了医院。

    有一天,他在与记者聊天时说道:“我半夜睡不着,就胡思乱想。我想我的前程很悲哀。我不能工作了,是一个废物、包袱。”1995年,夏衍去世。病逝前的夏衍非常痛苦。在与家人谈及夏衍的死时,巴金说,他如果到了这一天,希望不要抢救,要安乐死。这是他第一次提到“安乐死”这三个字。

    ·士兵常常死在战场上,我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

    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手印门把——雕刻家按巴金老人的手形制作的铸铜件,正中是巴老的手印,手掌上的纹路清晰可见,旁边是他的印章。文学馆进出的每一扇玻璃大门上都装有这一的门把,现在这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馆中独特的一景。

    失去工作能力,不能再为读者写些什么,这是巴金最大的痛苦。他曾经充满激情地这样说:“士兵常常死在战场上,我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

    顽强的巴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