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选医生”怎么选?怎样克服其中的深层次问题?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李汉林认为,“病人选医生”主要是促进医院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最终达到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连锁改革、建立起全新运行机制的目的。因此,这家医院从一开始,就为“病人选医生”这项改革的健康发展设定了一个新目标:通过医疗服务上的竞争机制,建立起使病人、医生、医院共同受益的利益机制,最终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和医务人员劳动价值。
给病人一个优质的医疗小组
给医生一个滚动的竞争机制
“心胸外科,许林海医疗组三级医生:许林海(职称、专业、特色)二级医生:(姓名、职称)一级医生:(姓名、职称)本组特色:技术精、为人好、行事公、配合佳、效率高。擅长肝、食管、心脏手术及手汗症的治疗。对本组治疗病人,均实行终身随访。”
病人也许不知道,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楼前,这样一字排开的47个医疗小组,是医院“优中选优”选拔出来的。这些医疗小组以三级医生———医疗组组长为“龙头”,二级医生和一级医生为组员,小组以整体形象向社会“亮相”,供百姓选择。门诊病房一条龙,小组以责任制方式为患者服务。
这项改革,医院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如何既能帮助病人选择好医生,又能发挥医疗服务团队作用的特殊性?医院认为,只有为医生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空间,才能为病人保持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样,医生和病人利益相连,才会有“双赢”的结果。
“没有病人的专家不叫专家”,在省人民医院,专家们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命运是如何与病人联系在一起的——医院在150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中,招聘新的三级医生,作为服务的“入门”资格。150位原有的三级医生,竞争现有的47个三级医生的岗位,医生们真实地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通过自荐、科室推荐、医院评议,以及实际能力的考核——门急诊病人数、开刀的档次、病人满意度、是否有投诉等,47位新的三级医生争到了医疗组组长的“职位”,占了原有副高职称医生的三分之一。没有竞争上三级医生的,只能聘为二级医生,医疗小组内,三、二、一级医生自由组合,形成最佳“搭档”,那些敬业、协作精神强的医生成了“抢手货”。组合的结果,33位副高人员担任二级医生,16位主治医生担任了一级医生,有3位医生没能进医疗组。小儿科的副主任医师张志芳告诉记者:“原来我只是个老百姓,现在当上了医疗组长,真是没想到。”小儿科有9个副高职,只有两名上了“三级”。三级岗位的设立和组合,使医生档案职称作为惟一标志的状况成为历史,医生们再也没有了“终身制”。
三级岗位又是动态的,医院根据各级医生的业务数量、质量、医疗安全等,建立医疗档案,凡达不到标准的,就要下降一个等级。一些没有竞争上三级医生的医师告诉记者,大家曾经是同班同学、同样资历,自己没当上三级医生怪难为情的,但他们有决心在下一轮竞争中再次“冲击”。
滚动的竞争空间,动力与压力并存,表现在为病人“淋漓尽致”的服务上,这些平均年龄45岁的新的专家,目前已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
病人:24小时有人负责
医生:建立独特的责任风险机制
“让病人天天看到你”,这是浙江省人民医院在“病人选医生”中创立的“一条龙”服务方式。
传统的医疗模式是:病人从门诊、入院、检查、手术、出院,经过多个医生的手,类似“车轮大战”,不仅使诊疗思路缺乏连贯性,病人也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依托,缺乏安全感。
现在不一样了,医疗小组实行“三级医生负责制”,对选中自己这个医疗组的病人,24小时负责,随叫随到。妇产科主任王亮告诉记者,现在就像美国的主治医生负责制,从门诊、住院、随访、咨询,哪一样都不少。病人和医生的关系是信任的关系。有的妇产科病人遇到问题,连自己的亲属都不讲,却对医生讲。科内医生也有了竞争,看书、查资料、分析病情,希望病人选中自己这个组。
普外科是医院最大的临床科室,现在有5个医疗小组。科主任赵大健说,现在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病人选择医生主要看三个方面:首先是看好病,再就是服务态度,最后看医疗费用。医疗组的风险责任从大环境、小环境来说都与过去不同了,尤其是三级医生,责任重大,普外科一个组3个医生要管20个病人,过去是上班负责制,现在是三级医生负责制,经管病人有重大情况,都要叫三级医生。
怎么对病人管理到位,尤其是降低非医疗差错,值得在实践中好好研究。现在,病人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出一点问题就可能投诉,所以,医患之间非常需要建立起信任感,“病人选医生”提供了好机会。比如普外的胰胆管造影,技术要求高,成功率是90%,也就是有10%的病人完不成,有的还可能诱发胰腺炎。病人选择了你,你就要告诉他,这个病要检查,有意义,但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病人理解了,才会配合医生,医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差错率下降。
医疗小组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更是一个风险责任的共同体。在小组中,各级医生职责分明,三级医生全面管理医疗组的工作,视诊、查房、检查下级医生的病历等;二级医生负责管理组内病人,每日查房;一级医生具体管理病人,随诊新病人,随时查房。医疗小组形成自然的高、中、初三个等级。小组有医疗支配权、收入支配权,每月张榜公布。院长李汉林说,现在医疗纠纷的减少、医疗质量的提高,与医疗组的三级医生密切相关,他们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普外科主任赵大健认为,医疗组的医生,医疗业绩、晋升标准、经济利益都捆在一起,不会因为某个医生的失误造成损害,科里没有病人投诉了。
神经内科护士长徐君清形容医生们“像被鞭子抽了一下”。“以前遇到病人,最好让别人去收,现在抢着看病人。过去是病人到办公室找医生,现在医生主动找病人,谈病情、谈治疗,病人心里热乎乎的,什么心里话都对医生说。”
给病人最大的治疗空间
给医院长远的发展机制
浙江省人民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大医院,历年的床位使用率都在85%~92%之间,但有时候外地病人还要等床位,说明医院的资源还有挖潜的空间。能不能在“病人选医生”的改革中,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院长李汉林说,“病人选医生”不仅是调整医患关系,还在于带动医院内部各环节的竞争,建立起有利于医院长远发展的机制。因此,医院尝试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拆除科室“围墙”,实现资源共享。医疗小组收治的病人多了,科里原有的床位不够怎么办?护理部主任陈爱初说,医院的办法是“打通住院,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医院用电脑进行床位协调,哪个科室有空床就进行“预告”,医院统一调配。现在,床位使用率明显上升,没有一个病房有10张以上空床出现,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外地病人随时都可以住上院了。
走出管理误区。科主任有四大管理职能,医、教、研、预防,可过去大多数科主任的精力用在经济管理上,每天都在算奖金。省医院在“病人选医生”的改革中,改革了中层干部和科室的管理职能,将收入、成本纳入医疗小组的管理,将科主任解放了出来。普外科主任赵大健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当科主任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医疗质量的把关、重大手术的实施、危重病例的讨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病区的管理交给了护士长,收入的分配交给了医疗组,各级职责明确,病人满意率大幅度提高。
用好人才资源,帮助年轻人成长。改革中,医院原来的顾问、返聘专家和未组合进医疗小组的专家有不少人,医院让他们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比如让他们进行专家查房、会诊疑难病例等。过去,许多病人是专门冲着某某专家来的,可从住院到出院都见不着这个专家,现在老百姓可以见着他们了。对于三级甲等医院,功能定位是解决疑难危急病例,医院在改革中,注重局部与全局、竞争与协调的关系,在医疗组的设立上,既有专科特色,又注意年轻医生的培养。比如普外科5个医疗小组的三级医生,分别以甲状腺、乳腺、肝胆、肿瘤、胃肠为特长。医疗组中,一二级医生至少半年才能调换,为年轻医生拓宽视野创造了条件。医疗组的三级医生可以根据手术难易程度“授权”给下级医生。采访的当天下午两点,记者来到眼科,看到两个组的医生都刚下手术在吃饭。一位主刀大夫告诉记者,她不是三级医生,而是一位眼科博士,虽然在组里是二级医生,但这个手术对她来说完全拿得下来,所以组长“授权”给了她。年轻医生们普遍反映,整个医
疗组里年轻人的手术机会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小儿科一位二级医生告诉记者,她的诊疗量与过去比没有明显下降。
“病人选医生”的改革,促进了医院、医生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选择”前后相比,医院门诊病人增加10%,出院病人增加7.7%,病人总费用下降3个百分点,病人投诉下降80%,全院病人满意度超过98%。这项改革实施后的2000年11月,医生最高奖金4500元,最低的200元。
浙江省人民医院认为,“病人选医生”是让那些习惯了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住院难的病人,在不增加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得到更加满意的服务。病人有了选择权和知情权,意味着医患双方的平等,也只有平等的医患关系,才能使双方共同配合、互相理解,激发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这是一种新型的“双赢”关系。
给病人一个优质的医疗小组
给医生一个滚动的竞争机制
“心胸外科,许林海医疗组三级医生:许林海(职称、专业、特色)二级医生:(姓名、职称)一级医生:(姓名、职称)本组特色:技术精、为人好、行事公、配合佳、效率高。擅长肝、食管、心脏手术及手汗症的治疗。对本组治疗病人,均实行终身随访。”
病人也许不知道,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楼前,这样一字排开的47个医疗小组,是医院“优中选优”选拔出来的。这些医疗小组以三级医生———医疗组组长为“龙头”,二级医生和一级医生为组员,小组以整体形象向社会“亮相”,供百姓选择。门诊病房一条龙,小组以责任制方式为患者服务。
这项改革,医院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如何既能帮助病人选择好医生,又能发挥医疗服务团队作用的特殊性?医院认为,只有为医生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空间,才能为病人保持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样,医生和病人利益相连,才会有“双赢”的结果。
“没有病人的专家不叫专家”,在省人民医院,专家们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命运是如何与病人联系在一起的——医院在150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中,招聘新的三级医生,作为服务的“入门”资格。150位原有的三级医生,竞争现有的47个三级医生的岗位,医生们真实地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通过自荐、科室推荐、医院评议,以及实际能力的考核——门急诊病人数、开刀的档次、病人满意度、是否有投诉等,47位新的三级医生争到了医疗组组长的“职位”,占了原有副高职称医生的三分之一。没有竞争上三级医生的,只能聘为二级医生,医疗小组内,三、二、一级医生自由组合,形成最佳“搭档”,那些敬业、协作精神强的医生成了“抢手货”。组合的结果,33位副高人员担任二级医生,16位主治医生担任了一级医生,有3位医生没能进医疗组。小儿科的副主任医师张志芳告诉记者:“原来我只是个老百姓,现在当上了医疗组长,真是没想到。”小儿科有9个副高职,只有两名上了“三级”。三级岗位的设立和组合,使医生档案职称作为惟一标志的状况成为历史,医生们再也没有了“终身制”。
三级岗位又是动态的,医院根据各级医生的业务数量、质量、医疗安全等,建立医疗档案,凡达不到标准的,就要下降一个等级。一些没有竞争上三级医生的医师告诉记者,大家曾经是同班同学、同样资历,自己没当上三级医生怪难为情的,但他们有决心在下一轮竞争中再次“冲击”。
滚动的竞争空间,动力与压力并存,表现在为病人“淋漓尽致”的服务上,这些平均年龄45岁的新的专家,目前已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
病人:24小时有人负责
医生:建立独特的责任风险机制
“让病人天天看到你”,这是浙江省人民医院在“病人选医生”中创立的“一条龙”服务方式。
传统的医疗模式是:病人从门诊、入院、检查、手术、出院,经过多个医生的手,类似“车轮大战”,不仅使诊疗思路缺乏连贯性,病人也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依托,缺乏安全感。
现在不一样了,医疗小组实行“三级医生负责制”,对选中自己这个医疗组的病人,24小时负责,随叫随到。妇产科主任王亮告诉记者,现在就像美国的主治医生负责制,从门诊、住院、随访、咨询,哪一样都不少。病人和医生的关系是信任的关系。有的妇产科病人遇到问题,连自己的亲属都不讲,却对医生讲。科内医生也有了竞争,看书、查资料、分析病情,希望病人选中自己这个组。
普外科是医院最大的临床科室,现在有5个医疗小组。科主任赵大健说,现在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病人选择医生主要看三个方面:首先是看好病,再就是服务态度,最后看医疗费用。医疗组的风险责任从大环境、小环境来说都与过去不同了,尤其是三级医生,责任重大,普外科一个组3个医生要管20个病人,过去是上班负责制,现在是三级医生负责制,经管病人有重大情况,都要叫三级医生。
怎么对病人管理到位,尤其是降低非医疗差错,值得在实践中好好研究。现在,病人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出一点问题就可能投诉,所以,医患之间非常需要建立起信任感,“病人选医生”提供了好机会。比如普外的胰胆管造影,技术要求高,成功率是90%,也就是有10%的病人完不成,有的还可能诱发胰腺炎。病人选择了你,你就要告诉他,这个病要检查,有意义,但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病人理解了,才会配合医生,医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差错率下降。
医疗小组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更是一个风险责任的共同体。在小组中,各级医生职责分明,三级医生全面管理医疗组的工作,视诊、查房、检查下级医生的病历等;二级医生负责管理组内病人,每日查房;一级医生具体管理病人,随诊新病人,随时查房。医疗小组形成自然的高、中、初三个等级。小组有医疗支配权、收入支配权,每月张榜公布。院长李汉林说,现在医疗纠纷的减少、医疗质量的提高,与医疗组的三级医生密切相关,他们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普外科主任赵大健认为,医疗组的医生,医疗业绩、晋升标准、经济利益都捆在一起,不会因为某个医生的失误造成损害,科里没有病人投诉了。
神经内科护士长徐君清形容医生们“像被鞭子抽了一下”。“以前遇到病人,最好让别人去收,现在抢着看病人。过去是病人到办公室找医生,现在医生主动找病人,谈病情、谈治疗,病人心里热乎乎的,什么心里话都对医生说。”
给病人最大的治疗空间
给医院长远的发展机制
浙江省人民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大医院,历年的床位使用率都在85%~92%之间,但有时候外地病人还要等床位,说明医院的资源还有挖潜的空间。能不能在“病人选医生”的改革中,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院长李汉林说,“病人选医生”不仅是调整医患关系,还在于带动医院内部各环节的竞争,建立起有利于医院长远发展的机制。因此,医院尝试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拆除科室“围墙”,实现资源共享。医疗小组收治的病人多了,科里原有的床位不够怎么办?护理部主任陈爱初说,医院的办法是“打通住院,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医院用电脑进行床位协调,哪个科室有空床就进行“预告”,医院统一调配。现在,床位使用率明显上升,没有一个病房有10张以上空床出现,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外地病人随时都可以住上院了。
走出管理误区。科主任有四大管理职能,医、教、研、预防,可过去大多数科主任的精力用在经济管理上,每天都在算奖金。省医院在“病人选医生”的改革中,改革了中层干部和科室的管理职能,将收入、成本纳入医疗小组的管理,将科主任解放了出来。普外科主任赵大健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当科主任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医疗质量的把关、重大手术的实施、危重病例的讨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病区的管理交给了护士长,收入的分配交给了医疗组,各级职责明确,病人满意率大幅度提高。
用好人才资源,帮助年轻人成长。改革中,医院原来的顾问、返聘专家和未组合进医疗小组的专家有不少人,医院让他们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比如让他们进行专家查房、会诊疑难病例等。过去,许多病人是专门冲着某某专家来的,可从住院到出院都见不着这个专家,现在老百姓可以见着他们了。对于三级甲等医院,功能定位是解决疑难危急病例,医院在改革中,注重局部与全局、竞争与协调的关系,在医疗组的设立上,既有专科特色,又注意年轻医生的培养。比如普外科5个医疗小组的三级医生,分别以甲状腺、乳腺、肝胆、肿瘤、胃肠为特长。医疗组中,一二级医生至少半年才能调换,为年轻医生拓宽视野创造了条件。医疗组的三级医生可以根据手术难易程度“授权”给下级医生。采访的当天下午两点,记者来到眼科,看到两个组的医生都刚下手术在吃饭。一位主刀大夫告诉记者,她不是三级医生,而是一位眼科博士,虽然在组里是二级医生,但这个手术对她来说完全拿得下来,所以组长“授权”给了她。年轻医生们普遍反映,整个医
疗组里年轻人的手术机会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小儿科一位二级医生告诉记者,她的诊疗量与过去比没有明显下降。
“病人选医生”的改革,促进了医院、医生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选择”前后相比,医院门诊病人增加10%,出院病人增加7.7%,病人总费用下降3个百分点,病人投诉下降80%,全院病人满意度超过98%。这项改革实施后的2000年11月,医生最高奖金4500元,最低的200元。
浙江省人民医院认为,“病人选医生”是让那些习惯了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住院难的病人,在不增加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得到更加满意的服务。病人有了选择权和知情权,意味着医患双方的平等,也只有平等的医患关系,才能使双方共同配合、互相理解,激发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这是一种新型的“双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