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儿科按摩学
编号:191758
第三章 常用穴位
http://www.100md.com 《儿科按摩学》
     小儿推拿按摩除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各部,尤以两掌为多。穴位的形状不仅有“点”,而且还有“线”和“面”。

    第一节头面部

    1、攒竹(天门)

    (位置) 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 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不安等。

    (临床应用) 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燥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 百拇医药
    2、坎宫(眉弓)

    (位置) 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 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应用) 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3、山根(山风)

    (位置) 两目内眦之间。

    (操作) 拇指甲掐。
, 百拇医药
    (次数) 3到5次。

    (主治) 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 掐山根有开窍醒脑、定神的作用。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入中、掐老龙等合用。本穴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和年寿、准头等穴用于诊断,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

    4、颊车(牙关)

    (位置) 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上方的咬肌中。

    (操作) 拇指按或中指揉。

    (次数) 5到10次。

    (主治) 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临床应用) 按颊车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颊车。
, http://www.100md.com
    5、囟门

    (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 两手扶儿脱,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拇指端轻揉囟门。

    (次数) 推或揉,各50到100次。

    (主治) 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

    (临床应用)推揉囟门能镇惊安神、通窍,多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正常前颅在生后12到18月之间闭合,故临床操作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6、耳后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 http://www.100md.com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 推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天门攒竹)、坎宫等合用。能安神除烦,可治疗神昏烦躁等症。

    7、天柱(颈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

    (次数) 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

    (主治) 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临床应用) 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疗呕吐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但用并法亦有效,但推那次数需多才行;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用。
, http://www.100md.com
    第二节 胸腹部

    1、乳旁

    (位置) 乳外旁开2分。

    (操作) 中指端揉。

    (次数) 20到50次。

    (主治) 胸闷、咳嗽、痰鸣、呕吐。

    (临床应用) 揉乳旁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

    2、胁肋

    (位置) 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操作) 以两掌从腋下搓摩至天枢处。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

    (次数) 50到100次。
, 百拇医药
    (主治) 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积、肝脾肿大等。

    (临床应用) 搓摩胁肋、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对小儿由于食积、痰壅、气逆所致的胸闷、腹胀等有效。若肝脾肿大,则需久久搓摩。但对中气下陷、肾不纳气者宜慎用。

    3、腹

    (位置) 腹部。

    (操作) 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肠或四指摩腹。

    (次数) 分推100到200次;摩腹5分钟。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临床应用) 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
, 百拇医药
    4、脐

    (位置) 肚脐。

    (操作)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次数) 揉100到300次,摩5分钟。

    (主治) 腹胀、腹痛、食积、便秘、肠鸣、吐泻。

    (临床应用) 揉脐、摩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临床上揉脐、摩腹常与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

    5、丹田

    (位置) 脐下2到3寸之间。

, http://www.100md.com     (操作) 或揉或摩,称揉丹田或摩丹田。

    (次数) 揉50到100次,摩5分钟。

    (主治) 腹痛、腹泻、脱肛、遗尿、疝气、尿潴留。

    (临床应用) 揉、摩丹田能培肾固并,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脱肛、疝气、遗尿等症,常与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等合用。揉丹田对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上常与推箕门、清小肠等合用。

    6、肚角

    (位置) 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

    (操作) 用拇、食、中三指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次数) 3到5次。
, http://www.100md.com
    (主治) 腹痛、腹泻。

    (临床应用) 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是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好。本法刺激较强,一般拿3到5次即可,不可拿的时间太长。为了防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推毕,再拿此穴。

    第三节 上肢部

    1、脾经

    (位置) 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次数) 100到500次。

    (主治) 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 http://www.100md.com
    (临床应用)

    (1) 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补气养。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2)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3)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稳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2、心经

    (位置) 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次数) 100到500次。

, 百拇医药     (主治) 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烦不安等。

    (临床应用)

    (1)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

    (2)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漯晴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3、肝经

    (位置) 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次数)100到500次。
, 百拇医药
    (主治) 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

    (临床应用)

    (1)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湿除烦,常用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

    (2)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经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4、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 百拇医药
    (临床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喘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症。

    5、肾经

    (位置) 小指末节落纹面。

    (操作)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更方向直推为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

    (临床应用)
, 百拇医药
    (1)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

    (2)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6、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腹泻、痢疾、便秘、脱肛。

    (临床应用)

    (1)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
, 百拇医药
    (2)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

    (3)本穴又称推三关,尚可用于诊断,详见诊断章节。

    7、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从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推小肠。

    (主治)小便赤涩、遗尿、尿闭、水泻等。

    (次数)100到300次。

    (临床应用)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以本法配合清天河水,能加清清热利尿作用。若数下焦虚寒、多尿、遗尿则宜用补小肠。
, http://www.100md.com
    8、肾顶

    (位置)小指顶端。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次数)100至300次。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等。

    (临床应用)揉肾顶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对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9、肾纹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中指猴拇指端按揉,称揉肾纹。

    (次数)100到500次。
, 百拇医药
    (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等。

    (临床应用)揉肾纹能祛风明目,散痰结。主要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痰结不散所致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

    10、四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

    (次数)每条横纹各掐5次;推100到300次。

    (主治)疳积、腹痛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气喘、口唇破裂。

    (临床应用)本穴掐之能退热除烦,三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脘等合用。
, 百拇医药
    11、小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主治)烦躁、口疮、唇裂、腹胀等。

    (临床应用)推掐本穴能推热、消胀、散结。主要用于脾胃热结、口唇溃破及腹胀等症。临床上用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罗音,有一定疗效。

    12、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小掌横纹。

    (次数)100到300次。
, 百拇医药
    (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

    (临床应用)揉掌小横纹能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主要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临床上用揉掌小横纹治疗肺部湿性罗音,有一定的疗效。

    13、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呕呃嗳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衄血等。

    (临床应用)

    (1)清胃经能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亦可用于胃火上逆引起的衄血等症。临床上多与清脾经、推天柱、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治疗脾胃湿热,或胃气不和所引起的上逆呕恶等症;若胃肠实热、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多与经大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合用。
, http://www.100md.com
    (2)补胃经能健脾和胃、助运化,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症。

    14、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临床应用)

    (1)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 http://www.100md.com
    (2)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

    15.内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半径所作圆周。

    (操作)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

    (临床应用)运内八卦能宽胸利膈,理唰化痰,行滞消食。主要用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降闷、呕吐等症。多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等合用。

    16、小天心

    (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 百拇医药
    (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小天心;以中指关节或屈曲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次数)揉100到300次;捣5到20次。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斜视、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

    (临床应用)

    (1)揉小天心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主要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烦躁不安或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而致小便短赤等症。此外对新生儿的硬皮症、黄疸、遗尿、水肿、疮疖、疹痘欲出不透等亦有效。

    (2)掐、捣小天心能镇惊安神。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夜啼、惊燥不安等症。若见惊风眼翻、斜视、可配合掐老龙,掐人中,清肝经等合用。眼上翻者则向下掐捣;右斜视者则向左掐捣;左斜视者则向右掐捣。
, 百拇医药
    17、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位置)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反之为运水入土。

    (次数)100至300次。

    (主治)小便赤涩、腹胀、呕吐、痢疾、便秘、食欲不振等。

    (临床应用)

    (1)运土入水能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常用于新病、实证。如因湿热内蕴而见少腹胀满,小便赤涩、泄泻,痢疾等症。

    (2)运水入土能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多用于因脾胃虚弱而见完谷不化,腹泻、痢疾、便秘等证。
, 百拇医药
    18、总筋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操作)按揉本穴称揉总筋;用拇甲掐总筋。

    (次数)揉100到300次;掐3到5次。

    (临床应用)揉总筋能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临床上多与清天河水、清水经配合,治疗口舌生疮、潮热、夜啼等实热证。治疗惊风抽掣多用掐法。

    19、大横纹

    (位置)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后纹中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反之称合阴阳。

    (主治)寒热往来、腹泻、腹胀、痢疾、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痰涎壅盛。
, 百拇医药
    (次数)30到50次。

    (临床应用)

    (1)分阴阳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致寒热往来,烦躁不安、以及乳食停滞、腹胀、腹泻、呕吐等症亦可用来治疗痢疾。

    (2)合阴阳能行痰散结,多用于痰结喘咳、胸闷等症,若并法配合揉肾纹,清天河水能加强行痰散结的作用。

    20、老龙

    (位置)中指甲后一分许。

    (操作)用掐法,称掐老龙。

    (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急惊风。
, http://www.100md.com
    (临床应用)掐老龙主要用于急救,有醒神开窍的作用。若小儿急惊暴死,或高热抽搐,掐之知痛有声音,较易治,不知痛而无声音,一般难治。

    21、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右端正,尺侧称左端正。

    (操作)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次数)掐5次;揉50次。

    (主治)鼻衄、惊风、呕吐、泄泻、痢疾。

    (临床应用)

    (1)揉右端正能降逆止呕,主要用于胃气上逆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揉左端正能升提,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

    (2)掐端正多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常与掐老龙、清肝经配合。同时本穴对鼻衄有效,方法用细绳由中指第三节横纹起扎至指端,扎好后,患儿静卧即可。
, http://www.100md.com
    22、五指节

    (位置)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

    (次数)各掐3到5次;揉搓30到50次。

    (主治)惊风、吐涎、惊燥不安、咳嗽风痰等。

    (临床应用)掐揉五指节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惊燥不安、惊风等症,多与掐老龙、清肝经合用;揉五指节主要用于胸闷、痰喘、咳嗽等症,多与运八卦、推揉膻中合用。

    23、二扇门

    (位置)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
, 百拇医药
    (次数)掐5次;揉100到500次。

    (主治)惊风抽搐,身热无汗。

    (临床应用)掐揉二扇门能发汗解表,退热平喘,是发汗的有效方法。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多用于风寒外感。本法与揉肾顶、补脾经、补肾经配合应用,适宜于平素体虚外感者。

    24、上马

    (位置)手背无名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

    (操作)拇指端揉,称揉上马;拇指甲掐,称掐上马。

    (次数)掐3到5次;揉100到500次。

    (主治)虚热喘咳、小便赤涩淋漓、腹痛、牙痛、睡时磨牙等。

    (临床应用)揉上马能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为补肾滋阴的要法。主要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牙痛、小便赤涩淋漓等症。本法对于体质虚弱、肺部感热有干性罗音久不消失者,配揉小横纹;湿性罗音配揉掌小横纹,多揉有一定疗效。
, 百拇医药
    25、外劳宫

    (位置)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揉法,称揉外劳宫;用掐法,称掐外劳宫。

    (次数)掐5次,揉100到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痢疾、脱肛、遗尿、疝气。

    (临床应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掐佳穴,兼能发汗解表。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不论外感风寒、鼻塞流涕以及脏腑积寒,完谷不化,肠鸣腹泻,寒痢腹痛,疝气等症,且能升阳举陷,故临床多配合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天田等治疗脱肛、遗尿等症。

    26、威灵

    (位置)手背二、三掌骨歧缝间。
, 百拇医药
    (操作)用掐法,称掐威灵。

    (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惊风。

    (临床应用)掐威灵有开窍醒神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惊暴死、昏迷不醒时的急救。

    27、精宁

    (位置)手背第四、五掌骨歧缝间。

    (操作)用掐法,称掐精宁。

    (次数)5到10次。

    (主治)痰喘气吼、干呕、疳积、眼内胬肉等。

    (临床应用)掐精宁能利气、破结、化痰。多用于痰食积聚、气吼痰喘、干呕、疳积等症。本法于体虚者宜慎用,多与补脾经、推三关、捏脊等合用,以免克削太甚,元气受损。用于急惊昏厥时,本法多于掐威灵配合,能如强开窍醒神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28、外八卦

    (位置)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八卦相对处。

    (操作)拇指作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外八卦。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胸闷、肿胀、便结等。

    (临床应用)运外八卦能宽胸利气,通滞散结。临床上多与摩腹、推揉膻中等合用,治疗胸闷、腹胀、便结等症。

    29、一窝风

    (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次数)100到300次。
, 百拇医药
    (主治)腹痛、肠鸣、关节痹痛,伤风感冒。

    (临床应用)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常用于受寒、食积等原因引起的腹痛等,多与拿肚角、推三关、揉中脘等合用。本法亦能发散风寒,宣通表里,对寒滞经络引起的痹痛或感冒风寒等症也有效。

    30、膊阳池

    (位置)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

    (操作)拇指甲掐或指端揉,称为掐膊阳池或揉膊阳池。

    (次数)掐3到5次;揉100到300次。

    (主治)便秘、溲赤、头痛。

    (临床应用)掐揉膊阳池能止头痛、通大便、利小便,特别对大便便秘结,多揉之有效,但对大便滑泻者禁用;用于感冒头痛,或小便赤涩短少多与其它解表、利尿法同用。
, 百拇医药
    31、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腹痛、腹泻、斑疹白瘩,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症。

    (临床应用)

    (1)推三关性温热,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对非虚寒病症宜慎用。临床上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症。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捏脊、摩腹等合用。
, 百拇医药
    (2)对感冒风寒,阴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症,多于清肺经、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合用,此外对疹毒内陷、黄疸,阴疽等症亦有疗效。

    32、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惊风等一切热证。

    (临床应用)

    (1)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主要用于治疗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分。多用于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啼等症;对于感冒发热、头痛、恶风、汗微出、咽痛等外感风热者,也常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
, http://www.100md.com
    (2)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

    33、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一切实热病症。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弄舌、重舌、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结干燥等。

    (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能清热、凉血解毒。对温病邪入营血,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腮腺炎及肿毒等实热证均可应用。本穴与补脾经合用,有止汗的效果。若患儿平素大便溏薄、脾虚腹泻者,本法慎用。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发斑等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免伤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则可以退六腑三数,推三关一数之比推之;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三数,退六腑一数之比推之。
, 百拇医药
    第四节 腰背及下肢部

    1、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两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脊一般捏3到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肤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

    (次数)推100到300次;捏3到5次。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临床应用)

    (1)脊柱穴属督脉经,督脉贯脊属脑络肾,督率阳气,统摄真元。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常用主要保健手法之一。临床上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先天与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捏脊疗法,常用于小儿疳积、腹泻等病症。本法操作时亦旁及足太阳膀胱经脉,临床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重提或按揉相应的背部俞穴,以加强疗效。
, 百拇医药
    (2)推脊柱穴自上而下,能清热,多与清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等合用。

    2、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法和推下七节法。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临床应用)

    (1)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证。若属实热证,则不宜用本法,用后多令儿腹胀或出现其它变症。
, http://www.100md.com
    (2)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若腹泻属虚寒者,不可用本法恐防滑泻。

    3、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

    (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临床应用)龟尾穴即督脉经之长强穴,揉之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的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七节骨配合应用,以治腹泻、便秘等症。

    4、箕门

    (位置)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 http://www.100md.com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等。

    (临床应用)推箕门性平和,有较好的利尿作用,用于尿潴留。多与揉丹田,按揉三阴交等合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多与清小肠等合用。

    5、百虫(血海)

    (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或按或拿,称按百虫或拿百虫。

    (次数)5次。

    (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痹。

    (临床应用)按拿百虫能通经络、止抽搐,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常与拿委中、按揉足三里等合用。若用于惊风、抽搐、手法刺激宜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