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儿科按摩学
编号:191785
第四章 小儿常见病症的治疗(第三节 泌尿系统疾病)
http://www.100md.com 《儿科按摩学》
     一、遗尿

    3岁以上小儿睡觉时,不随意的将小便尿在床上谓之“遗尿”,又称“尿床”。多由肾气不足,下元虚冷,病后体弱,肺脾气虚不摄,或因不良习惯所致。

    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脑髓未充,智力未健,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以及年长儿因贪玩少睡,精神过度疲劳,睡前多饮等,偶尔尿床者,不属病态。

    (病因病理)小便的正常排泄,有赖于膀胱与三焦功能的健全,而三焦气化,上焦以肺为主,中焦以脾为主,下焦以肾为主。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皆可影响尿的排泄。其中肾与遗尿的关系尤为密切。

    肾主闭藏,开窍于二阴,职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充沛,则膀胱气化正常,关门固而膀胱排尿有序。肾气虚则膀胱气化不足,关门不固,水道失去制约而发生遗尿。肺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脾主运化,喜燥而制水,脾肺功能正常,方能维持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若脾肺气虚,则上虚不能制下,下虚不能承上,运化无力,节制无全,则水液趋下,膀胱失约,关门不固而遗尿。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不自觉的排尿,轻者数夜一次,重者每夜可遗尿1到2次或更多,小儿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日间尿频等。

    1、肾气虚 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智力迟钝,腰腿酸软,喜暖畏寒,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而频数,或伴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2、脾虚 多表现为四肢困倦,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苍黄少华,胃纳欠佳,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兼白腻,脉沉。

    3、肺穷虚 多表现为头晕,多涎唾而不渴,面白神疲,自汗或盗汗,或有便溏,舌淡,脉缓。

    (治疗)

    治则 温补脾肾,固涩下元。

    处方 补脾经,补肾经,补肺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按揉百会,揉丹田,按揉肾俞,擦药骶部,按揉三阴交。
, http://www.100md.com
    方义 揉丹田,补肾经,按揉肾俞,擦腰骶部以温补肾气,壮命门火,固涩下元;补脾经,补肺经,推三关健脾益气;按揉百会,揉外劳宫温阳升提;按揉三阴交以通调水道。

    (预防)

    1、养成按时排尿的卫生习惯,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不宜过度疲劳。

    2、发生有遗尿现象,须及早诊断,治疗,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3、入睡前排尿,夜间定时排尿。

    二、疝气

    疝气是以发作性腹部疼痛,小腹卵丸肿大为临床特征的小儿常见病症。

    疝气,又名气疝或小肠气,多因气动于内而发,且时作时止,时肿时消,易于变化,故而得名。如《***成》所说“小儿性急,多哭而得之者,此气动于内,谓之气疝”。
, http://www.100md.com
    (病因病机) 疝气的形成多与先天因素有关。先天不足,发育迟缓,造成某种薄弱环节的存在,而后天失养,气虚不摄,及六淫之邪外侵,亦为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

    1、脾肾亏虚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致气虚不摄,甚则中气下陷而发为疝。

    2、肝肺气逆 情志失和,肝失疏泄,肺失宣降,气机逆乱,窜结小腹而成。

    3、寒湿外侵,凝结下焦,阻遏气机,或寒湿郁久化热,留滞下焦而作。

    (临床表现)

    1、脾肾亏虚 丸卵肿大、散坠、欠湿,面浮色白,或萎黄,气短、动测喘而汗出,纳食不佳,大便稀薄或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2、肝郁气滞 丸卵胀大,按则痛甚,手足躁动,善哭易怒,不得安卧,目眵多,舌质偏红或暗,脉弦紧。
, 百拇医药
    3、寒湿凝滞 丸卵肿硬,局部不温,拒按,喜暖恶寒,得温则舒,小便清长,大便或溏,脉弦紧。

    4、湿热蕴结 丸卵红肿胀坠,局部湿热,少腹胀满坠痛,小便赤浊,大便秽垢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疗)

    1、脾肾亏虚

    治则 培补脾肾。

    处方 补脾经,补肾经,补肺经,推三关,揉丹田,按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方义 补脾经,补肾经,补肺经,推三关健脾益气,补养气血;揉丹田,按揉血海滋

    阴养血,补气升提;按揉足三里,三阴交,善治一切虚证。

, 百拇医药     2、肝郁气滞

    治则 疏肝理气。

    处方 清脾经,清肝经,分推大横纹,推揉膻中、揉肺俞,搓摩胁肋。

    方义 清脾经、清肝经,分推大横纹,推揉膻中,利气通滞,疏肝解郁;揉肺俞,搓摩胁肋,有调畅气机之功。

    3、寒湿凝滞

    治则 散寒化湿。

    处方 清补脾经,清小肠,清心经,揉外劳宫,揉丹田,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推三关。

    方义 清补脾经,清心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健脾,通利水湿;揉丹田,按揉足三里,配三阴交有调利下焦,温热散寒,祛湿之功。

    4、湿热蕴结
, http://www.100md.com
    治则 清利湿热。

    处方 清脾经,清肺经,清小肠,按揉鱼际角,退六腑,按揉三阴交。

    方义 清脾经,清肺经,清小肠,按揉鱼际角,通调水道,清利下焦湿热;退六腑,配按揉三阴交,善除一切湿热蕴结。

    若痛甚者,加拿肚角,若疝气严重时,阴部及腹股涡部突起,并有异物感,应采用复位手法,将突出物轻轻上托,拿挤复位,复位前后在患处周围需做一些辅助手法,以增强疗效。

    三、癃闭

    癃闭是以排尿困难,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大多由于湿热壅积于膀胱而引起或因肾阳不足,命门失衰所致。

    癃闭,常简称为“癃”,亦有称小便不利为“癃”,小便不通为“闭”的,但临床一般通称为“癃闭”。
, 百拇医药
    (病因病理) 癃闭的病位在膀胱,膀胱是贮藏尿液的处所,也是管理小便出纳的脏器。癃闭可因膀胱气化障碍而致。《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小儿形成癃闭的主要原因是湿热壅积和肾阳不足。

    1、湿热壅积 湿热下注,壅积于膀胱或心热移于膀胱,湿热互结,气化失司,津液不布而尿闭不通。

    2、肾阳不足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真阳亏,膀胱气化无权,则传送失职,而小便不能出。

    (临床表现)

    1、膀胱湿热 湿热阻滞于膀胱,小腹胀满,小便量少而热赤,或欲解而不出,或闭塞不通,口渴不欲饮,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等。

    2、肾阳不足 小便滴沥不畅,排出无力,或小便不通,腰以下冷,面色光白,神气怯弱,舌质淡等。

    (治疗)

    1、基本治法 揉摩少腹(中极、关元)5分钟,揉水道3分钟,推箕门2分钟,按揉三阴交10次。

    2、辩证加减

    (1)膀胱湿热 加清肾经300次,清小肠300次,运水入土20次,4揉八缪2分钟。

    (2)肾阳不足 加补肾经300次,清小肠200次,按揉肾俞20次,擦八缪2分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