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中药与方剂
编号:191997
下编 方剂(第二章 各论 - 第三节 祛痰剂)
http://www.100md.com 《中药与方剂》
     一、燥湿化痰剂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橘红9克 半夏9克 茯苓6克 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5片 乌梅一个 水煎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方解)本方证为脾胃不和,健运失常,湿聚为痰,上犯于肺所致。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苦温质燥入肺胃经,既能燥湿化痰,又能和胃降逆止呕,为主药;陈皮辛苦性温质燥,理气燥湿,芳香醒脾,助半夏化痰,使气顺则痰消;茯苓健脾渗湿化痰;生姜和胃止呕化痰;乌梅性寒质润,可防止陈皮、半夏燥烈之弊;甘草化痰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脾健湿去,气顺痰消,则诸证自愈。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咳嗽痰多色白之主症外,应以苔白厚润、脉滑为使用要点。本方是治疗湿痰证的常用方,也是治疗一切痰证的基础方,可化裁运用于各种痰症,故《医方集解》说:“治痰通用二陈”,属风痰者可加制南星、白附子;属寒痰者加干姜、细辛;属热痰加瓜蒌、黄芩、天竹黄;属食痰加莱菔子、枳壳、神曲;属顽痰加蒙石、海浮石;属燥痰加瓜蒌、杏仁、贝母;属气痰加香附、枳壳、郁金等。

    二、温化寒痰剂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十二克 甘草6克 五味子6克 干姜9克 细辛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内停证。症见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喜唾,舌苔白滑,脉沉迟。
, 百拇医药
    (方解)本方证乃因脾胃阳虚,寒饮内停,上犯于肺,肺失宣降所致。《金匮要略》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治宜温暖脾肺,祛寒化痰。方中干姜即温肺散寒以苓健脾渗湿,化积聚之痰,杜生痰之源,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嗽,与细辛相配一散一敛,使散不伤正,敛不留邪,为佐药;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综观全方、开合相济温散并行,使寒邪得去,痰饮得消。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咳嗽痰稀之主症外,应以舌苔白滑,脉沉迟为使用要点。若呕吐痰多者,加制半夏以降逆止呕,燥湿化痰;咳嗽重者,加杏仁、紫菀、款冬花以降气止咳;气滞脘胀者,加陈皮、砂仁以行气消胀;脾虚食少者,加党参、白术以益气健脾。

    (使用注意)本方性偏温燥,肺热及肺燥咳嗽者忌用。

    三、清热化痰剂

    温胆汤《三因方》

, http://www.100md.com     (组成)半夏 竹茹 枳实各6克(均面炒) 橘皮6克 茯苓5克 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5片 大枣一枚 水煎服。

    (功用)清胆和胃,燥湿祛痰。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上扰。症见眩晕、呕吐、嘈杂、心悸、不眠、癫痫、口苦微渴,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者。

    (方解)本方证由胆腑有热,上犯于胃,胃失和降,津液不行,热灼津为痰,痰热内郁而上扰所致。治宜清胆和胃,燥湿化痰。方中竹茹、枳实清胆胃之热,降气而化痰;半夏、陈皮和胃降逆,祛痰化浊;茯苓淡渗利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去;甘草、大枣、生姜和中醒脾,使水湿难以停留。诸药合用,使痰去热消,胆胃自和,诸证亦愈。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失眠、心悸之主症外,应以胸闷有痰,口苦,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为使用要点。本方用途甚广,随加减可提高疗效。眩晕加菊花、黄芩以清热平肝,呕吐加苏叶、黄连以清热降胃气;不眠加生牡蛎、炒枣仁以镇心安神;心悸加远志、菖蒲以宁心定悸;癫痫加郁金、白矾、菖蒲以涤痰开窍。
, 百拇医药
    (使用注意)本方为清热祛痰之剂,凡心虚失眠,血虚心悸,阴虚眩晕,胃寒呕吐等,均非所宜。

    四、祛风化痰剂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9克 天麻6克 茯苓6克 陈皮6克 白术9克 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水煎服。

    (功用)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方解)本方证为脾失健运,湿聚成痰,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所致。治宜燥湿健脾,化痰熄风。方中半夏善于燥湿化痰,治痰厥头痛,天麻平肝熄风,为治风痰之要药,共为主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杜绝生痰之源,为辅药;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共为佐药,诸药合用,用治上证颇具功效。
, 百拇医药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头痛、眩晕等主症外,应以呕吐痰涎、胸闷、苔腻为使用要点。凡风痰而致头痛、眩晕皆可以本方加减治疗,如眩晕甚者,可加僵蚕、勾藤、胆南星;头痛甚者,可加蔓荆子、白蒺藜。

    (使用注意)本方属温燥熄风之剂,反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所致眩晕、头痛,皆非所宜。

    五、润燥化痰剂

    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组成)贝母5克 瓜蒌3克 天花粉2克 茯苓2克 橘红2克 桔梗2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肺燥咳嗽证。症见咳痰不利,痰稠难出,咽喉干燥哽痛,上气喘促。

    (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乃因肺阴不足,躁热灼津而成。治上润燥、清热、化痰。方中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开痰气之郁结,为主药;瓜蒌清热润燥,理气涤痰,通胸膈之痹寒,为辅药;天花粉清热化痰,且可生津润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桔梗宣利肺气,使肺金宣降有权。如此组方,则肺燥得润而痰自化,清肃有权而咳逆自止。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咳嗽不利等主症外,应以咽喉干燥,舌红少苔为使用要点。若风邪犯肺者,加桑叶、杏仁、前胡、牛蒡子,以宣肺利咽,疏散外邪;若音哑,痰中带血者,去橘红,加沙参、麦冬、芦根、仙鹤草、茜草,滋阴凉血止血;若咳嗽痰黄,稠厚胶粘,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去花粉、茯苓、桔梗、加黄连、山栀、胆南星以增强清热化痰之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