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94319
君子之交“谈”与“吃”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12日 文学之路
     “醒醒!醒醒!”太太把小郭摇醒:“外面好像有动静。”

    “什么动静?”小郭坐起来听:“没什么啊!下雨的声音嘛!” “不对!我觉得外面有人。”太太居然先溜下了床。

    小郭赶快也跳下来,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把耳朵贴在门上。

    “是水声,你忘了关水龙头?”说着拉开门,才把脚探出去,就吓得缩了回来。

    满地都是水,还一波波地由书房往客厅流。

    冲进书房,就更惨了。两条水柱从日式的天花板上往下淌,书桌、书架全泡汤了。

    第二天一早,小郭就急着拨“屋漏专家”的电话,但不是没人接,就是没空。尤其听说是瓦顶,更没几家有兴趣,一路照着电话簿上的号码拨,拨了二十几家,只有三家说来看看。
, 百拇医药
    最先来的是个白脸的年轻人,慢吞吞地从车里拉出梯子,搭在房檐上,嘴里叼着烟,爬上去。伸出两根手指,翻起边上一块瓦,往里瞧两眼,就下来了。

    靠着梯子继续吸烟,吸完,把烟屁股一甩,手挥了挥:“全烂了!这一大片,连瓦带木头,都得换”。又歪头想了想:“十万块,我包了!”

    郭太太倒抽一口气:“什么?一点漏,要十万块?”敷衍了两句,跟着打电话给丈夫:“一个不学无术的年轻人,胡乱开价,我把他打发了。”

    接着来了一位老阿公,腰都弯了,爬梯子的样儿像只老猴子。

    老猴子居然上去了,走过来、走过去,又东敲敲、西敲敲,郭太太直捏冷汗,怕老猴子摔下来。

    一面喘气、一边摇头,老阿公从车里拿出个本子,填了些数字,又在旁边算了半天,说:
, 百拇医药
    “我自己给你做,最少要九万,因为专下面的木板和油毛毡都烂了,不换不行。”又把张估价单交给郭太太:“要做要早告诉我,还得去买材料。”

    老阿公走了,郭太太拿着估价单,左看、右看,看不懂,除了扭来扭去的数字,还有一堆日文符号。

    “这老家伙,要的大概是日本价钱。奇贵。”小郭下班回来说。

    “是啊!而且那么老了,自己都该被修理了。”太太笑笑。

    正笑着,门铃又响,是个大汉,从屋里就见个光亮的脑袋,由门缝透出来。

    幸亏夏天黑得晚,大汉又高,趁着灰灰的暮色,只爬到梯子一半,往屋顶上摸了摸。又跳下来,到房子另一侧,站在地上张望一下。

    “别人说的也不错!”大汉倒爽直:“不过,他们有点夸张,虽然有些烂掉的地方,补补就成了。对吧?”大汉咧嘴一笑:“大家都改建了,相信你们也不打算再住三十年,所以能维持个七、八年,也够本了,对不对?”
, http://www.100md.com
    “对!对!对!”小郭两口子,异口同声地附和。

    “给这个吧!算结个缘!”大汉伸出大大的巴掌。

    小郭立刻下了订金。还拍了拍大汉:“你这个朋友,交定了!”

    性情中人,果然不同。第二天,两口子还在睡觉,突然被外面扑喇扑喇的声音吵醒。原来大汉已经爬上去拆瓦了。

    “给他买份早点,中午再买个便当。”小郭出门,还叮嘱老婆:“照他这么快,大概一天就弄完了。”

    只是下班到家,半边瓦都拆了,却见太太和大汉两人,正站在院子里发呆。

    “我们正等您呢!”大汉热情地迎上前,又把梯子扶好,请小郭爬上去,在下面喊:

    “郭先生,您看看,有白蚁耶!这下头木板全烂了。”
, 百拇医药
    把小郭扶下梯子,大汉叹了口气:“不换,也能勉强对付,只是我怕瓦重,哪天垮了,伤到人。”

    小郭沉吟一阵,抬起脸:“如果换,要多少钱呢?”

    “交个朋友,我不打算赚您一文,就给个材料费,加上我找助手的工钱。”大汉又伸出他的巨灵掌,翻了那么一下:

    “您再加个……”

    “五万?”

    “您这是跟我开玩笑了!”大汉哈哈笑了起来:

    “就加个十万,一共十五万,算结个缘吧!”

    想一想:

    你猜小郭做了没有?
, 百拇医药
    他能不做吗?屋瓦已经掀了,下面烂掉的木板也摊在那儿。大汉没说假话,有眼睛的人,都见得到啊!谁敢冒被压死的危险,而不去修理呢?

    你猜大汉是不是起初确实没有看出来?还是他先装傻,或者“轻报病情”,等你让他“开刀”,把肚子剖开来,才大叹一口气,说“小手术要变大手术了”?

    答案,请你自己想。但我必须强调,这世界上有些人是开“合理标”,有些人是开“最低标”。

    开“合理标”的人,先算好大约应该需要的工本费和利润,来投标的人,要价过高,他固然不取。如果报价太低,他也不取。道理是——那么低的价钱,不可能做得好。

    到于开“最低标”的,则是只要东西看起来差不多,谁算得便宜,就买谁的。岂知生意人,往往看准这一点,先以最低价,抢下这笔生意,再一步步要你追加预算。

    “对不起!物价上涨了。”

    “对不起!碰到流沙层了!”

    “对不起!我这样做,肯定自己先倒,我做不下去了。”

    碰到这种状况,你是要拿“约”修理他,还是跟他妥协?何况许多民间的交易,像小郭的屋顶,根本没有什么“约”。

    除了交易,人事也一样,请看下一个故事: 空头与实在

    (摘自《纵与横》),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