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怀念起一种名叫麻雀的小鸟
竟突然怀想起那种被我们轻描淡写地称之为麻雀的小鸟。
麻雀,再也没有比它与人类更为亲近的小鸟了。它是那样的朴素,朴素得让我们不屑一顾。千百年来,它一直在人类的鄙视、诅咒和伤害中,无怨无悔地追随着人类迁徙的脚步,陪伴着人类散淡的炊烟。并在人类周而复始的谩骂与驱逐中,偷偷地分享着人类丰收的喜悦。可以说自有人类开始,麻雀就一直陪伴在我们的左右。千百年来,它就那么倔强地一直秉承着与人类朝夕相处的习性,不离不弃,委曲求全。可现如今,即使是在象我今夜所借宿的,宁静得有些落寞的穷乡僻壤,也再难感受到它们精灵般的翩飞与鸣唱了。
记得在小学校当老师的表妹曾在我面前抱怨:"现在的孩子连麻雀都不晓得,我又是挂图又是讲解地捣弄了大半天,他们懵懵懂懂的不知所云。"的确,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向这些出生于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孩子们,具体而形象地描述那种曾经频繁地在我们这些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大人们那白开水一样单调的童年生活中,自由飞翔的小鸟了。
, 百拇医药
尽管,它们曾经密密匝匝地雀跃于我们的田野与乡村,勤勤恳恳地生息于我们的墙洞与屋檐。但是,当又一个意味着收获与忙碌的金秋悄无声息地莅临到我们的身边时,我们才会突然意识到:那种细小而灵巧,长了一身褐红色翎毛的小鸟儿,确实已经永远地弃我们而去了。
在我童年的时候,每逢金秋十月,大人便会交待给我一项特殊的任务:吆喝麻雀。因为在春种秋收的乡间,十月是麻雀们最滋润,也最幸福的日子。在沉甸甸的收获挤压着,分割着的田野上,麻雀们快乐地啄食着饱满的谷穗,毫不客气地与我们共同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它们小小得胃口虽然还不至于使粮食欠收,宽容厚道的庄户人家也还未刻薄到要将这种始终依存于乡村田园的小鸟彻底驱逐。为爱护粮食计,要么指派个孩子满田坝吆喝两声,要么随便扎个稻草人竖在田边地角,吓唬它们一下而已。
许多年来,这种朴素的小鸟,就那么简练而明快地飞翔于我们的乡野,鸣唱于我们的田园。它们就这么平安地与我们共享着丰收的谷物,共享着大地的厚赐。然后便以一种难以遏制的生命力,快速地生息繁衍。它们成群结队,随心所欲地歌唱着,喧闹着,翩飞着,象一串串滴滴吊吊的音符,在单调的田野村落间,挥洒出许多抑制不住的盎然生趣。当它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化整为零得时候,总是常常被我们忽略,被我们视而不见。后来,当一些被"极左路线"烧灼得头脑发胀的人们,荒谬而愚昧地把它列入"四害",并且发明了一种叫"灭雀灵"的毒药而大量地投放到广大的乡村的时候,它们仍未意识到灭顶之灾的降临。由于长久地与人类相依共存,使它们对人类产生了依赖和信任,丧失了警惕和戒心。它们就这样轻易地被引诱进了人类精心为它们布置下的死亡的圈套。它们开始被大批地灭杀,直至临近绝种,直至所有的乡村和田野,都再难以见到一只麻雀的影子。
, 百拇医药
在我们滇西的许多乡村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燕子只捡旺家飞。"当麻雀们并不像燕儿那么势利,那般嫌贫爱富。它们从来不计较庄户人家的贫富贵贱,只要有一个能够适宜于它们遮风挡雨、生息繁衍的小小墙洞,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驻留下来。筑一个温暖的巢,然后生儿育女。它们的到来和离去,都象风一样随意,象太阳每天必将升起一样自然而然。因而,在我尚不为遥远的记忆中,除了那些天真无邪的乡村孩童,没有哪个成人会特别地去在意一只麻雀的诞生或死亡。在所有的庄户人心目中,它们都是些也象自己一样平凡普通,无足轻重,甚至有些谦恭卑微的小鸟。
在声、光、影、电构筑起来的的所谓"现代文明"熏陶中长大的孩子,是根本就无法理解一只普通的麻雀对一个乡村孩童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的。甚至连他们那些童年时代曾生活在乡村,曾经从麻雀身上获取过无穷乐趣的父辈们,也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些由小农意识哺育长大"伪城市人",早就把这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司空见惯的小鸟给淡忘了。当有那么一天,当他们终于惊讶地发现在越来越加忙碌,越来越加浮躁的时光里,已经不再有麻雀的喧闹与飞翔的时候,这种小鸟恐怕早就已经成为濒危物种了。
, 百拇医药
我无意从一只麻雀对人类的离弃中,去求证人类生存环境的失衡。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这种麻雀的小鸟确实已经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大量地消亡了。在我的记忆中,先前不论走进哪一座村庄哪一片田园,都会聆听到麻雀们自由的鸣叫,都能看见它们利落而轻盈的翩飞。那是一种勃勃生气的展示和挥洒,一种不可遏制的生命的快乐与喧嚣。
象所有成长于乡村的孩子们一样,是麻雀这种谦卑的小鸟,使我最早便懂得了有关飞翔的真正含义。它们在我有限的视野中敏捷地翩飞着,喧闹着,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燃烧起一股炽烈的,飞翔的欲望。它们所拥有的那双轻盈但却充满着力量的小翅膀,让我羡慕得心儿发痒。但在今天,连我也只能在一些史料般的图片中,去亲近和抚摸一只麻雀的肉体与灵魂。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物化,人类的心眼和气量变得越来越小。对利益的得失越来越斤斤计较。我惊诧在短短的十余年的时间里,人们便已经蜕变得不再能够容忍一只麻雀与我们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不再能够容忍它们在我们的屋檐或者墙洞中安顿下它们小小的家,甚至不再能够容忍它们那自由的喧闹与翩飞。这使我感到悲哀,也感到愤怒。我们现在已经蜕变得连一只小小的麻雀都不再能够容忍,那我们今后还能够再容忍些什么呢?!
(完), 百拇医药(李智红)
麻雀,再也没有比它与人类更为亲近的小鸟了。它是那样的朴素,朴素得让我们不屑一顾。千百年来,它一直在人类的鄙视、诅咒和伤害中,无怨无悔地追随着人类迁徙的脚步,陪伴着人类散淡的炊烟。并在人类周而复始的谩骂与驱逐中,偷偷地分享着人类丰收的喜悦。可以说自有人类开始,麻雀就一直陪伴在我们的左右。千百年来,它就那么倔强地一直秉承着与人类朝夕相处的习性,不离不弃,委曲求全。可现如今,即使是在象我今夜所借宿的,宁静得有些落寞的穷乡僻壤,也再难感受到它们精灵般的翩飞与鸣唱了。
记得在小学校当老师的表妹曾在我面前抱怨:"现在的孩子连麻雀都不晓得,我又是挂图又是讲解地捣弄了大半天,他们懵懵懂懂的不知所云。"的确,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向这些出生于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孩子们,具体而形象地描述那种曾经频繁地在我们这些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大人们那白开水一样单调的童年生活中,自由飞翔的小鸟了。
, 百拇医药
尽管,它们曾经密密匝匝地雀跃于我们的田野与乡村,勤勤恳恳地生息于我们的墙洞与屋檐。但是,当又一个意味着收获与忙碌的金秋悄无声息地莅临到我们的身边时,我们才会突然意识到:那种细小而灵巧,长了一身褐红色翎毛的小鸟儿,确实已经永远地弃我们而去了。
在我童年的时候,每逢金秋十月,大人便会交待给我一项特殊的任务:吆喝麻雀。因为在春种秋收的乡间,十月是麻雀们最滋润,也最幸福的日子。在沉甸甸的收获挤压着,分割着的田野上,麻雀们快乐地啄食着饱满的谷穗,毫不客气地与我们共同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它们小小得胃口虽然还不至于使粮食欠收,宽容厚道的庄户人家也还未刻薄到要将这种始终依存于乡村田园的小鸟彻底驱逐。为爱护粮食计,要么指派个孩子满田坝吆喝两声,要么随便扎个稻草人竖在田边地角,吓唬它们一下而已。
许多年来,这种朴素的小鸟,就那么简练而明快地飞翔于我们的乡野,鸣唱于我们的田园。它们就这么平安地与我们共享着丰收的谷物,共享着大地的厚赐。然后便以一种难以遏制的生命力,快速地生息繁衍。它们成群结队,随心所欲地歌唱着,喧闹着,翩飞着,象一串串滴滴吊吊的音符,在单调的田野村落间,挥洒出许多抑制不住的盎然生趣。当它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化整为零得时候,总是常常被我们忽略,被我们视而不见。后来,当一些被"极左路线"烧灼得头脑发胀的人们,荒谬而愚昧地把它列入"四害",并且发明了一种叫"灭雀灵"的毒药而大量地投放到广大的乡村的时候,它们仍未意识到灭顶之灾的降临。由于长久地与人类相依共存,使它们对人类产生了依赖和信任,丧失了警惕和戒心。它们就这样轻易地被引诱进了人类精心为它们布置下的死亡的圈套。它们开始被大批地灭杀,直至临近绝种,直至所有的乡村和田野,都再难以见到一只麻雀的影子。
, 百拇医药
在我们滇西的许多乡村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燕子只捡旺家飞。"当麻雀们并不像燕儿那么势利,那般嫌贫爱富。它们从来不计较庄户人家的贫富贵贱,只要有一个能够适宜于它们遮风挡雨、生息繁衍的小小墙洞,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驻留下来。筑一个温暖的巢,然后生儿育女。它们的到来和离去,都象风一样随意,象太阳每天必将升起一样自然而然。因而,在我尚不为遥远的记忆中,除了那些天真无邪的乡村孩童,没有哪个成人会特别地去在意一只麻雀的诞生或死亡。在所有的庄户人心目中,它们都是些也象自己一样平凡普通,无足轻重,甚至有些谦恭卑微的小鸟。
在声、光、影、电构筑起来的的所谓"现代文明"熏陶中长大的孩子,是根本就无法理解一只普通的麻雀对一个乡村孩童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的。甚至连他们那些童年时代曾生活在乡村,曾经从麻雀身上获取过无穷乐趣的父辈们,也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些由小农意识哺育长大"伪城市人",早就把这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司空见惯的小鸟给淡忘了。当有那么一天,当他们终于惊讶地发现在越来越加忙碌,越来越加浮躁的时光里,已经不再有麻雀的喧闹与飞翔的时候,这种小鸟恐怕早就已经成为濒危物种了。
, 百拇医药
我无意从一只麻雀对人类的离弃中,去求证人类生存环境的失衡。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这种麻雀的小鸟确实已经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大量地消亡了。在我的记忆中,先前不论走进哪一座村庄哪一片田园,都会聆听到麻雀们自由的鸣叫,都能看见它们利落而轻盈的翩飞。那是一种勃勃生气的展示和挥洒,一种不可遏制的生命的快乐与喧嚣。
象所有成长于乡村的孩子们一样,是麻雀这种谦卑的小鸟,使我最早便懂得了有关飞翔的真正含义。它们在我有限的视野中敏捷地翩飞着,喧闹着,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燃烧起一股炽烈的,飞翔的欲望。它们所拥有的那双轻盈但却充满着力量的小翅膀,让我羡慕得心儿发痒。但在今天,连我也只能在一些史料般的图片中,去亲近和抚摸一只麻雀的肉体与灵魂。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物化,人类的心眼和气量变得越来越小。对利益的得失越来越斤斤计较。我惊诧在短短的十余年的时间里,人们便已经蜕变得不再能够容忍一只麻雀与我们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不再能够容忍它们在我们的屋檐或者墙洞中安顿下它们小小的家,甚至不再能够容忍它们那自由的喧闹与翩飞。这使我感到悲哀,也感到愤怒。我们现在已经蜕变得连一只小小的麻雀都不再能够容忍,那我们今后还能够再容忍些什么呢?!
(完), 百拇医药(李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