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专题信息
编号:199468
关于炼丹的《悟真篇》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13日
     《悟真篇》是道教内丹丹法主要经典,最早著录于《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著者为北宋张伯端,是继《周易参同契》之后的丹经。书中以诗词形式,总结了宋代以前内丹的正统法诀,继往开来,在道教史中为承前启后的一部名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张伯端,字平叔,天台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卒干北宋元丰五年(1085年),享年九十九岁。少年博学,屡试不第,乃云游四方,孜孜访道。宋熙宁二年,随陆诜入成都,佐机要,遇刘海蟾授以丹决,遂改名用成,作《悟真篇》传世。

    清仇兆鳌《悟真篇集注》卷首有“陆彦孚记”一文,记张伯端的身世较为具体。彦孚为陆诜之孙,名思诚,幼年曾详闻平叔事迹。他说:“张平叔,少业进士,坐累谪岭南兵籍。治平中,先大父龙图公诜师桂林,引置帐下,典机事。公移他镇,皆以自随,最后公薨于成都。平叔转徙秦陇。”这一段是陆彦孚记张与陆诜的关系,在张自序里,谈他在四川遇到异人(传为刘海蟾)也在此时。《陆记》中另一段则叙述《悟真篇》原稿保存经过:久之,事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处厚被召。临行,平叔以此书授之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后来马处厚将此稿传于张但夫,但夫传于彦孚之父,彦孚幼年曾窃取读之,而不能通。迨彦孚晚年好道,盟受丹法,更加宝藏原稿,并刊校流布。”此文虽只叙刊书经过。但平叔身世,也可以略见端倪。

    张伯端生于北宋初年,统治者在晚唐五代十国动乱之后,逐步统一了全国,为了巩固政权,收买人心,利用宗教,所以道教极受尊崇,并仿唐朝以老子为先祖之例,以九天司命真君赵玄朗为圣祖,尊为太上混元皇帝。与唐代太上玄元皇帝并列,祭祀位于北极大帝之上。又搜集五代兵火中散失的道经,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因为道教隆盛,统治者又极力扶持,民间道派也特别兴盛起来。钟吕金丹派应时而生,逐步形成为炼内丹的宗教集团,成为道教史中最重要的一派。

    本来道功道术,包括较多,陈撄宁曾将《道藏》经典,按内容分为道学、道通、道功、道术、道济、道余、道总、道史、道集、道教、道经、道戒、道法、道仪等十四类,而内丹仅为第三类道功里的一种。在《道藏》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中,丹经只有一百三十种上下,在比重方面,只是少数。但因道教思想,重视现实世界,力图控制自然,所以他们特别探求生命奥秘,研讨养生方法。而且为了达到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的目的,炼养方木却常常成为修道的核心。本来古代内外丹并重,但因唐代统治者多数相信外丹,崇信烧炼,以致太宗、高宗、敬宗、宪宗、武宗、宣宗等,都因服方士金丹而死亡。又加外丹所用药料,寻求不易,烧丹火候,亦难掌握。唐诗人白居易屡次烧丹未成,颇感失望,有诗曰:“空王百法学未得,姹女丹砂烧即飞。事事无成身老也,醉乡不去欲何归?”可以说明炼丹不易。因此经五代以后,人们对服丹可以延寿的信仰日趋薄弱。张伯端所生的时代,正是外丹信用已趋低潮,而内丹备受崇奉时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