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 信息10
编号:199714
中药产业发展备忘录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9日 健康报
中药产业发展备忘录

     喻世篇 中药产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国内外医药市场迅速增长,为发展中药产业创造了良机。

    在国际最新标准划分的28种产业中,医药产品是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产品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出口量增加最快的5类产品之一。预计今后10年,全球药品销售额每年将增长7%左右,到2002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0~406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6800~72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植物药市场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在现有每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基础上,正在以平均1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加速增长。另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国际植物药市场将快速增长至10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

    中药产品已在世界范围内走俏,形成了经久不衰的东南亚中药市场,稳步发展的日、韩中药市场,正在发展的欧洲中药市场,前景广阔的美国中药市场,正在起步的拉美、西亚和非洲中药市场,这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 百拇医药
    从国内看,药品需求增长迅速,也有巨大发展空间。目前全球药品消费集中在欧、美、日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80%的全球药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1998年人均药品消费约80元左右(不到10美元),与美国人均用药水平相差近40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即使达到现在中等发达国家人均40~50美元的用药水平,药品消费需求的发展空间也将是巨大的。按现行全国人均用药水平80元计算,随人口增长,药品消费将净增80亿元。

    到2000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未来5年,老年人口将以3%左右的速度继续增长。从目前老年人的药品消费已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看,按目前老年人的用药水平每年385元计算,到2005年将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老年人用药(减人口增长用药水平)净增79.69亿元。

    “十五”期间,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平均每年按增加1.5%城市人口的标准来计算,到200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2亿,农村人口8.657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7.63%和62.37%。城市人口的增加,药品的消费水平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到2005年将达到400元,消费总额增长约660亿元。目前,我国农村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很低,预示市场潜力巨大。预测到2005年,农村市场药品销售将由2000年的300亿元增长到400亿元左右的规模。
, http://www.100md.com
    疾病谱及健康观念正在转变,为扩大中药产品市场提供了机遇。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人类疾病谱及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生活方式、社会、心理、行为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以及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逐步增多,导致了医学模式、治疗方式、药物的结构等的调整。因而使得在治疗慢性病、免疫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独特疗效优势的中药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在西方发达国家,植物药市场的年增长率达到20%以上,大大超过了化学药品的增长速度。

    全世界范围内非处方药(OTC)发展很快。中药产品具有“简、廉、验”的疗效优势和较高的安全性,因而具有OTC药物的重要特征,可作为OTC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自我医疗保健消费的潮流中获得得天独厚的发展良机。

    这些变化都预示着21世纪药物市场结构将出现新格局,世界制药业也将由化学制药为主型向生物技术及天然药物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型转变。
, http://www.100md.com
    中药产业继续快速增长,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药制药业,特别是中成药工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总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或集团有数十个,有的企业集团正向年销售额50亿元的目标迈进,已经形成了一批中药骨干企业和一批市场龙头品种。

    我国加入WTO,为中药产业的腾飞带来动力。

    目前,我国现有化学药品中,97%是仿制的。我国将在近期加入WTO,加入WTO后,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得到更严格的实施,仿制专利期内的药品将不可能。而研制一个新结构类型药物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大量的时间、金钱。显然,国内厂家基本上不具备与国外大药厂进行这种技术竞争的实力。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独有的特色和优势领域。中药在我国使用已有5000年的历史,现有药用植物11460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记载完整的处方10万余首,有35大类,43种剂型的中成药5000余种,同时有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和丰富的
, 百拇医药
    临床应用经验。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创新药物,与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相比,具有风险小、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显著优势,是我国“入市”后可以取得药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攻方向之一。传统中药的现代开发将历史性地成为我国新药创制的重要出路。

    警世篇 我国是中药生产的泱泱大国,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我们却无优势可言。

    (一)在国际植物药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中药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却在下滑。

    在国际市场上,据不完全统计,植物药及其制成品1999年销售额已达300亿美元,其中作为药品的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近几年平均增长12.9%。而我国1999年中药出口51455万美元,只占3%的份额。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药材出口额下降的同时,植物提取物(含中药提取物)的出口额却在上升。1997年至1999年,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相对稳定,但出口的数量却在增长,说明提取物的出口单价在下降,某些药材的出口也出现了价格下降的趋势。中药出口额的滑坡,已使其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不足3%,而日本和韩国却占国际市场的25%左右。
, 百拇医药
    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在或有或无传统经验和理论的条件下,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在发展天然药物并占领国际市场方面均走出了各自的成功之路。他们低价从我国购进中药原料或粗制剂,通过先进的工艺,开发出质量稳定可控、剂型适宜的产品,不但占据了国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并大举向我国市场推进。1999年我国中药进口101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中成药进口25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1%。植物提取物进口8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1%。而中药材的进口670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4%。

    我国是中药资源大国,有近2000家中药企业,在中医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却让中医药之花果结在了国外,让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开始吃“洋中药”,这种挑战与压力应该令人警醒。

    (二)国外企业竞相低价收购我国中药资源,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植物原料成为世界原料药市场新宠,一些国际医药跨国公司已将目光移向资源大国,如中国及巴西、秘鲁等。一些大型制药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与巨大的财力,纷纷用越来越低的价格,掠夺性地向我国购买优等药材和提取物或粗制剂,加工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植物药后,又高价返销我国。如1999年我国出口中药材接近3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2%,而同期出口总值只增长了1.8%,平均单价下降了10%以上。1999年植物提取物出口9937吨,比上年增幅达23.3%,而出口总值却下降了10.3%,单价下降了27.2%。又如我国拥有世界70%的银杏资源,德国、法国等在我国建有银杏种植基地。银杏原料国际市场价格1000美元1吨,制成中间体(银杏黄酮和内酯)每吨2万美元,制成药品其价格会更高。国外企业多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甚至为日本价格的1/8在我国收购原料和粗提物,制成银杏植物药制剂又返销我国。
, http://www.100md.com
    虽然我国中药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和国外企业的低价掠夺,以及国内企业低水平重复生产,一哄而上,连年无序地狂采滥挖,造成部分药用资源紧缺。如甘草、麻黄、紫杉、野人参、冬虫夏草等很多品种,因过度采集已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濒临枯竭。另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相当数量的品种种质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或消失。据统计,现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野生中药资源的紧缺和枯竭的危险信号已经发出。

    (三)高门槛的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设置了巨大的屏障。

    近年来,国际大型医药跨国集团加入了天然药物的竞争行列,他们从我国购进提取物、粗制剂和单体化合物后,凭借技术优势,对其进行分离、提纯和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结构改造和药理作用筛选等,有的已取得了重大发现。如Bristol-MyersSquibb(BMS)公司的紫杉醇、法国RhonePonlenc公司的Taxotere、德国Hoechst公司的心脏兴奋剂Bofersin、瑞士Sandoz(现为Novartis)公司的鬼臼毒素等,有些已经在我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 百拇医药
    银杏叶制剂,我国60年代即已开发成产品,主要用于治疗气喘,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在市场上无所作为。而德国、法国科学家凭借科学技术的优势,经过深入研究后,阐明了其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作用,同时阐明了其化学成分组成,将其开发成了国际市场受欢迎的产品,仅在美、德两国市场1997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5亿美元,法国市场年销售额达6000万美元。

    近年来世界经济逐步走向全球化,医药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WTO等贸易协议,打开他国的国门,而另一方面又都在不断地通过用药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加强对进口药品的监管措施,制定或提高相关的技术要求,如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在内的产品质量标准,植物提取物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和环保标准要求等,不断加高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门槛,给我国工艺比较落后、技术含量低的众多中药产品走出国门设置了巨大屏障。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关税进一步降低,国外新药将更易进入国内市场,大型跨国医药集团将占据越来越大的优势,我国的中药产业将腹背受敌,全方位受到威胁。
, 百拇医药
    对策篇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面前,我们必须拿出相应的措施来。

    (一)急需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制备工艺、高新技术和装备。

    近30多年来,中药提取工艺及设备基本没有明显的改革和突破,水煮醇沉除杂的方法仍旧是主导工艺,致使我国的中药制药技术及装备水平已经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近20年。尤其是中药提取、精制工艺不够科学,工艺条件客观化控制程度不高,制造技术及装备缺乏集成化,仍有相当一批中药现代化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中药工业迫切需要一批高新技术来加以改造。

    (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

    目前对中药产业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中成药产品结构不合理,效益显著的高技术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现有的中成药中传统制剂仍占很大比例,而近期研制的新品种疗效得到公认的不多,形成规模效益的也很少。另一方面,多年来单个产品和同类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一哄而上,无序竞争,尤其是在一些疗效确切的传统成药和新研制开发的同处方品种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某省有十几个中成药生产厂,每个企业每年都同时生产数量不等的六味地黄丸、藿香正气丸(水、软胶囊)、牛黄解毒片(丸)等。牛黄解毒片全国曾有177个企业生产,六味地黄丸的生产企业也不在少数,双黄连制剂更是多种剂型多家生产。这就造成了成本的浪费,且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生产和规模效益。因此,有必要以加速中药高技术产业化为契机,实施大品种、大品牌战略,扩大名优中成药的生产规模。
, 百拇医药
    (三)急需发展和培育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我国是世界上医药企业最多的国家,也是中药企业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到1998年全国有1051家中药生产企业,其中96.1%的是中、小企业。这与世界上已经开始涉足植物药市场的跨国制药企业相比则形成巨大差距。如果能在较短的时期内,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和装备改造,管理理念更新,使中药“50强”企业的实力进一步扩大,同时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达50亿元、20亿元、5亿元的企业集团的话,那么中药企业在与国外同行企业的竞争中才有可能具有优势。

    (四)急需建立符合中药特点又能被国际社会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化的质量控制体系。

    目前中药国家标准尚不能充分反映中药质量状况。尽管我国制定药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中药质量控制的记载也是世界上最全面的,但近代由于技术更新较慢,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以及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尚不能全面反映中药产品的质量,同时质量标准也很不完善,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中药炮制的规范还很少,炮制品的控制标准不明确。中药提取物在我国尚没有被作为一种“原料”,对其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也就没有明确的要求。中成药从药品法实施以来,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但仍然停留在对个别指标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和控制的水平上,很难做到对全成分的检测和控制。尤其是在药典中,对中药材、中成药品种缺乏重金属、农药残瘤等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成药生产中的半成品基本上未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成药质量标准含量测定指标单一甚至缺项。这种情况已直接构成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出口的重大障碍,有的甚至给中医药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 百拇医药
    另外,中药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中药材生产过程GAP规范尚未实施;中药饮片生产基本上未执行GMP规范;中成药生产只有部分企业的个别车间完成了GMP改造并通过了验收。

    由此可见,完善我国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质量标准,创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检测方式和质量控制体系,已经成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五)亟待建立和健全中药产业化创新体系。目前我国在中药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已有进展,但在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的结合上存在明显的脱节,已有的技术成果难以在中药企业的生产线和主导产品上得到应用,而相关的配套产业如专用的生产技术装备、辅料、原料中间体等亦得不到发展。可以说,中药研究与产业化尚未形成良性循环;新药研究成果的转让及产业化速度缓慢;新药研究的条件和标准尚未达到国际水平;新药研究工作缺少鼓励创新机制;研究投入不足,企业尚未成为研究与投入的主体。

    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尽管仍然存在“一小、二多、三低”(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企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的现象和问题,但同时,已经初具规模,奠定了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基础,有了一批产值过10亿,利税数千万,股市“绩优”的骨干企业,有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急需实现产业化,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高技术产品,同时初步建立了实现中药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支撑条件。如果能够抓住高技术产业化这一突破口,以解决高技术产品产业化、跨国企业集团的培育、高新技术集成化、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国际规范化等问题为切入点,在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药产业必将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百拇医药(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