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型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甚至全结肠和回肠末端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属中医“肠、泄泻”等病症范畴。临床主要以腹泻、便下脓血,病程缓慢反复发作为主。笔者近年来治疗该病百余例,获得满意疗效。经总结发现该病初起多气滞湿郁,郁而化热,湿热蕴结脾胃大肠,实证居多;日久则脾胃受伤,易转寒湿,或兼夹热邪,且久病入络,多成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现分述如下:
湿热郁结:症见腹痛、便下脓血,里急后重,大便溏滞不爽,或肛门灼热,口干喜饮,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药用:生地榆30克、酒制大黄10克、黄连10克、木香10克、当归15克、白头翁15克、败酱草30克、赤白芍各15克、秦艽10克、仙鹤草30克。
脾虚湿盛:腹痛绵绵,大便溏薄,多夹有黏液及不消化物,口淡乏味,脘腹胀满,倦怠乏力或食后即泻,或稍食油腻则便次增多,舌淡苔白,脉沉缓。治宜健脾化湿,升阳止泻。药用:苍白术各10克、党参20克、薏苡仁20克、云苓15克、白蔻10克、焦山楂20克、羌活6克、防风6克、干姜6克、升麻6克、柴胡6克、麦芽15克。
脾肾虚寒:肠鸣,腹部隐胀作痛,五更泄泻或久泻不愈,喜暖畏寒,腰膝酸软,舌淡嫩,苔白,脉沉迟无力,治宜温肾健脾,固肠止泻。药用:制附子15克(先煎)、补骨脂20克、干姜5克、炒白术20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诃子15克、白芨10克、丹参10克、赤石脂30克。
肾阴亏损:久泄病人之病机,非脾虚,即肾寒,而泻久伤阴,或分利太过,终致阳损及阴者,临床并非少见。若阴已伤而不予顾及,依然一味扶阳,其阴岂能再复,惟有寓养阴于补阳之法中,才能药证相符而获效。正如《医匾泄泻》篇云:“元阴不足而泄泻者,名曰肾泄。”此恙除腹泻带黏液血便外,且形体消瘦,溲少而黄,或手足心热,舌淡红有裂纹,脉虚细而数等症为之可辨。治宜固摄肾阴。药用:熟地15克、山药20克、乌梅15克、山萸肉20克、芡实20克、生牡蛎30克、云苓20克、薏苡仁10克、五味子6克。
寒温并用:溃疡性结肠炎,通过以上治法不效,而脉舌证每兼见寒热错杂,可改用末治法。宋·刘完素所谓:“末治久泄,仲景论厥阴治法是也。”以乌梅丸化裁。药用:黄连10克、炮姜9克、黄柏9克、乌梅15克、薏苡仁30克、败酱草30克、当归10克、人参10克、地榆15克。
溃疡性结肠炎虽病变关连脏腑,但毕竟属于局部病变,临床多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局部药物浓度高,通过药物作用使肠道黏膜得以保护,促进其修复,改善局部血运,又可避免胃酸对药物的影响,提高疗效。灌肠中药常用:地榆30克、石菖蒲20克、白芨10克三味药浓煎成150~200毫升,每晚大便后取右侧卧位,药液保温40度,以每分钟60滴速度徐徐滴灌,7~10天为一疗程,休息5天,继续第二疗程,病情好转后,间断灌肠,逐步停药,可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治疗时病人饮食宜清淡,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 http://www.100md.com(田在泉)
湿热郁结:症见腹痛、便下脓血,里急后重,大便溏滞不爽,或肛门灼热,口干喜饮,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药用:生地榆30克、酒制大黄10克、黄连10克、木香10克、当归15克、白头翁15克、败酱草30克、赤白芍各15克、秦艽10克、仙鹤草30克。
脾虚湿盛:腹痛绵绵,大便溏薄,多夹有黏液及不消化物,口淡乏味,脘腹胀满,倦怠乏力或食后即泻,或稍食油腻则便次增多,舌淡苔白,脉沉缓。治宜健脾化湿,升阳止泻。药用:苍白术各10克、党参20克、薏苡仁20克、云苓15克、白蔻10克、焦山楂20克、羌活6克、防风6克、干姜6克、升麻6克、柴胡6克、麦芽15克。
脾肾虚寒:肠鸣,腹部隐胀作痛,五更泄泻或久泻不愈,喜暖畏寒,腰膝酸软,舌淡嫩,苔白,脉沉迟无力,治宜温肾健脾,固肠止泻。药用:制附子15克(先煎)、补骨脂20克、干姜5克、炒白术20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诃子15克、白芨10克、丹参10克、赤石脂30克。
肾阴亏损:久泄病人之病机,非脾虚,即肾寒,而泻久伤阴,或分利太过,终致阳损及阴者,临床并非少见。若阴已伤而不予顾及,依然一味扶阳,其阴岂能再复,惟有寓养阴于补阳之法中,才能药证相符而获效。正如《医匾泄泻》篇云:“元阴不足而泄泻者,名曰肾泄。”此恙除腹泻带黏液血便外,且形体消瘦,溲少而黄,或手足心热,舌淡红有裂纹,脉虚细而数等症为之可辨。治宜固摄肾阴。药用:熟地15克、山药20克、乌梅15克、山萸肉20克、芡实20克、生牡蛎30克、云苓20克、薏苡仁10克、五味子6克。
寒温并用:溃疡性结肠炎,通过以上治法不效,而脉舌证每兼见寒热错杂,可改用末治法。宋·刘完素所谓:“末治久泄,仲景论厥阴治法是也。”以乌梅丸化裁。药用:黄连10克、炮姜9克、黄柏9克、乌梅15克、薏苡仁30克、败酱草30克、当归10克、人参10克、地榆15克。
溃疡性结肠炎虽病变关连脏腑,但毕竟属于局部病变,临床多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局部药物浓度高,通过药物作用使肠道黏膜得以保护,促进其修复,改善局部血运,又可避免胃酸对药物的影响,提高疗效。灌肠中药常用:地榆30克、石菖蒲20克、白芨10克三味药浓煎成150~200毫升,每晚大便后取右侧卧位,药液保温40度,以每分钟60滴速度徐徐滴灌,7~10天为一疗程,休息5天,继续第二疗程,病情好转后,间断灌肠,逐步停药,可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治疗时病人饮食宜清淡,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 http://www.100md.com(田在泉)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