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针灸科
编号:200204
神阙穴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6日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神阙穴又称脐中,“气舍”、“下丹田”、“命蒂”。近年来笔者对该穴进行探讨,现概述如下。

    1 历代医家对神阙穴的认识

    神阙穴始见于《素问.气穴论》,但最早提出“神阙”二字的是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素问.气穴论》曰:“藏俞五十穴,……齐一穴,……针之所由行也。”指出356穴中有脐中穴,即是神阙穴。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说:“脐中,神阙穴也,一名气舍,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溃矢出者,死不治。”又说,“水肿大脐平,灸脐中,腹无理无治”。“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和“绝子,灸脐中,令有子”〔1〕,主张用灸法治疗水肿、肠鸣、不孕症。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凡霍乱灸之或虽未即差……内盐脐中灸二七壮,并主胀满”〔2〕,指出灸神阙穴可治霍乱。宋.庄绰《西方子明堂灸经》“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灸百壮,小儿五至七壮。……久冷伤惫”〔3〕,认为灸神阙穴可治小儿奶利不绝、泄泻、水肿、臌胀等证。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脐中等主小腹臌气痛”、“脐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灸脐中”,“神阙治泄利不止”,“脐中主肠中常鸣”,“主小儿脱肛,或脐中随年”〔5〕,认为神阙穴可主治小儿脱肛、脐疝、泄泻不止。明.高武《针灸聚英》“神阙当脐中,素注禁针。……灸百壮。……小儿奶利不绝,脱肛,风痫,角弓反张”〔5〕,在治疗范围上增加了风痫、角弓反张,使用方法仍用灸法、禁针。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脑户,囟会及神庭,……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6〕,明.张介宾《类经图翼》“神阙当脐中,灸三壮,禁刺,刺之令人恶疡溃矢,死不治,……或以川椒又代盐亦妙”〔7〕,均主张神阙用灸法,禁刺。清.叶茶山《采艾编翼》“任脉综要,自会阴至神阙多治男气女血,神阙至巨阙多治腹中”〔8〕,提出以神阙为界,神阙至巨阙任脉穴治腹中病证,神阙至会阴任脉穴治男女气血不调。清.吴谦《医宗金鉴》“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阴交神阙水分处,……天突廉泉承浆端”,“水分胀满脐突硬,水道不利灸三良,神阙百病老虚泻,产胀溲难儿脱肛”〔9〕,指出神阙属任脉经中的腧穴,主治百病如老人虚泻、产后腹胀、小便不通、小儿脱肛。上述历代医家对神阙穴使用方法、禁忌、治疗病证的阐述,对当今针灸临床仍具有指导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 神阙穴解剖结构

    2.1 脐的发生 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是生命的开始,之后受精卵逐渐发育分化形成的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由这三个胚层演化成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胚层开始分化的同时,胚盘向羊膜腔内隆起,开始形成胚体,随着胚体的发育,胚体腹侧的卷折缘越来越靠近,最终在胚体腹侧形成圆索状结构即原始脐带。脐带是连于胚胎脐部和胎盘之间的索状结构。脐带外包羊膜,内为间充质分化的粘液性结缔组织和脐血管(脐动脉和脐静脉),还有闭锁的卵黄囊和尿囊,出生前后即行闭锁。脐静脉只有1条,闭锁后成为肝圆韧带,而静脉导管在闭锁后成为静脉韧带。脐动脉有2条,它是髂内动脉的分支,在胚胎时期动脉较短,以后逐渐增长。其由髂内动脉发出后先在膀胱两侧向上行走,后沿腹前壁上行,经脐环穿出闭锁成脐内侧韧带。脐是胚胎发育时期腹壁的最晚闭合处,是腹前壁薄弱区,脐中央即是神阙穴。, 百拇医药(罗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