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肝汤治疗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
[验方要义]
方名:补肾调肝汤。
组成:党参30g,黄芪30g,熟地30g,山萸肉20g,当归10g,炒白术10g,茯神10g,柴胡6g,升麻6g,丹皮10g,红花10g,制香附10g,陈皮6g,杭白芍10g,山桅10g,泽泻10g,甘草10g。
功效:补肾调肝,益气止厥。
主治: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21剂为1个疗程。或配成丸剂服。
方病述略: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是由于原发性脑功能障碍,或继发性脑灌注不足,或功能减低所致,表现为一种突然暂时性完全意识丧失的脑病。其类型有五:一为直立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由于突然采取直立体位致使大脑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的综合征,可能伴有血容量不足,其植物神经系统并无障碍。因血容量锐减或因药物所致植物神经系统的抑制或其自体原发缺陷(神经源性晕厥)引起。二为脑血管性晕厥,由于椎基底动脉硬化产生的暂时性缺血或者因其它循环障碍如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三是颈动脉窦高敏感性晕厥。由于心脏抑制而心动过缓及排血量减低,或血管抑制有明显低血压而无心动过缓,或混合并有上述二种,或既无上述二种而由于“大脑唤醒中枢”直接受抑制的结果。四是反射性晕厥。仅当反射弧兴奋时心脏起搏和传导受到抑制所致。五是迷走性晕厥。多见于神经不稳定的人,在检查操作时受到刺激,或排尿排便时发生晕厥。此外,最为常见的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可由精神紧张、创伤、疼痛、恐惧或环境不适而诱发,主要因神经反射引起的急性广泛的小血管扩张所致,发作时常为直立性,先兆症状有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瞳孔散大、视力模糊。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本症因情绪紧张、恐惧,或因创伤剧痛,或为年老体弱,或在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导致一时气机紊乱,脉络弛缓,清阳不升,脑失血养,以突然昏倒、面白肢厥、神识不清为主要表现,名之为“血(脉)厥”。余临床观察本症,尽管病因复杂,但可以“虚”与“实”二字概括之。虚为脾肾虚,实为血气逆。血气逆往往因情志变动、久久阴伤而致,一有所触,遂气机逆乱而发晕烦;脾肾虚多由肾阴不足和脾阳失运,阴阳失调,血亏精少,若体位骤变,便发晕厥。因此,余治此症一是治虚,一是治实。治虚,补阴用六味汤,补阳取补中益气汤;治实,以通瘀煎和化肝煎化裁,组成补肾调肝汤虚实兼顾。
补肾调肝汤之方中熟地、山萸肉补肝肾益精气上行人脑益髓,香附、升麻、柴胡疏肝升清气输氧供脑;参、芪、术、草益脾养元气升发温照脑髓神经;丹皮、红花凉血活血以和血脉;归、芍滋阴养血柔润脉络;山栀清热,陈皮、泽泻行气化湿,茯神安神。全方补中寓消,调中有补,共奏补肾调肝、益气止厥之功,用于治疗屡屡发作的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病案举例]
金某某,男,35岁,推销员。
尿后晕厥5年,近1年来发作越来越频繁,每月已达5—6次,素感腰酸腿痛,步远尤甚。经某医院诊为血管运动失调性晕烦,服中西药治疗无效而就诊。形体尚丰,面容圆润,脉涩,苔薄黄舌质红,小便微黄,大便质软;询其每次发作均在夜晚,尿后发作前自觉心脏一缩,浑身一颤,头晕、视物模糊,突然倒地,人事不知,四肢抽搐,头颈晃动,l一2分钟乃醒。数次头部跌破,从不敢单人独宿。查心电图、脑电图、脑彩超及颈椎摄片均无异常,血压12.0/8.0kPa(90/60mHg),血清胆固醇4.60mmol/L,甘油三酯1.92mmol/L,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诊为血管运动失调性(迷走性)晕厥。辨证为肝肾阴虚,脾虚夹湿夹瘀。宜补肾调肝汤,药用:潞党参、黄芪、熟地各30g,山萸肉20g,当归、炒白术、获神、丹皮、红花、制香附、杭白芍、山桅、泽泻、甘草各10g,柴胡、升麻、陈皮各6g。药服10剂,腰酸腿痛见减,10日来尿后晕厥未作。又投10剂并处以六味地黄丸及逍遥丸,嘱服了3个月。愈后1年未发。
按语:本案患者貌若壮健,而实质内有本虚,素体血压偏低,血脂偏高,加上常常行止不定,饮食乏节,必气精暗耗,神失其养,血失其运;肾主二便,肝主疏泄,溺尽而肾气下行不返,肝气上升而不降,升降失调,血管舒缩紊乱,脑乏血氧供养,则晕厥乃作。方用大补精气之品,又佐疏理血气之属,气从精生,神从气化;气乱理顺,则血自行。精神充旺,气血调和,厥作自止。, http://www.100md.com(雍履平)
方名:补肾调肝汤。
组成:党参30g,黄芪30g,熟地30g,山萸肉20g,当归10g,炒白术10g,茯神10g,柴胡6g,升麻6g,丹皮10g,红花10g,制香附10g,陈皮6g,杭白芍10g,山桅10g,泽泻10g,甘草10g。
功效:补肾调肝,益气止厥。
主治: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21剂为1个疗程。或配成丸剂服。
方病述略: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是由于原发性脑功能障碍,或继发性脑灌注不足,或功能减低所致,表现为一种突然暂时性完全意识丧失的脑病。其类型有五:一为直立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由于突然采取直立体位致使大脑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的综合征,可能伴有血容量不足,其植物神经系统并无障碍。因血容量锐减或因药物所致植物神经系统的抑制或其自体原发缺陷(神经源性晕厥)引起。二为脑血管性晕厥,由于椎基底动脉硬化产生的暂时性缺血或者因其它循环障碍如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三是颈动脉窦高敏感性晕厥。由于心脏抑制而心动过缓及排血量减低,或血管抑制有明显低血压而无心动过缓,或混合并有上述二种,或既无上述二种而由于“大脑唤醒中枢”直接受抑制的结果。四是反射性晕厥。仅当反射弧兴奋时心脏起搏和传导受到抑制所致。五是迷走性晕厥。多见于神经不稳定的人,在检查操作时受到刺激,或排尿排便时发生晕厥。此外,最为常见的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可由精神紧张、创伤、疼痛、恐惧或环境不适而诱发,主要因神经反射引起的急性广泛的小血管扩张所致,发作时常为直立性,先兆症状有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瞳孔散大、视力模糊。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本症因情绪紧张、恐惧,或因创伤剧痛,或为年老体弱,或在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导致一时气机紊乱,脉络弛缓,清阳不升,脑失血养,以突然昏倒、面白肢厥、神识不清为主要表现,名之为“血(脉)厥”。余临床观察本症,尽管病因复杂,但可以“虚”与“实”二字概括之。虚为脾肾虚,实为血气逆。血气逆往往因情志变动、久久阴伤而致,一有所触,遂气机逆乱而发晕烦;脾肾虚多由肾阴不足和脾阳失运,阴阳失调,血亏精少,若体位骤变,便发晕厥。因此,余治此症一是治虚,一是治实。治虚,补阴用六味汤,补阳取补中益气汤;治实,以通瘀煎和化肝煎化裁,组成补肾调肝汤虚实兼顾。
补肾调肝汤之方中熟地、山萸肉补肝肾益精气上行人脑益髓,香附、升麻、柴胡疏肝升清气输氧供脑;参、芪、术、草益脾养元气升发温照脑髓神经;丹皮、红花凉血活血以和血脉;归、芍滋阴养血柔润脉络;山栀清热,陈皮、泽泻行气化湿,茯神安神。全方补中寓消,调中有补,共奏补肾调肝、益气止厥之功,用于治疗屡屡发作的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病案举例]
金某某,男,35岁,推销员。
尿后晕厥5年,近1年来发作越来越频繁,每月已达5—6次,素感腰酸腿痛,步远尤甚。经某医院诊为血管运动失调性晕烦,服中西药治疗无效而就诊。形体尚丰,面容圆润,脉涩,苔薄黄舌质红,小便微黄,大便质软;询其每次发作均在夜晚,尿后发作前自觉心脏一缩,浑身一颤,头晕、视物模糊,突然倒地,人事不知,四肢抽搐,头颈晃动,l一2分钟乃醒。数次头部跌破,从不敢单人独宿。查心电图、脑电图、脑彩超及颈椎摄片均无异常,血压12.0/8.0kPa(90/60mHg),血清胆固醇4.60mmol/L,甘油三酯1.92mmol/L,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诊为血管运动失调性(迷走性)晕厥。辨证为肝肾阴虚,脾虚夹湿夹瘀。宜补肾调肝汤,药用:潞党参、黄芪、熟地各30g,山萸肉20g,当归、炒白术、获神、丹皮、红花、制香附、杭白芍、山桅、泽泻、甘草各10g,柴胡、升麻、陈皮各6g。药服10剂,腰酸腿痛见减,10日来尿后晕厥未作。又投10剂并处以六味地黄丸及逍遥丸,嘱服了3个月。愈后1年未发。
按语:本案患者貌若壮健,而实质内有本虚,素体血压偏低,血脂偏高,加上常常行止不定,饮食乏节,必气精暗耗,神失其养,血失其运;肾主二便,肝主疏泄,溺尽而肾气下行不返,肝气上升而不降,升降失调,血管舒缩紊乱,脑乏血氧供养,则晕厥乃作。方用大补精气之品,又佐疏理血气之属,气从精生,神从气化;气乱理顺,则血自行。精神充旺,气血调和,厥作自止。, http://www.100md.com(雍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