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急重症
编号:200596
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应辨证论治-1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12日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慢性肾功能不全属祖国医学“关格”、“癃闭”、“肾气虚损”等病范畴。发病均起于风邪湿热,病位在脾与肾。一则湿热蕴阻,脾肾受累,气阴两亏,营血的生化与肾气的蒸腾受损;另则脾肾衰弱,湿热蕴困,清浊相混,阴阳乖乱,开合失司。最终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并存的病理状态。正气虚损为该病之本,湿热为标,治疗时应辨证论治。集30余年的临床经验,本病治疗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清热化湿,补气益阴

    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由于湿热互阻,气阴耗伤,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口干唇燥,咽喉疼痛,腰膝竣软,面目水肿,睡眠不佳,尿赤量少,舌质偏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法取补气养阴,清化湿热。方用保真汤加减。处方: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生地、知母、黄柏、石斛、赤白芍、丹参。若脾气亏虚者去生地、石斛、知母,加党参;肾阴偏虚者去黄芪,加二至丸、沙参、桑椹子;苔黄垢腻者去黄芪、生地,因黄芪壅补助湿,生地滋腻碍邪;血尿加白茅根、仙鹤草、小蓟、蒲黄;尿蛋白多加蝉衣、芡实、金樱子、石苇;血压高加羚羊角、钩藤、石决明。
, http://www.100md.com
    2 和胃降浊,清化益气

    由于正气亏虚,邪毒内盛,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呕恶厌食,口有氨味,水肿,尿少尿闭,面色晦滞,甚至出现头痛、神昏、出血、抽搐等“关格”危证,证候复杂,虚实交错,变化迅速。处方用药宜随机应变,治法宜益气养营,化湿清热,和胃降浊,方取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川连、半夏、陈皮、枳壳、竹茹、太子参、生晒参、晚蚕砂、赤小豆、土茯苓、赤白芍、白术、山药。如患者贫血严重,选用生晒参或太子参,旨在使“有形之精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急当速固”;若湿浊甚,腻苔满布,加苍术、砂仁;呕吐甚难进食者,先用生姜汁少许滴舌,再用温开水调送玉枢丹1.5g;神昏者酌加石菖蒲、郁金、远志、胆星、天竺黄等,此仿“菖蒲郁金散”之意,同时需配合中药生军10g,牡蛎30g,六月雪30g,徐长卿15g。浓煎成100ml保留灌肠,达到导滞泄浊的目的。若肾失开合、水湿泛滥、重度水肿者,先以五苓散温化退肿,待肿退尿利,仍宜健脾益肾,巩固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小豆、土茯苓、晚蚕砂均有降低血尿素氮的作用〔1〕,故于方中加之以增强疗效。
, 百拇医药
    3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由于邪热入血,血瘀络阻,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昏,心烦不安,皮肤瘙痒,身热口干,恶心呕吐,面色黧黑灰滞。女性可有闭经、唇紫、舌紫瘀斑,脉弦滑。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取桃红四物汤合泻心汤加减。处方:桃仁、红花、赤芍、生地、当归、制大黄、川连、丹皮、太子参、丹参、益母草、葛根。若恶心呕吐甚者加温胆汤,如仍呕吐不止者再配旋复代赭汤;皮肤瘙痒者加地肤子、白藓皮、僵蚕;血压增高、头痛剧者加钩藤、牛膝、石决明、豨莶草、旱莲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病理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腔阻塞,球囊腔内纤维蛋白沉积,肾组织缺血与缺氧,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与“瘀血”的病理基本一致。而活血化瘀药能扩张局部血管,祛除瘀滞,改善肾脏有效循环血量与肾缺血状态,有利于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同时对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疗效,符合“血不行则病水”之说。本病后期若出现出血倾向,则不宜用此法。, http://www.100md.com(张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