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急重症
编号:200607
河间学派三大家论治中风探析-1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27日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河间学派三大家论治中风探析-1

     金元时期崛起的河间学派,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个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影响深远的重要医学流派,这一学派之中以刘完素、张子和、朱丹溪为代表的众多著名医家不仅对火热病证的病机与治疗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创立了“火热学说”,对明清温病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内伤杂病也有独到而深刻的论述,积累了丰富的辨治经验。如刘完素、张子和、朱丹溪三大家论治中风,完素主火、子和主风、丹溪主痰,各具特色,相得益彰。他们的理论主张和临证经验,使得中风的病机日臻完善,中风的治法渐趋完备,对后世医家深入研究中风学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仍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本文就此作一探析。

    1 完素论治中风主火

    有关中风的记载,始于《内经》,但于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立论,迨至金刘完素始,才突出以“内风”立论,力主“心火暴甚,水不制火”,别开中风病机之生面。

    刘完素的学术思想的核心点就是“主火论”。认为不仅六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化火,而且五志过激也能化热生火。他论治中风正是基于这一观点而予以阐发的。他说:“所以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尔。由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完素认为中风既不是外风之中伤,亦非肝脏有实邪,而是由于将息失宜,情志过激所导致。其基本病机则是脏腑阴阳失调和体内气血津液运行异常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病理反应,即心火暴甚,肾水虚衰,水不制火,阴虚阳实。完素还进一步认识到中风发病有一定的时效性,发病前必有先兆之征。他说:“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正由于中风病机的本质是心火暴甚,肾水虚衰,水不制火,火化内风,因此中风往往表现出“风”性主动,善行数变的特点,发病前常有眩晕欲仆,发作间半身麻木,一过性偏身瘫软等先兆症状。

    完素还进一步指出,由于中风起病缓急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则有中腑与中脏之分。他说:“其中腑者,面加五色,有表证,脉浮而恶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也,其治多易。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皆曰中脏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完素治疗中风立足于中风乃心火暴甚,肾水虚衰,阴虚阳实的病机特点,着眼于祛火与滋水两个方面。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中脏者以三化汤通其滞。若阳热郁结,强攻至阴气暴绝者,至宝丹、灵宝丹最为妙药。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完素则强调治其本,擅用自创的地黄饮子补益肾精,以使火归水中,疗效甚佳,目前仍被临床医家广为应用。, 百拇医药(黄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