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急重症
编号:200691
中医辨证论治与艾滋病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26日 好医生网站
     艾滋病是发现才十几年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中医历代文献中尚无艾滋病之名,但根据其传播方式,流行情况,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来看,与中医的某些病症、病名(如瘟疫、虚劳)有相类似之处。 上述各种观点和认识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如传染性、发病学、临床表现、 传播方式及范围等)来将中医的传统理论与新病艾滋病进行联系,它们只反映了艾滋病整个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其他如并发于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的口腔念珠菌病、带状疱疹,与中医儿科的“鹅口疮”和皮外科的“蛇串疮”相类似,正因为这种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治疗艾滋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诊治经验。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是人体自身与外界环境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的状态,当某种因素破坏了这种动态平衡,而人体自身又未能调整恢复平衡,就会引起疾病。因此,中医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尤为重视病因,病位以及病机。艾滋病属中医的温病范畴,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证。以及性滥交、劳累、外感等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出现而发病;但若正气尚足,即使感染了HIV,机体适应性强,可与HIV处于共存状态 ,就有可能延迟发病;或成为HIV的长期携带者;或延缓死亡。中医强调的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和适应性,中医的治疗就是运用各种手段(中药、针灸、气功等法),综合作用于患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阻断病情向ARC(相关综合征)和AIDS(艾滋病)发展,延缓发病;减轻症状,消除体征,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 http://www.100md.com
    艾滋病病情的发展过程中可出现许多组织器官的各种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如口腔念珠菌病、卡氏肺囊虫肺炎、肠道的隐孢子虫感染以及肿瘤如卡波济肉瘤等;艾滋病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症状如乏力、发热、咳嗽、盗汗、胸痛、消瘦、腹泻、皮疹等都是非特异性的,但往往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标志, 也是病者前来求治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医理论(八纲、脏腑、经络、气血等),将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症状进行概括,形成中医的证候,可反映出疾病的病位、病性、病势和病机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直接为用药治疗奠定基础。不同的证候可以出现于同一种病的不同阶段, 如并发于艾滋病的带状疱疹一般可分为心肝火旺,湿热内蕴,脾气虚弱,湿浊阻滞四型论治;相同的证也可出现于不同病的某一发展阶段。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证型既是对疾病病情、病性、病势的基本反映,又是遣方用药治疗的重要环节。一些学者从临床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诊治实践体会, 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对艾滋病进行治疗。

    如吕维柏等按肺型、脾型、肾型为主辨证治疗HIV/AIDS感染者,用中研1、2、3号方及GLYKE治疗了43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47%左右。具体结果为: 免疫功能(CD4细胞、CD4/CD8比值)有1/3(31.55%)升高; 1/3(28.77%)稳定; 1/3(39.18%)降低。乏力、腹泻、发热、消瘦、皮疹等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王健认为艾滋病的治疗早期应以祛邪(抗HIV)和扶正(提高免疫)药物组成的固定方进行治疗;中晚期应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 灵活多变地针对不同病症进行处方用药。在症状体征的治疗方面。王健通过发现非洲黑人艾滋病毒感染者舌质呈黯紫、瘀斑现象,认为“气虚血瘀”是艾滋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故提出在补气、解毒、养阴的基础上可增加一些活血化瘀药(如赤芍、红花、丹参、紫草等)以起到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赵晓梅等对HIV/AIDS患者并发的妇女月经不调等病症也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治疗。李国勤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法治疗了2例HIV感染者并发心肌炎, 取得了较好效果。
, http://www.100md.com
    王健曾用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治愈了一例艾滋病并发舌炎的患者,患者男性,32岁,因舌体疼痛半年,舌尖糜烂,影响进食,消瘦(体重在半年之内下降了11公斤),咳嗽来诊,查ELISA阳性,CD4细胞数44.45/立方毫米,CD4/CD8比值0.10,白细胞5000/立方毫米,淋巴细胞总数756/立方毫米;局部检查:舌体瘦小,舌前部(以舌尖和右前部为主)充血、糜烂、肿胀,并有缺损,舌质暗红,苔白粘腻。诊断为HIV感染-AIDS期,伴有以舌炎为主的机会性感染,中医辨证为:热毒内蕴,损及血份,肉腐血败。以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法治疗,药用夏枯草、紫草、黄芩、大黄、桑白皮、川芎、丹皮、黄柏、丹参、杏仁;并加用成药活血通脉片;服药2个月,病人临床症状全部改善,舌头已恢复正常,食欲好,体重增加了6公斤,查CD4细胞数27.25/立方毫米,CD4/CD8比值0.04,白细胞3200/立方毫米,淋巴细胞总数1152/立方毫米。

    我们体会到,艾滋病病程虽长, 但其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邪正抗争的动态变化。邪实与正虚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病邪(HIV,细菌、病毒、真菌)始终存在于艾滋病的整个病程中。中医认为,艾滋病的病邪是由于HIV进入机体后,邪毒炽盛,正气不敌,机体渐趋虚损状态,致使某些代谢产物蓄积,诸如痰浊,淤血等,构成实证表现。或阻滞脏腑经络,或溢于肌肤体表,均可出现各部位的霉菌感染,淋巴结肿大,各种疮疡疖肿,卡波肉瘤等临床表现;正虚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抗病能力逐步地从旺盛走向衰弱,不论原来机体如何健壮,感染者都将会缓慢地趋向虚损状态,所以其表现皆以虚为主,由肺气阴两虚发展为肺脾两虚,再进一步可发展为脾肾两虚,脏腑虚衰为主;患者可表现为中度或重度乏力,盗汗,严重腹泻,咳嗽,胸痛,长期低热,极度消瘦,各种感染难以控制,体质日渐下降,最终全身衰竭。
, http://www.100md.com
    临症时要抓住病情的主要和次要矛盾,首先要解决直接威胁生命的病症,如口腔念珠菌病引起的进食困难,摄入不足和急性顽固性腹泻,长期发热导致的消耗过多,它们比一般的皮疹、淋巴结病要迫切急需解决得多。从我们在坦桑尼亚的工作中接触的病人来讲,促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有:(1)食道念珠菌感染;(2)进行性呼吸困难(多为卡氏肺囊虫肺炎所致);(3)严重贫血;(4)消瘦综合征;(5)疟疾的频繁发生或/和结核病(肺内或肺外)的出现。不同地区,不同感染途径,不同患者其病情发展事实不完全一样的,因此,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同阶段治疗的主要矛盾,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对于同样的病症,但发生在不同的部位,按中医观点,脏腑经络归属不同,故病情轻重, 疾病的预后,治疗的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如单纯疱疹发生在口唇周围和阴部,前者辨证为脾胃积热; 后者辨证为肝肾阴虚挟湿浊。治疗上前者以清利脾胃湿热为主;后者以滋补肝肾,利湿化浊为主。前者容易治疗,而后者难治,且易反复发作。
, 百拇医药
    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要重视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因为CD4细胞是决定HIV疾病病情变化(好转或恶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治疗干预是否有效的客观指标之一,有时仅凭中医的辨证分型难以真实地反映艾滋病的复杂性、难治性和严重性。例如证型同是脾肾阳虚的腹泻,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状态不一样,如CD4细胞数200, 其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治疗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在艾滋病的早期,病人往往除了HIV抗体阳性外,无任何症状出现,中医认识该病的重点应该放在HIV本身和将要受到破坏的免疫功能方面。抑制病毒HIV的复制和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此阶段治疗的主要目标,可根据实验室筛选的有抗HIV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来进行组方,如甘草、紫花地丁、紫草、黄芩、虎杖、夏枯草、连翘、黄芪、天花粉等。而各种机会性感染出现之后,可在该病症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的辨治论证。如艾滋病人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我们认为可按轻、重两型进行辨治,轻症的病机为湿邪困脾,特点是白色念珠菌病变范围较小,呈局限性,程度较轻,口腔内局部粘膜潮红,充血,覆盖白色菌苔,易剥脱,伴有轻度疼痛,机体免疫功能保持平稳,一般CD4细胞数大于200/立方毫米,CD4/CD8比值大于0.5;而重症口腔念珠菌的病机为脾胃衰败,湿浊弥漫,特点是病变范围大,可波及食道、胃肠道;病损程度重,病情复杂,病者全身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CD4细胞数低于200/立方毫米,最低可小于50/立方毫米,CD4/CD8比值小于0.2;可见口腔糜烂,白色覆盖物满步上颚、咽后壁、两侧颊粘膜;有的整个舌面完全被白色覆盖物所覆盖,伴舌体疼痛,进食困难,吞咽疼痛,重度腹泻,消瘦等等。治疗上前者以健脾利湿,祛邪为主;平胃散和五苓散化裁;后者则以温补脾阳、利湿化浊,扶正为主;理中汤、六君子汤、三仁汤加减。再如对艾滋病人的带状疱疹,我们一般分为肝胆毒热,湿热蕴结和气血淤滞三型,分别以龙胆泻肝汤、胃苓汤和血府逐淤汤为主加减治疗。对于艾滋病人的隐孢子虫腹泻,中医辨证为脾肾虚衰,可用知母汤合四神丸化裁。其他如低热、胸痛、咳嗽、盗汗、皮肤损害、淋巴结肿大、卡氏肉瘤等等症状或病症,都可以按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相应的治疗。
, http://www.100md.com
    需要深入研究的是,摸索每一种病的辨证规律和不同病之间所共有的相同辨证规律,如等孢子体、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腹泻在证候方面是否相同?气阴两虚引起的乏力、发热、盗汗、咳嗽、消瘦等是否可以用益气养阴法来得以消除? 痰瘀互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瘰疬)和一些肿瘤是否有相关性? HIV脑病、脑弓形体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三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的证候表现?诸如此类,都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以病为纲,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认真总结规律,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又指导进一步的临床实践。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优势,是中医从宏观认识人体疾病和进行治疗干预的具体手段,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的中研I号, 中研II号,中研III号,艾通冲剂,康宝以及其他单位研制的生命泉,乾坤宁,安太滋,中国I号,红宝等,都是从中医辨证论治方面来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有的正在国内或国外进行深入的临床或实验研究。随着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化,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工作也在进一步地规范化,客观化和科学化,经过不断地努力,中医药将为中国的艾滋病患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http://www.100md.com(中国中医研究院王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