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065
从理中汤对血证的治疗谈脾统血的机理-2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21日 广西中医药
    理中汤治疗血证,本于脾的统血功能。脾主统血,系清末四川名医唐容川所提,其于《内经》,则主要体现在脾与营的关系之中,通观经义,营之意义略可分二:

    其一,是营与血的关系,如《素问·痹论》云:“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又如《灵枢·营卫生会》云:“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营于《内经》亦称为荣,由《素问》、《灵枢》对营气所作的上述定义可知,营就其实质而言,乃水谷所化之精微物质,起着营养脏腑及周身的重要作用,就其运行部位而言,则独在脉中。行于脉道之中,又具奉养生身者,非血而为何?故后世往往营血并称。然细绎之,则《内经》称营称血还是有所区别的。血由营化,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这一“化”的过程,是在肺脉中进行的,这与现代医学“鲜红的动脉血,系通过肺脉的循环之后,经由与氧的结合形成”的认识完全相同。以此观之《灵枢》中所言的血,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经肺脉循环之后的动脉血。人的生存来源有两个,一为天,一为地。故《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地之五味由口而入,经由中焦,化而为营,故《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出中焦”;天之五气由鼻而入,经由肺脉与营相会,乃得化而为血,此即《灵枢·营卫生会》所云:“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决气》所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故营与血的关系为:营+天气=血。因此,营与血除所会天气的不同外,就其行为脉中的阴质而言,则实为异名而同类。不过从血证的角度言之,则仅有出血而无出营之渭。此其一。
, http://www.100md.com
    其二,营的另外一层函义,则如《灵枢·经脉》所云:“脉为营”。脉为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将脉喻为营,说明营尚有约束血液行于常道的作用。《说文》释营为“市居也”,《韵会》释:“周回为营”,又“军垒为营”。《说文》、《韵会》释营诸义,皆与《灵枢·经脉》释脉为营之义相符。所谓市居者,脉为血之居也,所谓军垒者,脉为血垒也。

    营之二义既晓,则脾何以统血亦不言自明。盖营出中焦,脾胃化生,脾强则营旺,脾弱则营衰,故《灵枢·本神》云:“脾藏营”。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防止出血的功能亦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为脉管的密闭作用;其二为血中的诸多凝血因素,如血小板等。而此两大部分功能正与营所具有的上述二义相合,故脾统血者,亦营统血也。营赖脾化,得阳方生。即如叶天士所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1〕故脾之统血功能,实与脾阳之强弱相关。《血证论》作者唐容川亦明确指出:“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2〕故欲使血有所统,能循行上下不致外溢,保证脾阳健运,是一个重要因素。

    理中汤为温补脾阳的经典方剂,历代虽鲜有用其于血证者,然观其方义,则与上述脾的统血功能无不相符。且方中所用干姜,《本经》明言其具“温中、止血”之功。临证凡见出血而热象不著者,甚或显见脾阳不足诸证,投之往往效如桴鼓。即以本文所举数案为例,虽出血部位不同,然临床脉证皆具脾虚阳气不足特征,故投理中汤后,脾阳得以健运,统血功能恢复,出血即迅速停止。此已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189.

    2,唐容川.血证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 百拇医药(赵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