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因吟过万山归——半个世纪从事医学的教训.2
疑窦丛生
事情并不象所想的那样简单,当开始应诊时,胸中是“目无全牛”的,也确实看好了一些疾病。但在岁月积累,病人渐多以后,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在诊疗过程中经常遇到有很多疾病没有办法解决,过去学过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本领全用上了,经方、古方、时方、验方一套一套的都用上了,可是仍然有不少疾病不能解决。当这时候,我遇到病人有些怕了,因病家特别相信你,就盯住你看,而我常常束手无策,那时我非常窘,又想起古人说的“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是究竟什么原因呢?我怀疑过去所读的书都是不切实际的,中医的理论,我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开方用药,也可以丝丝入扣,如果绳以中医一般习用的理论和常规的治法,似乎是无可非议的, 但临床效果总是不理想,这是为什么?我开始对祖国医学的价值产生怀疑,信心也有些动摇了。我想中医理论是否是臆测的玄谈?其学说是否真有指导临床价值?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中医理论已是几千年前的东西,是否早已过时?我甚至怀疑古代方书,药籍及医案医话中所载内容的真实性问题,因为历代医案中尽是着手成春的记录,其中可能有贪天之功,也可能是虚构其效,其早年就听人说喻嘉言《寓意草》这本书大吹法螺,内容失实,因联想到其他医案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情况。在这段时间,我对中医学真可说是疑窦丛生。
, 百拇医药
既然对中医学失去信心,我的心转向西方医学去了。因为西医是近代科学的产物,如解剖所述,确实有形有质,言之有物,不论生理、生化、组织胚胎、病理以至诊断都可以从实验室里得到验证,不象中医理论看不见,摸不到。所以从此就着重进修西医学,还特别对化学这门学科有过很大兴趣。在认真学习了相当一段时期西医学并通过临床实践观察以后,我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西医分析病原病理,诚然清清楚楚,条理井然,还可从实验室验证,但从临床用药的效果来看,有许多疾病也同样没有好办法,尽管诊断检查的仪器设备新颖精密,而最后落实到治病还是效果不显。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从旁观察以后,我对西医也没有多大信心了。虽然当时抗生素、激素等药尚未发明,这些药临床虽有较好效果,可是什么抗药性、药物过敏、药物毒、菌群失调等副作用也随之发生。我徘徊于中西医之间,为想找寻一种治病的最佳方法而感到苦闷、发愁!
当时我又回忆过去学医时的情景,曾亲自看到海上名医如夏应堂、王仲奇、丁济万诸先生,他们治好了不少西医所不能治的疾病,程门雪先生亲自给我讲过治愈了一个经德国著名医师确诊并谢绝不治的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儿,他用的是《福幼编》中的一张方剂。在近代著名学者郑传笈所撰“丁甘仁”墓表中曾说:“晚年名益重,道益行,不独沪地绅商,争相招致,即西商之侨居者,积资数千万,出其百一,足以尽集诸西医,而有疾必折衷先生。”这些,使我猛然省悟,自己看不好病,是我没有学习好,不是中医没有办法,其过在我而不在中医学。这就使我在彷徨的歧途中又回过头来。
, 百拇医药
磨砺苦学
我国古代学者有句名言,治学要“猛火煮,慢火温。”这次重新学习,就遵循这个方法。且以重学《伤寒论》为例来说吧,过去只泛览各家注疏之说,对大论的精髓和仲景书的本来面貌,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次学习,首先改变了学习方法,专读白文,对各家注疏概置不问,专用仲景之言,来解仲景之意,这样学习, 很能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此以前,有关六经的解释,我很欣赏时贤所称的症候群,亦即六经非经络所说法。在这次重读仲景自序及把全书反复对照论证以后,其终于否定了自己过去的错误观点。从前认为内经论十二经而不论六经;内经中提到太阳、阳明者,多连有“经”或“脉”字,而在伤寒论中则截然不同。其实,此说不仅歪曲了伤寒论,对内经经文也是断章取义的。仲景明白声称撰用“素问九卷”,今观《素问×热论》所述伤寒热病,虽只巨阳、阳明、少阳,而在最后则指出“三阳经络皆受病”;由如《素问》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等经文,似乎不涉经脉,但最后仍点明“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又如:太阴根于隐白,少阴根于涌泉,厥阴根于大敦等文字,如不作经络解,其降安指!且六经之名,早见于《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伤寒论中称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而略去经字,原同内经一样是一种简笔。如果伤寒论太阳、阳明病等不是指经络,则书中太阳病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这段文字,将作何种曲解?“灸少阴七壮”,试问在症候群上灸在何?!《伤寒论》中传经、动经、随经、过经、经脉动惕、行其经尽、刺风府风池、刺大椎肺俞肝俞、刺期门等论述经络腧穴的条文是如此明晓,我过去未曾细绎原书文字,只凭臆测耳食,妄谓六经非经络,至今思之,惭愧何及。
, 百拇医药
我在反复学习白文之后,又将原文全部打乱,再就每病每证的特征和各方配伍与各药主治,进行认真细致的归纳和分析,对仲景的方证药治法则,作了排除成见的探索。过去只认为小柴胡汤的热型是往来寒热,这次才知道仲景用小柴胡汤有三种热型,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与日晡潮热皆可应用,只要符合用小柴胡的特征就可。就以柴胡一药而言,通过学习,深知从前所谓“柴胡劫肝阴”其说之非,一般医家多以头目眩晕为肝阳上亢,柴胡劫肝,故为禁药,然在大论中以小柴胡主治口苦咽干目眩,所谓目眩,即今之头目眩晕,仲景却以柴胡为首选药,我以后开始以仲景法用于临床,屡效不爽,始悔过去之偏见。
伤寒论中某经疾病,有些还有主药。曾记以前程门雪先生同我聊天,有一次他以考试的语气问我:你看太阳病的主药是哪味?其略加沉思,告以桂枝一药。程公相视而笑,我侥幸地总算没有答错问题。
我在这次重新学习以后,不仅发觉对伤寒论的研究是非常肤浅的,凡是其他古典医籍,如内科杂病,方剂本草以及各家学说等等,几乎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学习如此不扎实,理所当然地疗效不高。我如梦初醒地渐渐有点自知之明。, 百拇医药(裘沛然)
事情并不象所想的那样简单,当开始应诊时,胸中是“目无全牛”的,也确实看好了一些疾病。但在岁月积累,病人渐多以后,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在诊疗过程中经常遇到有很多疾病没有办法解决,过去学过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本领全用上了,经方、古方、时方、验方一套一套的都用上了,可是仍然有不少疾病不能解决。当这时候,我遇到病人有些怕了,因病家特别相信你,就盯住你看,而我常常束手无策,那时我非常窘,又想起古人说的“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是究竟什么原因呢?我怀疑过去所读的书都是不切实际的,中医的理论,我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开方用药,也可以丝丝入扣,如果绳以中医一般习用的理论和常规的治法,似乎是无可非议的, 但临床效果总是不理想,这是为什么?我开始对祖国医学的价值产生怀疑,信心也有些动摇了。我想中医理论是否是臆测的玄谈?其学说是否真有指导临床价值?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中医理论已是几千年前的东西,是否早已过时?我甚至怀疑古代方书,药籍及医案医话中所载内容的真实性问题,因为历代医案中尽是着手成春的记录,其中可能有贪天之功,也可能是虚构其效,其早年就听人说喻嘉言《寓意草》这本书大吹法螺,内容失实,因联想到其他医案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情况。在这段时间,我对中医学真可说是疑窦丛生。
, 百拇医药
既然对中医学失去信心,我的心转向西方医学去了。因为西医是近代科学的产物,如解剖所述,确实有形有质,言之有物,不论生理、生化、组织胚胎、病理以至诊断都可以从实验室里得到验证,不象中医理论看不见,摸不到。所以从此就着重进修西医学,还特别对化学这门学科有过很大兴趣。在认真学习了相当一段时期西医学并通过临床实践观察以后,我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西医分析病原病理,诚然清清楚楚,条理井然,还可从实验室验证,但从临床用药的效果来看,有许多疾病也同样没有好办法,尽管诊断检查的仪器设备新颖精密,而最后落实到治病还是效果不显。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从旁观察以后,我对西医也没有多大信心了。虽然当时抗生素、激素等药尚未发明,这些药临床虽有较好效果,可是什么抗药性、药物过敏、药物毒、菌群失调等副作用也随之发生。我徘徊于中西医之间,为想找寻一种治病的最佳方法而感到苦闷、发愁!
当时我又回忆过去学医时的情景,曾亲自看到海上名医如夏应堂、王仲奇、丁济万诸先生,他们治好了不少西医所不能治的疾病,程门雪先生亲自给我讲过治愈了一个经德国著名医师确诊并谢绝不治的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儿,他用的是《福幼编》中的一张方剂。在近代著名学者郑传笈所撰“丁甘仁”墓表中曾说:“晚年名益重,道益行,不独沪地绅商,争相招致,即西商之侨居者,积资数千万,出其百一,足以尽集诸西医,而有疾必折衷先生。”这些,使我猛然省悟,自己看不好病,是我没有学习好,不是中医没有办法,其过在我而不在中医学。这就使我在彷徨的歧途中又回过头来。
, 百拇医药
磨砺苦学
我国古代学者有句名言,治学要“猛火煮,慢火温。”这次重新学习,就遵循这个方法。且以重学《伤寒论》为例来说吧,过去只泛览各家注疏之说,对大论的精髓和仲景书的本来面貌,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次学习,首先改变了学习方法,专读白文,对各家注疏概置不问,专用仲景之言,来解仲景之意,这样学习, 很能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此以前,有关六经的解释,我很欣赏时贤所称的症候群,亦即六经非经络所说法。在这次重读仲景自序及把全书反复对照论证以后,其终于否定了自己过去的错误观点。从前认为内经论十二经而不论六经;内经中提到太阳、阳明者,多连有“经”或“脉”字,而在伤寒论中则截然不同。其实,此说不仅歪曲了伤寒论,对内经经文也是断章取义的。仲景明白声称撰用“素问九卷”,今观《素问×热论》所述伤寒热病,虽只巨阳、阳明、少阳,而在最后则指出“三阳经络皆受病”;由如《素问》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等经文,似乎不涉经脉,但最后仍点明“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又如:太阴根于隐白,少阴根于涌泉,厥阴根于大敦等文字,如不作经络解,其降安指!且六经之名,早见于《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伤寒论中称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而略去经字,原同内经一样是一种简笔。如果伤寒论太阳、阳明病等不是指经络,则书中太阳病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这段文字,将作何种曲解?“灸少阴七壮”,试问在症候群上灸在何?!《伤寒论》中传经、动经、随经、过经、经脉动惕、行其经尽、刺风府风池、刺大椎肺俞肝俞、刺期门等论述经络腧穴的条文是如此明晓,我过去未曾细绎原书文字,只凭臆测耳食,妄谓六经非经络,至今思之,惭愧何及。
, 百拇医药
我在反复学习白文之后,又将原文全部打乱,再就每病每证的特征和各方配伍与各药主治,进行认真细致的归纳和分析,对仲景的方证药治法则,作了排除成见的探索。过去只认为小柴胡汤的热型是往来寒热,这次才知道仲景用小柴胡汤有三种热型,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与日晡潮热皆可应用,只要符合用小柴胡的特征就可。就以柴胡一药而言,通过学习,深知从前所谓“柴胡劫肝阴”其说之非,一般医家多以头目眩晕为肝阳上亢,柴胡劫肝,故为禁药,然在大论中以小柴胡主治口苦咽干目眩,所谓目眩,即今之头目眩晕,仲景却以柴胡为首选药,我以后开始以仲景法用于临床,屡效不爽,始悔过去之偏见。
伤寒论中某经疾病,有些还有主药。曾记以前程门雪先生同我聊天,有一次他以考试的语气问我:你看太阳病的主药是哪味?其略加沉思,告以桂枝一药。程公相视而笑,我侥幸地总算没有答错问题。
我在这次重新学习以后,不仅发觉对伤寒论的研究是非常肤浅的,凡是其他古典医籍,如内科杂病,方剂本草以及各家学说等等,几乎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学习如此不扎实,理所当然地疗效不高。我如梦初醒地渐渐有点自知之明。, 百拇医药(裘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