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124
肠易激惹综合征的中医治法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5日 健康报
     肠易激惹综合征(IB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目前对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也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该病在中医属泄泻和便秘等范畴。本病可发生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在消化内科门诊中约占40~70%,而实际患病人数远高于就医人数。

    IBS的病因与精神因素、环境刺激、遗传因素、食物、药物、神经内分泌的改变、感染等有关。有报道称IBS约有45%因精神因素诱发。

    IBS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粘液便等为消化道主要症状,半数以上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精神症状,如心慌、心悸、乏力、多汗、失眠、焦虑等。IBS的腹痛以左下腹为多,大便前及冷食后加重,多于晨起4~5时出现。排便因难与里急也很常见,近半数患者腹部症状于排便后消失。此外也可伴有食管运动异常所致的胸痛、吞咽困难;胃运动异常而致恶心、呃逆、早饱;左季肋部和左肩部疼痛的脾曲综合征等。
, 百拇医药
    中医中药在治疗IBS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现概括如下:根据IBS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泄泻、便秘、腹痛等范畴。认为外感六因,内伤七情,不内外因(饮食、劳累、虫积等)皆可致病。本病可有虚、实、寒、热、痰、瘀、积、滞的不同,但肝旺、脾虚、胃实是其关键。

    临床分型目前尚未同一,少到两型,多到八型,但总不外肝郁、脾虚、肾虚、积滞、血瘀等,且各型间互有兼杂,只不过偏重不同,笔者认为以肝郁脾虚、脾肾两虚、食浊积滞、阴虚血燥四型为宜。中医治则以疏肝健脾,理气温肾最为常用,其次为清热、祛痹、滋阴、活血。

    常用的方剂有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人磨汤、柴郁疏肝饮、甘遂半夏汤、参苓白术散、升阳益肾膏、当归四逆散、奔豚汤、小青龙汤、真武汤、乌梅丸、白头翁汤、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胶囊、三黄汤、连理汤、附子温胆汤、理中丸、一贯煎、增液汤、润肠丸、麻仁丸、完带汤等。不少学者自拟专方治疗该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其方药组成来看,也多由以上方剂加减化裁而来。
, 百拇医药
    常用经验方:健脾缓肝汤:用于脾虚肝郁的泄泻型。

    临床表现为食后泄泻,便前腹痛、便后痛减,腹胀纳呆,肢冷乏力,失眠健忘,烦躁易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弦等。药用焦白术15g、茯苓15g、芡实15g、炙甘草6g、炒白芍15g、防风10g、黄莲6g、乌药10g、珍珠母15g。

    滋阴溶肠汤:用于阴虚血燥的便秘型。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少腹胀痛,口苦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健忘、头晕目涩、舌红少津或舌裂,苔少或苔剥,脉细或涩等。药用生地15g、玉竹15g、郁李仁15g、当归15g、丹皮10g、枳实10g、厚朴10g、木香6g、肉苁蓉15g、怀牛膝15g。

    健脾温肾汤:用于脾肾两虚的泄泻型。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晨起即泄或食后即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月经不调,舌淡胖,苔白,脉细或弱等。药用党参10g、茯苓15g、焦白术15g、炙甘草6g、炮附子6g、芡实15g、补骨脂10g、吴茱萸5g、乌药10克、防风10g。

    化食燥湿汤:用于饮食积滞型。临床表现为腹泻不爽,腹中胀痛,纳呆食少,嗳腐噫气,食后脘胀,舌质淡红,苔厚腻。药用炒苍术15g、茯苓15g、佩兰15g、砂仁6g、焦三仙各10g、陈皮10g、鸡内金6g、黄连6g、木香6g、半夏10g、乌药6g。

    总之,服用中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灵活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董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