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与中医学的理论真谛-3
唯《管子》对道的理解最能发人深省,其谓“道在天地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里的“道”,显然是一种与后天地而生的人的意志无关的无限的存在,因而不是一种理念或精神。此外,尽管伯阳老人将其喻为“有物混成”,但这种永恒的存在既无限大而没有边界,又无限小而没有内容,因此绝不是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物,而应该是无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无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无限的运动方式,这就是“道生一”。“一”即是“气”,又可谓“太极”、“太一”、“元气”。“道”与“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当此之时,我们想起了《性命圭旨·性命双修万神主旨第一口诀》中对气的一段绝纱描述:“其相无去无来,究之于先天地之先,莫知其始;穷之于后天地之后,莫知其终。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乾坤依此而复载,日月依此而照临,虚空依此而宽广,万灵依此而变通……”。
这种无去无来,无先无后,无始无终,无上无下,弥漫太虚,主宰万变者,既没有空间结构,又没有时间限制,既没有质量,又没有形状,既没有速度,又没有量度,除了自为自在的无限运动及其变化之神机外,还能用什么具体的东西可以解释,可以与之等量齐观。
, 百拇医药
《庄子》载:“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正是因为自然界的“源头”就是“有无相生”,所以随之而有“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等无数相对的双方。老子把“有无”与这些相对的运动方式排列在一起,并以之为始,说明“有无”也是指运动方式,而不是指具体的物。无形的运动与有形的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了“形气”相对范畴的出现。《素问·天元纪大论》载:“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大江黄河流着和谐
世界是简单和谐的,理论也应如此,中国人早在《国语·郑语》里已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和”是指两种以上不同的运动方式的和谐作用。“同”是指简单地把相同的运动方式合而为一。相反和谐才能产生新的运动方式,而简单的相同相加是没有意义的。爱因斯坦就坚信自然界有一种内存的和谐,以毕生精力寻求物理学统一的基础。他的这种思想也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原始的审美意识的再现。对和谐的认识与追求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它来源于人的生命过程本身,以及人的生命过程与自然过程之间那种内存的统一与和谐。
, 百拇医药
《荀子·天论》谓:“天行有常,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圣济经》载:“天地设位,妙功用于乾坤;日月著明,托阴阳于离坎;一降一升,相推而成寒暑;一显一晦,相荡而成昼夜。”在这大自然循环往复的壮丽图景面前,我们看到简单而相反的两极最宜组合成和谐的运动。中国人对两极相与、相反和谐的认识,可谓由来已久。诗人闻一多告诉我们:“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基督教在肉体和灵魂之间挑起人为的战争,印度神话中由于强迫拆散“神我”和“自性”才产生了世界大分裂。而古代中医学却在形气相感、神形合一的意境中,领悟到那动态的静谧与和谐。和则为正,失和为邪,和则为平,失和则病。诊之要诀在于识其偏,治之要诀在于使其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逆者降之,陷者举之。寒热错杂,温凉并用,和其阴阳;上下不和,苦辛并进,调其升降。气药偏燥,以血药润之;血药嫌腻,以气药调之。益气以养血,和则相生。凡导和人身,疗百病,脱疴起痼,斡元气而开寿域,皆在于此。
相反和谐的作用过程包括很多规律性的相互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反互补和相反互限,或称相反相生和相反相制。如《类经图翼·运气上》所载:“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有生无制,则万物生发混乱;制而太过,则万物发育无由,所以生中有制,制中有生,互相为用,互相补充,才能运行不息。中医学经络藏象、病机治则理论莫不以阴阳互补与五行生克制化贯彻始终。, 百拇医药(傅景华 徐岩春)
当此之时,我们想起了《性命圭旨·性命双修万神主旨第一口诀》中对气的一段绝纱描述:“其相无去无来,究之于先天地之先,莫知其始;穷之于后天地之后,莫知其终。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乾坤依此而复载,日月依此而照临,虚空依此而宽广,万灵依此而变通……”。
这种无去无来,无先无后,无始无终,无上无下,弥漫太虚,主宰万变者,既没有空间结构,又没有时间限制,既没有质量,又没有形状,既没有速度,又没有量度,除了自为自在的无限运动及其变化之神机外,还能用什么具体的东西可以解释,可以与之等量齐观。
, 百拇医药
《庄子》载:“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正是因为自然界的“源头”就是“有无相生”,所以随之而有“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等无数相对的双方。老子把“有无”与这些相对的运动方式排列在一起,并以之为始,说明“有无”也是指运动方式,而不是指具体的物。无形的运动与有形的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了“形气”相对范畴的出现。《素问·天元纪大论》载:“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大江黄河流着和谐
世界是简单和谐的,理论也应如此,中国人早在《国语·郑语》里已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和”是指两种以上不同的运动方式的和谐作用。“同”是指简单地把相同的运动方式合而为一。相反和谐才能产生新的运动方式,而简单的相同相加是没有意义的。爱因斯坦就坚信自然界有一种内存的和谐,以毕生精力寻求物理学统一的基础。他的这种思想也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原始的审美意识的再现。对和谐的认识与追求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它来源于人的生命过程本身,以及人的生命过程与自然过程之间那种内存的统一与和谐。
, 百拇医药
《荀子·天论》谓:“天行有常,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圣济经》载:“天地设位,妙功用于乾坤;日月著明,托阴阳于离坎;一降一升,相推而成寒暑;一显一晦,相荡而成昼夜。”在这大自然循环往复的壮丽图景面前,我们看到简单而相反的两极最宜组合成和谐的运动。中国人对两极相与、相反和谐的认识,可谓由来已久。诗人闻一多告诉我们:“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基督教在肉体和灵魂之间挑起人为的战争,印度神话中由于强迫拆散“神我”和“自性”才产生了世界大分裂。而古代中医学却在形气相感、神形合一的意境中,领悟到那动态的静谧与和谐。和则为正,失和为邪,和则为平,失和则病。诊之要诀在于识其偏,治之要诀在于使其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逆者降之,陷者举之。寒热错杂,温凉并用,和其阴阳;上下不和,苦辛并进,调其升降。气药偏燥,以血药润之;血药嫌腻,以气药调之。益气以养血,和则相生。凡导和人身,疗百病,脱疴起痼,斡元气而开寿域,皆在于此。
相反和谐的作用过程包括很多规律性的相互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反互补和相反互限,或称相反相生和相反相制。如《类经图翼·运气上》所载:“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有生无制,则万物生发混乱;制而太过,则万物发育无由,所以生中有制,制中有生,互相为用,互相补充,才能运行不息。中医学经络藏象、病机治则理论莫不以阴阳互补与五行生克制化贯彻始终。, 百拇医药(傅景华 徐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