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148
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及辨证论治的再认识与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19日 张志真
     本文提出血管痴呆(VD)应归属于脑血管病范畴之中,“神志痴呆”应与传统认识中的中风后遗症相并列,成为中风四大后遗症之一的观点,VD的诊断目前公认的是根据临床及心理学检查确定有认识功能障碍:病史、临床及脑影像学检查提供脑血管病的依据:前两项存在时间上的因果关系等三个条件。再从病因学角度和对本病发生发展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将VD归为脑血管病之列具有其合理性,且亦已逐渐形成共识。同时认为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除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之外,时有相伴而生的神志障碍,即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的痴呆症应被考虑列为中风发病及中风后遗症四大症之一。

    深入VD与中风发病发展内在的病理联系,探讨其发病机制不可脱离“年老体衰,虚弱邪蚀”,“发于中风,疾呆潜作”,“病位在脑,实系五脏”的三个病理现象和特征,即将老年体衰的生理病理状态发于中风,大脑认知障碍三个特点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可概括为痴呆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本虚标实、正邪相争互扰的进行性衰老状态下,继发于中风和中风相伴而生的病理过程,其表现集中在脏腑功能衰退后的阴阳失调、气亏、气精失化、气机壅滞,并导致出现虚热扰、水湿痰浊、脉涩血瘀等邪郁内毒缠结、三焦气化受阻,并反果为因而加重脏腑、气血、脉络的损耗,加重是内环境失衡,加之外来七情六淫等诱发因素影响,使人体精、气、神生化障碍,邪郁脏腑脉络、气机壅滞不畅,最终形成脑失髓养、邪扰元神的综合病理状态。

    在辨治过程中要把握病位在脑、脏腑虚损失调的同时,还要注重邪郁内毒编者结而出现的邪实盛候的病理特征。即提出邪毒缠结、气机不得证和气精失化,脑失髓养证,针对此两证在VD辨治过程中,实属前后因果关系,当以细心揣磨、审视病理阶段,并根据邪正消长矛盾变化施以疏调益智1号方(关夏、茯苓、枳壳、丹参等)治疗邪毒缠结、气机不利证,以达到行气化痰、利湿化浊、活血化瘀、通窍醒神之目的;以疏智2号方(生芪、党参、丹参、仙灵脾等)治疗气精失化、脑失髓养证,以达到益气扶阳、和血养阴、健脾补肾、充髓益脑之目的。此方实为调疏通、扶正抑邪法,并侧重交通心肾之手段。总之,辨治思路可概括为:辨治分两证,祛邪解郁先,转化气精继,调理(补)疏通兼。

    作者个人简历

    张志真,1965年8月毕业地天津中医学院,同年分配至宁夏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1973—1978年11月,在北京宣武医院:1978年至今,在北京中医医院工作。先后具有内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职称;历任医务处主任,现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并从事老年病、补经症和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工作。兼任中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委员、内科疑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委员等职务。,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