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474
五色定理与五行学说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6日 牛占和 陈玉兰
     五色定理认为:不拘如何将球面(或平面)划分区域,都可完成可接受的着色——在每一区域上着五种颜色中的一种,使任何两个相邻区域有两种不同颜色。满足这个条件的着色,只有五种颜色是“可接受的着色”,而且是最简化的。若少于五色,至今还不能满意证明能够完成“可接受的着色”,若多于五色,虽然可以完成“可接受的着色”,但不是最简化的形式。

    控制论认为,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其性状、特征、时空运动,呈现相对应关系,谓同构对应性。五色定理与五行学说极为相似,二者都体现了类比方法和同构对应原理,是认识事物无限多样性的最简化的可接受的理论模型。

    早在二千多年前,《内经》就提出了五色定理的古代原型——五行学说。《内经》运用阴阳离合的对立统一观点和取象比类方法,吸取远古时代的五行(五材)说的合理内容,并加以改造、提炼升华为五行学说。

    《内经》对阴阳的划分,已从古人生活实践中对太阳向背的寒热阴阳直感,上升为对四时气候变化等事物和人体生命状态的阴阳属性和象变规律的理性认识。但世界万物的属性繁杂,仅用阴阳对事物属性及其联系进行归纳,有时不足以充分和具体说明事物的多样性及其运动变化关系。《内经》又运用五行学说填补了这一理论空白,即根据自然、社会的属性、象变和联系不同,以木、火、土、金、水为名划分其属性归类,说明其运动变化对立统一关系,形成了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体系,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直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而又提出了关于肝、心、脾、肺、肾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内经》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和阴阳五行理论,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的“象变”和“症变”及其与自然、社会的联系规律加以概括、总结提出来的“模型论科学”假说的基础理论。

    关于五行、五脏、五时、五色、五味间的同构对应关系,《内经》中有许多详尽的论述,这是在一个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经受了时间的反复检验、多次修正而定型的“最简化的可接受”理论模型。这种理论产生的实践性和带有东方民族文化特性的传统性背景,决定了它的实用性、合理性,经得起实践检验,迄今仍在闪耀着古人的睿智和科学的光辉,成为中医学的理论支柱和防治疾病的法则。如肝“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心“其色赤,其时夏,其音徵,其味苦,……”等。

    《内经》的五色理论贯穿于中医学理法方药、养生、预后等各个方面,“色贵有神”,神色作为“象”的重要标志,其在肌肤的显露,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具体特征。如“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青如翠羽者生”等。

    “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五色理论作为比类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五行——五脏”的重要内容。《内经》立五色专篇加以论证,并将五色与心理、自然、社会相联系,如:“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我们要对五行——五色理论加以扬弃,将有关概念和理论搞清楚,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对中医理论的更深入认识。, 百拇医药(牛占和 陈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