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499
辨识病机活用经方
http://www.100md.com 2001年7月4日 郝万山
     学习《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不仅要重视书中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和内容,也要重视从中学习辨证论治和灵活应用方剂的思路与方法。其中辨识病机,据病机选方,则是扩大经方应用范围的重要思路和方法之一。

    在《伤寒论》论中,张仲景用乌梅丸治疗蛔厥,又治久利,是因其寒热错杂、虚实兼见的病机相同;用小建中汤既可以治疗“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又可以治疗“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是因其气血两虚的病机一致。也就是说,腹中急痛是因气血两虚,腹部经脉失养所致;心中悸而烦,是因气血两虚,心脏失养所致。可见在主症不同的情况下,只要病机一致,即可用同一首方剂,这就是“异病同治”的实例。

    早年曾随中医界前辈宋孝志老师临诊,有一哮喘3年的患者,每年5~9月发作。宋老根据其3年前因在大热、大饥、大渴,又十分疲劳的情况下,饱餐冷食、痛饮冰水,从而诱发这一疾病的病史,于是辨为热郁胸膈,郁热扰肺,肺失宣降,用栀子豉汤治疗。药仅两味,焦栀子和淡豆豉各15克,连服月余,竟然收功。栀子豉汤在《伤寒论》中治疗热邪留扰胸膈、郁热扰心的证候,轻者出现心烦不得眠,重者出现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在原文所提供的主症之中,并没有哮喘一症。宋老用它来治疗哮喘,完全是从热郁胸膈的相同病机入手。
, 百拇医药
    白头翁汤在《伤寒论》中原治肝经湿热下迫大肠的热利,症见里急后重,便脓血,渴欲饮水,腹中痛。当代临床用其治疗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无论口服或是灌肠,都有很好的疗效,这显然是抓主症用经方。近些年来,有大量的临床报道说,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目赤肿痛、颈淋巴结炎、乳腺炎、带状疱疹、急性盆腔炎、急性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下肢丹毒、肝炎等等,显然是通过抓病机,扩大了白头翁汤的应用范围。足厥阴肝经从足上行、抵少腹、络阴器、布胸胁、连目系,因此凡是肝脏或肝经湿热所导致的多种疾患,都可用清利肝脏与肝经湿热的白头翁汤来治疗。

    桃核承气汤在《伤寒论》中治疗太阳蓄血证,症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病机为血热互结,热邪重而热势急,瘀血刚刚形成。桃核承气汤以泄热为主,化瘀为辅,治疗血热互结,以热为主者,很合病机。但是现在普通内科临床中,极少见到典型的太阳蓄血证。如果依照抓病机的方法,则桃核承气汤就会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了。曾治一女青年,每在月经期精神烦躁不宁,甚至狂躁,有医院诊断为周期性精神分裂症,几乎用了当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大多数药物,没有满意的疗效,病程已近十年。病人主诉,在月经前数天常常少腹胀痛,大便秘结,心烦急躁,随后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直到月经干净为止。就诊时月经将至,自觉已有上述感觉,视其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沉而小数,遂断为瘀热互结胞宫之证。用桃核承气汤,每日服一剂,直到月经来潮的第一天为止。如此连用三个月经周期,精神狂躁大减。后改为经前用桃核承气汤三剂,经后用养血宁神药十剂,又连治三个月,诸症消失。随访近二十年,结婚生子,正常工作,一直没有复发。又曾遇10余例下肢静脉炎患者,其中浅静脉炎者患处可触及条索状肿物,色红疼痛,局部发热;深静脉炎者患肢肿胀,扪之发热,腓肠肌及大隐静脉循行部位压痛。先依常规辨证,用清热利湿、健脾行湿,佐以活血通络之剂,治疗数周,其效不显。细思此病之本,当属瘀热互结于血脉,而“血不利则为水”,故见肿胀,治当除热行瘀开结。这一治法正与桃核承气汤相合,遂用桃核承气汤加减内服,并用药渣加适量芒硝煮水洗患肢。短者10日,长者月内,皆获痊愈。可见抓病机是扩大经方使用范围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百拇医药(郝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