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病 > 强直性脊柱炎
编号:201965
中药内服外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
http://www.100md.com 2001年7月2日 广西中医药
中药内服外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

     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药内服、外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临床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门诊13例,住院23例。男30例,女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0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0年。发病部位:胸椎3例,颈椎1例,腰椎16例,骶椎11例,髋关节5例。

    1.2 诊断标准 36例均按文献〔1〕中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诊断。病情属早期者8例,中期者25例,晚期者3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方(自拟):

    露蜂房 10g 白芥子 7g 巴戟天 15g

    淫羊藿 15g 昆 布 10g 枸杞子 30g
, http://www.100md.com
    穿山甲 7g 川 芎 9g 生黄芪 60g

    当 归 12g 独 活 9g 葛 根 12g

    桂 枝 6g 五加皮 12g 甘 草 6g

    南蛇藤 30g

    每日1剂,水煎内服,早晚温服。30剂为1疗程。

    2.2 中药外洗方(自拟):

    花 椒 30g 羌 活 15g 独 活 15g

    制川乌 10g 制草乌 10g 老鹳草 20g

    木 瓜 15g 鸡血藤 30g 胆南星 10g

, 百拇医药     伸筋草 30g 桂 枝 15g 制马钱子10g

    上药水煎30min,将煎液倒入盆中,待药液温和后擦洗患部,每日擦洗1次,每次30min,30次为1疗程。每剂中药可重复使用2~3次。

    2.3 功能锻炼

    嘱患者每日作脊柱的伸、屈、旋转运动练习。晚上仰卧或俯卧硬板床,以防脊椎后凸畸形。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中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标准拟定。显效:经治疗后受累部位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血沉恢复正常,X线显示骨质病变有改善或无发展,恢复日常劳动。有效:受累部位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大,血沉降低。无效:经治疗4个疗程,受累部位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显效16例中,早期8例,中期8例;有效17例中,中期16例,晚期1例;无效的2例均为晚期患者。治疗最短1个疗程,最长为4个疗程。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与体会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推测其与遗传基因、感染学说及自身免疫功能等方面有关。本病属祖国医学的骨痹、肾痹范畴。病机多以肾虚为本,邪实为标。正气既虚,邪气深伏于内,胶结不去,气血凝滞,痰浊内生,闭阻经脉关节,筋骨失于濡养,日久伤筋败骨,终致脊柱强直、弯曲、变形诸症。

    内服方中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滋补肝肾,生黄芪、当归大补气血,使肝肾充实,气旺血行。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可增强机体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和抗炎能力,减轻或控制自身免疫所造成的损害〔2〕,黄芪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提高抗病能力及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3〕。白芥子、昆布、独活、桂枝、五加皮祛痰化浊,温经散寒。川芎、穿山甲、露蜂房、南蛇藤驱风行痹,活血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南蛇藤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使过高的免疫反应恢复正常,免疫炎症得以抑制〔4〕。葛根不但为督脉引经之品,而且配以甘草解肌止痛。诸药合用具有补肝益肾,补养气血、祛痰化浊、温经散寒之功效。
, 百拇医药
    外洗方中川乌、草乌、花椒具有散寒燥湿、止痛之功;老鹳草、伸筋草、羌活、独活、木瓜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配合桂枝、鸡血藤能增强活血通络作用;胆南星燥湿除痰,马钱子活络止痛。诸药合用具有驱风散寒,燥湿化痰,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之功效。中药内服、外洗结合,标本同治,疗效较好。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关节僵直或纠正脊柱畸形,改善脊柱功能活动。

    从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优于中期,中期优于晚期,这是由于强直性脊柱炎进入晚期后,脊柱完全骨性强直、畸形,结缔组织纤维化严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故本病在早、中期得到确诊与治疗,其疗效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风湿四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1):52.

    2 郑广华.环核苷酸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85.163.

    3 成都中医学院.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289.

    4 王 传.中国中青年中医论丛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6.1040, http://www.100md.com(赵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