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外科
编号:202270
瘘与痔辨-2
http://www.100md.com 2001年2月7日 湖北中医杂志
     3 痔中有瘘

    自秦汉以来,肛瘘多以“痔”病名而总括之。《五十二病方》中最早提出牡痔、牝痔、脉痔、血痔四痔分类,将“瘘”归入“牡痔”之中。其中牡痔条提到:“有蠃肉出,或如鼠乳状,末大本小,有空(孔)其中。”《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描述牡痔症状:“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颇出见外,妨于更衣。”《圣济总录·卷一四一》也说:“其状肛边生鼠乳,或痒或痛,脓血时下,谓之牡痔”。从这些相似的描述中可看到牡痔的症状与瘘管的症状表现相吻合,即外口生于肛边,疼痛作痒,时流脓水。《五十二病方》牡痔条下又提到“多空(孔)者,亨(烹)肥羊俞,取其汁脊(渍)美黍米三斗,饮之……”。所谓“多孔者”,系指瘘管较多的牡痔,亦即现代所说的“复杂性肛瘘”。另外,从《五十二病方》中“有数窍”的牝痔,以及《医学入门》中“痔则有穿肠、穿臀、穿阴者”等症状的描述看,这里的“痔”应该是指肛瘘。

    4 痔瘘分论

    《薛氏医按》曰:“若破而久不愈,多成痔漏,有穿臀穿阴穿肠者。”所以,祖国医学将孔窍内生成瘘,脓水淋漓不止,久不收口者称之为漏。北宋·王怀隐所著的《太平圣惠方》中,将痔瘘分章论述,把痔和瘘从概念上进行了区分。其曰“由诸痔毒气结聚肛边,有疮如作鼠乳,或生结核,穿穴之后,疮口不合,特有脓、血、肠头肿痛,经久不差,故名痔瘘也。”这里所说的“痔瘘”,是指肛瘘而非痔疮,其对肛瘘的形成和症状作了明确的描述,且较为详尽。明·方贤《奇效良方》曰:“初生肛门……,不破者曰痔,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漓久不止者曰漏也。”“至有失治而成漏者,成漏而穿臀者,及有穿肠成孔,粪从孔中出者。”则明确指肛瘘。元·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也把痔和瘘分开,其曰:“大抵外伤四气,内窘七情,与乎饮食乖常,染触蠢动食灵之毒,未有不为瘘疮,穿孔一深,脓汁不尽,得冷则风邪并之,于是涓涓而成漏矣。”又曰:“诸痔久不愈,必至穿穴为漏矣。”从中阐明了瘘的成因复杂,既有局部的病理变化,又有局部与整体相互关联性。其还将在此之前的九瘘分为三十六种,表明了瘘的复杂性。
, http://www.100md.com
    5 痔久成瘘

    “痔久不愈成瘘”之说,是隋朝·巢元方提出的,在《诸病源候论》中有:“痔久不瘥,变为瘘也。”痔疮为瘘,并不是痔疮到了后期就变成肛瘘。如临床所见,痔疮重症或痔疮发作日久,也仅是只有一部分继发或合并肛瘘病患,而并非全部。所谓“痔成瘘”,应该是指痔疮反复发作,病机发生变化,出现肛瘘这一变症。如金·刘完素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故令肛门肿满,结如桃李,甚者而变成瘘也。”元·齐德之《外科精义》曰:“稍纵嗜欲,腐滑脓血,或逗流淫汁,岁月已深,旁穿窍穴,即变痔漏”。明·申斗垣《外科启玄》曰:“痔漏,乃痔疮日久不忌房事,破而流脓不收口者是也。”从肛瘘角度来说,痔疮日久不愈合,可以成为瘘管发生的一个诱发因素。元·徐春甫《古今医统》中载有“脓水流久……疮孔散出,形成蜂窝、烂瓜、肤残肉陷,久成痼疾,此皆外痔所致”。又如《疡科选粹》中曰:“痔疮绵延不愈,湿热瘀久,乃穿肠透穴,败坏肌肉,销损骨髓,而为之漏焉。”因此,巢氏提出“痔久成瘘”之说只是肛瘘病因病机认识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他还正确地认识到瘘是脓肿日久不愈演变而来。如其曰:“发痈之后,热毒未尽,重有风冷乘之,冷搏于肿,蕴结不消,……久则变成瘘”。再如:“脓瘘候,是诸疮久不瘥成瘘。”这与临床当中的大部分肛瘘疾病的发病过程是相吻合的。, 百拇医药(王立柱)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直肠、肛管疾病 > 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