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外科
编号:202308
瘘管性脓肿的分期-1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9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瘘管性脓肿的概念首先由Eisenhammer(1978)提出,即认为,此类肛周脓肿和肛瘘都起源于肛腺感染,感染物沿肛腺导管到内外括约肌间,继之向四周蔓延,形成不同部位的脓肿,溃破后逐渐形成肛瘘。这种观点经过20 多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已得到肛肠学界的普遍承认。

    瘘管性脓肿的自然病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以及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提出将瘘管性脓肿分为7个期,即肛窦肛腺炎期、肛周蜂窝组织炎期、脓肿形成期、脓肿溃破期、肛瘘活动期、肛瘘静止期和肛瘘急性炎症期。这种分期法明确将肛窦肛腺炎以及由此所致的肛周蜂窝组织炎、肛周脓肿和肛瘘统一在瘘管性脓肿病名之下,有别于一般教科书和专业书籍分别论述这4 种疾病的情况,从而突出了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了瘘管性脓肿与其他原因所致非瘘管性脓肿的区别。不仅说明了各个时期的病理特点,而且阐明了该病的全部过程,我们据此分期提出各个不同病期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1 肛窦肛腺炎期

    肛窦肛腺炎是瘘管性脓肿最早的病理变化,由于肛门瓣损伤、肛腺导管闭阻、肛腺囊泡破裂、病菌入侵所致,该期炎症主要局限在肛窦、肛腺、肛腺导管及其邻近的淋巴组织和血管内。临床表现为肛门坠胀不适,或有轻微疼痛,排便时可有少许粘液或脓液排出;肛镜下检查可见病变肛窦充血、水肿、窦底变深,挤压可有少许溢脓;指诊病变肛窦变硬,有触痛;有钩探针可探入0.5 cm左右。该期治疗以局部上药(各类消炎软膏或栓剂)或肛窦切开引流为主,辅以口服抗生素。患者通过适当治疗而获痊愈。但是由于本期临床症状轻微,不易引起患者重视而常常延误诊治,致使感染漫延,病情加重而进入肛周蜂窝组织炎期。

    2 肛周蜂窝组织炎期

    肛窦肛腺炎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感染沿肛腺分支及其导管或其周围的淋巴组织、血管等漫延到内、外括约肌间间隙,继而扩散到肛门直肠周围其他间隙,引起间隙内的软组织以渗出为主要改变的弥漫性炎症。临床上低位间隙的炎变可有局部皮肤红肿,触及硬节,触痛明显,皮温增高,可伴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增高;高位间隙的炎变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只有局部轻度水肿和深压痛,但直肠指检患侧可扪及丰满、温度增高,全身毒血症状较为突出。该期治疗上可采用大剂量的抗生素静脉滴注,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外敷消肿散结的油膏,力争使初期尚未化脓的炎症得到消散吸收。通过积极地治疗,部分病人炎症得到控制,症状减轻,逐渐缓解,局部炎症吸收消散。部分病人感染继续发展,症状持续不减或逐渐加重,经过3~5天左右,炎变中心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
, 百拇医药
    3 脓肿形成期

    一般发生在出现症状5 天以后,该期炎变以渗出、坏死为主。由于感染灶中心的组织坏死液化,周围组织逐步形成脓腔壁包裹,炎症相对趋于局限。随着脓液增多,脓腔压力增高患者感觉局部明显胀痛或"跳脓痛",检查见低位间隙脓肿红肿范围稍缩小,边界较为明显,触之变软,可有波动感。但高位间隙脓肿体征常不明显,可能见有患侧略为肿突或有深压痛。直肠指检:患侧肠壁灼热、丰满压痛。由于感染灶的毒性物质的吸收,患者全身症状较蜂窝组织炎期更为突出。一旦进入脓肿形成期治疗上应及时采取根治术为宜。切忌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以控制炎症,而不及时行手术,否则即使炎症局限,也将致局部硬结长久难消,也不必拘泥于有波动感方才切开,因部分脓肿可因部位深或脓腔内张力高而波动感不明显。如病情重,全身情况较差,也可采用单纯切开引流,待形成瘘管后再行根治术。如延误手术,脓肿压力继续增高,可以经皮肤溃破排脓,但也可能向其他间隙扩散,进而导致更多间隙的脓肿发生,使病情复杂化,给治疗带来困难。, http://www.100md.com(王晓林 廖行忠 李东平 指导:曹吉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