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外科
编号:202316
注射加结扎治疗晚期内痔300例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27日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笔者1990~1997年采用先消痔灵注射后丝线结扎相结合,治疗晚期内痔300例,一次手术成功,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0例均为本院晚期内痔住院病人,男性189例,女性111例,年龄48~72岁,病程3~30年,环形脱出痔核138例,合并外痔以内痔为主226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肛门常规消毒,腰俞穴麻醉后,松驰肛门,暴露痔核,用一中弯钳夹住施术痔核齿线处,将痔核稍拉出。先取1∶1消痔灵稀释液,用7号针头,在齿线上0.5cm处进针,刺入粘膜下层,至内痔上动脉区,回吸无血后,边注射边退针,均匀注射3~6ml,再用弯钳夹住凸起的痔核2/3;在齿线上0.5cm处作一切口,如有外痔,将切口延长,一并切除或剥离外痔,在钳下打一双套结,结扎内痔。结扎后,如被结扎的痔核较大,可作部分切除。术毕伤口敷盖黄连素纱条。术后嘱患者饮流质3d,控制大便24~48h,便后用痔痛康洗剂(大黄粉5g,芒硝20g,明矾10g,冰片2g,开水冲泡即可)坐浴,每天换药1~2次,并配合抗感染、补液、通便等治疗。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国内外对内痔三度分类法,诊断晚期内痔是以“容易脱出肛门外,需用手还纳”为最主要依据,制定的晚期内痔的临床治愈标准:术后肛门无肿物脱出,结扎线顺利脱落,伤口愈合,无其它不适。

    2.2 治疗结果

    本组300例病人均1次手术成功,治愈率100%。术后均无明显坠胀、疼痛、便血及肛门狭窄等现象。平均住院9.8d。术后1年内随访160例病人,无1例有肿物脱出及其它不适。

    3 体会

    笔者认为晚期内痔的痔核脱出主要由于:粘膜下层肥厚的结缔组织将静脉丛即衬垫下移;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血管、纤维等结缔组织的增生,因此治疗晚期内痔,主要解决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祛除增生变厚的粘膜层及部分粘膜下层;固定和萎缩肛门直肠下部血管性衬垫。
, 百拇医药
    目前晚期内痔的治疗方法,可归纳为二大类,①结扎疗法,包括8字贯穿结扎,环形分段结扎,以及环切术;这类手术对祛除增生变厚的粘膜层及部分粘膜下层有明显的优势,也能达到部分衬垫固定的目的,但损伤大、痛苦大,易造成肛门狭窄,或痔核结扎不完全,有残痔复发,因痔核大需要分多次手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②注射疗法主要以消痔灵四步注射,即痔上动脉、内痔粘膜下、内痔粘膜固有层、洞状静脉的注射,能很好地固定及萎缩下移的衬垫,也能消除部分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增生。但存在着几个问题:四步注射复杂,难以准确地注射到每个部位;晚期内痔肿物脱出很大,注射药量很大,注射后肛门坠胀剧烈,有时还脱出嵌顿,坏死出血,大量结缔组织萎缩后,疤痕组织增生过多,肛门狭窄,如剂量小,痔核萎缩不全,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笔者在治疗晚期内痔时,采取注射与结扎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解决了形成晚期内痔,衬垫下移,粘膜层、粘膜下层增生变厚的两个问题。1)小剂量消痔灵粘膜下层、痔上动脉区的注射,发挥了消痔灵注射疗法萎缩和固定的作用,解决了衬垫下移形成痔核脱出的原因,避免了四步注射疗法不易操作,注射后因剂量大,造成的肛门坠胀剧烈,痔核外翻脱出嵌顿,坏死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弥补了结扎疗法萎缩及固定衬垫下移方面的不足。2)结扎痔核的2/3甚至更多,祛除了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增生变厚部分,避免了结扎疗法中贯穿结扎、分段结扎、环切术等损伤大、痛苦大、手术复杂及需多次手术等带来的痛苦,也完善了小剂量消痔灵注射痔核萎缩不全的不足。这样通过结扎使Ⅲ度大痔核缩小到Ⅰ度,又经小剂量的消痔灵注射,使所存的Ⅰ度大小的痔核萎缩、粘膜固定,达到彻底治愈晚期内痔的目的。, http://www.100md.com(黄小林)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直肠、肛管疾病 > 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