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中西医结合 > 信息2 > 正文
编号:202580
http://www.100md.com 2001年7月13日 健康报

     中药之所以区别于西药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十分复杂与难以解说。这也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长期少有突破的症结所在。中国医科院药物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最近建立的中药及复方高通量研究体系有望排除有关技术障碍,打开一片新天地。

    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以大规模、自动化、微量快速评价药用样品的生物活性为特点。1998年,中国医科院药物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研究,并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资金的资助下,探索高通量筛选用于中药有效成分发现和研究的可行性并建立相关技术体系。他们直接将中药样品进行柱层析分离,然后将所获得的样品(微量)直接用于高通量筛选,对获得的筛选结果根据样品收集的形式进行活性判断,确定某种活性成分所在的位置,然后直接分离活性成分。这种方法可以对同一样品反复数次,直至获得理想的活性成分。

    该中心主任杜冠华教授告诉记者,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一是处理样品量大。可以同时对上万种样品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进行测定。二是作用机理明确。高通量筛选采用的筛选模型一般是在分子水平,筛选结果可以直接反映药物或样品成分的作用机理。

    他们曾对首载于唐代《千金要方》的某治疗脑卒中的中药复方(将其分离为200个连续组分)进行高通量研究分析,结果证明,该复方的脂溶成分是其发挥作用的“功臣”,而且,对脂溶成分NO.7-NO.19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有望得到高效、低毒的抗脑卒中药物。据悉,应用高通量筛选对中药复方进行研究目前在国内尚无报道,国际上也没有类似研究。 (健康报)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