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03216
青少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与运动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34期
     高血压病是环境性升压因素作用于遗传性个体的产物,其始于少年儿童时期已形成共识。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高血压病的发病、影响因素及其临床特点,并给予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干预以探寻青少年高血压病合适的治疗对策。

    我们选择1998年7月至2002年1月资料完整的3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男23例、女9例,年龄14~25(18.6±3.2)岁,体质指数(BMI)(22.8±2.8) kg/m2,均为初诊未用药者,符合1999年WHO/ISH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同时选择20位性别(男14位、女6位)、年龄(平均19.4±3.2岁)及BMI(22.5±2.1 kg/m2)与之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对照。详细询问其病史,饮食习惯,心理、精神因素,个人史及家族史;监测其卧、立位血压及深呼吸后心率变化;了解自主神经功能;入组时测血、尿常规。针对每个患者的年龄及BMI,个体化地制定运动计划;给予8周的运动干预;并观察高血压患者运动前后诊所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者为93.8%,“母体效应”明显(来自母亲、外祖母及祖母的影响占59.4%),家族中一、二级亲属3人或3人以上发病者25%。患病青少年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初中、高中、大学初入学或毕业生占总发病人数的73.3%;高血压患者Hamilton抑郁量表及Hamilton焦虑量表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其中23例患者(71.9%)具有爱着急、生闷气的性格特点。高血压组肥胖的发生率为40.7%,高于对照组(25%),其白细胞计数及卧、立位血压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分析青少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的节律,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下降率收缩压平均为11.2%,舒张压为12.3%,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占31.3%,69.7%呈勺型节律,对照组分别为11.3%、1 3.9%和30%、70%,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24小时最大与最小血压之差(极差)作为血压长时变异的指标,高血压组(55.5±1 3.3mmHg,42.5±14 mmHg)显著大于对照组(42.9±9.2 mmHg,29±9.1 mmHg;P< 0.05)。运动干预前心肌质量指数(LVMI)、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 0.01),E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而NO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左室重构的发生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BMI、ET、NO与收缩期平均血压,白天、夜间收缩期血压及最大收缩期血压呈正相关。运动干预前后的BM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运动干预后的诊所血压、24小时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以及ET较运动前下降,NO则较运动前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
, 百拇医药
    我们认为,1青少年高血压受遗传的影响更明显,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发病与性格、学习工作紧张有关,性格内向、有抑郁倾向及肥胖者更易患病;3低出生体重可能是青少年易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4青少年高血压患病可能与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有关;5青少年高血压易受情绪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为主,故血压多变;6动态血压监测与诊所血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收缩压增高依然是青少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内皮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7青少年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发生率接近三分之一,以室间隔增厚更明显,肥胖是LVMI增加的早期影响因素之一,除血压升高外,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参与了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发生。8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于青少年高血压来说,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及依从性,是一项切实可行并能有效降压的治疗方法之一。, 百拇医药(邸如杰 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