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03239
抑郁症与冠心病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34期
     抑郁症是一种与情绪障碍有关的精神性疾病,在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症作为一种与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的社会适应不良性疾病,影响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有关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行为变化及抑郁状态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现将这两者的关系综述如下:

    心肌梗死可引起抑郁状态或抑郁症

    抑郁症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常见问题,也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AMI后有两种类型的抑郁症,即功能受损的急性抑郁和社会支持不良的持续抑郁。AMI后有精神异常者约为55%。一项研究发现,100例男性AMI病人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病后产生短暂的抑郁反应,一年后随访,仍有19例患者存在重度抑郁。Schleifer 调查了在心脏监护中心(CCU)住院的283例AMI病人入院8~10天时的精神状况,并在患病的3~4个月后重新进行调查,发现33%的病人符合轻度或重度抑郁的标准,15%的患者可以确诊为重度抑郁。AMI住院病人发生重度抑郁者,6个月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18个月内病死率明显增高。
, 百拇医药
    在AMI急性期,心肌梗死本身与抑郁症状有关;而在慢性期,抑郁症状主要与患者病前性格及心理创伤因素(长期患病所致)有关。心肌梗死后,病人的情感模式不同,一些患者延迟性的情感反应与缺乏心脏健康知识有关,一些患者的急性情感反应与心肌梗死前的内科及心理社会问题有关。首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因素包括:过度疲劳、绝望感、倦怠感、性欲丧失、激惹、睡眠障碍。这些因素构成所谓“心力交瘁”感。这些感觉大都是抑郁症的表现。一些临床观察发现,心肌梗死前2年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入院前有心力交瘁及疲劳感的患者,抑郁症状较为严重。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在AMI后抑郁症状迅速消退,这可视为一种调节反应。但仍有一些AMI患者存在情绪障碍。这一类患者预后较差。有抑郁症的AMI患者,在住院时心律失常的发生、再梗死及心绞痛的发生均高于非抑郁状态的AMI患者,并增加AMI后急性期(3周)的病死率。

    因胸痛就诊于心内科患者的抑郁问题
, http://www.100md.com
    胸痛发作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在人群中胸痛发生率为24%,在内科就诊者中占12%。焦虑不仅常见于与疾病直接有关(AMI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胸痛患者,而且也见于一些原因不明的胸痛患者。原因不明的胸痛发作常与社会心理因素及精神因素有关。在美国急症住入CCU的胸痛患者,其假阳性率为30%。从心理康复和生活质量的角度考察发现,70%的原因不明胸痛者在确认冠状动脉无阻塞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胸痛依然存在,甚至更为严重;44%的胸痛患者仍认为自己有心脏病,继续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而50%的患者仍感日常工作时明显受胸痛的影响;60%的患者持续就诊。对这一人群精神状态的随访表明,他们的焦虑、抑郁及其他心理症状持续存在。

    内科在诊断、处理胸痛时,需要考虑请精神科会诊。Logue 等发现,有些胸痛患者存在着广泛性的焦虑,并常因心血管病症状频繁就诊、换医师,不易接受阴性检查结果,并执着地“找病”。这些患者存在着社会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胸痛(躯体不适)有时是其精神障碍的躯体表现。
, http://www.100md.com
    心血管病伴发抑郁症的治疗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抑郁症状被忽视而未获治疗,其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心血管疾病合并重度抑郁者,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疗效显著,这种有效的治疗常常能增强病人对自己疾病的应付能力。抗抑郁药物使用的关键是慎重评估病人的心血管疾病和治疗方案,医师还应了解所用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心理治疗

    由于一些患者以心脏的躯体症状就诊,因此要有充分的依据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并以较好的医疗质量治疗已知的心血管疾病。同时,要对影响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性格及躯体症状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部分心身疾病患者经过良好的心理认知治疗后,躯体症状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

    2.药物治疗

    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阿米替林,四环类如麦普替林及咪嗪类药物均有较好的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但因三环类抗抑郁药有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类似作用,可能会出现早期的心脏毒性,同时有较多的嗜睡、口干、便秘等抗胆碱能作用,因而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受到限制。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继三环和四环类之后的新一代抗抑郁药,近10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药对5-HT再摄取的抑制有高度选择性,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和GABA受体无明显影响,而对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影响很小,可较好地控制抑郁症状及抑郁症。有一过性焦虑副作用时可加硫苯酰胺治疗。在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药物治疗的周期性,脑内5-HT等神经递质水平的恢复需2~4周,因此应当坚持治疗,疗程应大于2~3个月。, 百拇医药(孙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