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对村卫生机构的监督指导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疾病谱变化的需要,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有必要在发挥原有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基础作用的前提下,从所有制、机构设置、任务功能等方面加强和完善,使乡镇卫生院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村级医疗机构,满足农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适应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机构的设置及相互关系
乡镇卫生院的设置应该在撤乡并镇的基础上考虑交通条件、距离其他功能相近的医疗点的远近、所覆盖的人口数量等等因素,在原来农村三级网建设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过去在农村缺医少药、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有必要实行一乡一院、一村一室的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并要求乡镇卫生院功能完备,以符合农民的需求。但目前,基于大部分地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交通条件便利、个体诊所建立的状况,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功能一致。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卫生资源状况,对乡镇卫生院的功能进行适当调整,在全面强化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和预防保健职能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全科型、专科型、防保型。中心卫生院作为全科型,其医疗服务要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要发展成为区域内科室与功能齐全的医疗中心;专科型中等规模的乡镇卫生院,应由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专科组成;防保型的乡镇卫生院,其主要功能是完成预防保健任务和行使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并具备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国家应力保非营利性的乡镇卫生院的实力,尤其是确保中心卫生院功能的发挥。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应考虑由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同时考虑地方财政尤其是乡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资助,以国家财政补助为主,辅之以地方财政,并且以法律形式固定各级财政的投入比例。
, http://www.100md.com
村卫生室的设立,在目前农村经济体制的宏观背景下,仍以个体医为主体,这比较符合村集体的经济状况和村医的意愿,更有利于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政府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管理上,只要抓住乡级机构,用它来平抑当地的医疗服务市场价格,同时将村医资格的提名权赋予乡镇卫生院,个体医的数量依各地的交通、人口、服务能力而定,同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监督、指导村级医疗机构,就会达到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造福于村民。
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定位
乡村两级医疗机构面对的群体是广大农民,主要的功能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乡镇卫生院应具备急救能力,能开展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保健及孕妇的接生工作,开展社区内的卫生防疫工作,针对农村老龄人口的增多开展社区康复医疗、家庭护理、精神卫生服务、老年及慢性非传染病(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职业病等)的预防保健服务,建立健康档案,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乡镇卫生院并负责所在社区的卫生管理,根据当地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协助当地政府制订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及年度计划,协助主管部门对社区有关行业实行卫生监督管理,负责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以及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
, 百拇医药
中心卫生院应能开展下腹部手术。村卫生室应具备农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儿童计划免疫的开展与监测、一般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指导、老年病及慢性病的康复治疗和家庭护理、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等功能。
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制约机制与动力机制
市场经济使利益主体显性化,经济的激励作用日益明显。卫生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规则下运作,一方面要适应市场,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基层卫生的公共产品问题和农民的卫生服务可及性问题。在乡卫生院公办、村卫生所私办的前提下,乡与村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要实现乡对村的监督与指导,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制约机制,同时辅以动力机制。
在双方缺乏经济制约的前提下,制约机制通过卫生局赋予乡镇卫生院一定的行政权力来实现。乡镇卫生院作为村医市场准入的第一道守门人和监管者,拥有对村医开业资格的提名权,同时制定一系列监督指标体系,在村医的经营过程中是直接监管者。村医实行积分制,每年有一定的分值,由每一项监督指标分摊。如乡镇卫生院在对村医的检查中,村医累计扣分达到一定数值,卫生院有权向卫生局呈报,要求对其实行停业整顿甚至取消行医资格的处理。
动力机制通过实行弹性的管理费份额来实现。对于优秀村医可以减少管理费份额,对于违规者除扣除一定的分值,还加收一定的管理费。对于卫生院的激励和制约则是通过行政管理来实现的。
实行乡对村的监督指导,符合我国地域辽阔、卫生行政部门不能全方位监测的实际情况,符合成本效益分析。乡对村的监督指导以有利于农民就医、保证农民的身心健康为原则,以提高村医的服务质量为宗旨,以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医疗服务市场为目的。乡镇卫生院由县卫生局、药监局、乡镇政府委托,代理行使监督指导的权力,对三者负责,并由县卫生局和乡镇政府共管。监督指导的客体为村里所有的开业医生。, 百拇医药
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机构的设置及相互关系
乡镇卫生院的设置应该在撤乡并镇的基础上考虑交通条件、距离其他功能相近的医疗点的远近、所覆盖的人口数量等等因素,在原来农村三级网建设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过去在农村缺医少药、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有必要实行一乡一院、一村一室的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并要求乡镇卫生院功能完备,以符合农民的需求。但目前,基于大部分地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交通条件便利、个体诊所建立的状况,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功能一致。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卫生资源状况,对乡镇卫生院的功能进行适当调整,在全面强化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和预防保健职能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全科型、专科型、防保型。中心卫生院作为全科型,其医疗服务要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要发展成为区域内科室与功能齐全的医疗中心;专科型中等规模的乡镇卫生院,应由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专科组成;防保型的乡镇卫生院,其主要功能是完成预防保健任务和行使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并具备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国家应力保非营利性的乡镇卫生院的实力,尤其是确保中心卫生院功能的发挥。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应考虑由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同时考虑地方财政尤其是乡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资助,以国家财政补助为主,辅之以地方财政,并且以法律形式固定各级财政的投入比例。
, http://www.100md.com
村卫生室的设立,在目前农村经济体制的宏观背景下,仍以个体医为主体,这比较符合村集体的经济状况和村医的意愿,更有利于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政府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管理上,只要抓住乡级机构,用它来平抑当地的医疗服务市场价格,同时将村医资格的提名权赋予乡镇卫生院,个体医的数量依各地的交通、人口、服务能力而定,同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监督、指导村级医疗机构,就会达到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造福于村民。
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定位
乡村两级医疗机构面对的群体是广大农民,主要的功能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乡镇卫生院应具备急救能力,能开展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保健及孕妇的接生工作,开展社区内的卫生防疫工作,针对农村老龄人口的增多开展社区康复医疗、家庭护理、精神卫生服务、老年及慢性非传染病(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职业病等)的预防保健服务,建立健康档案,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乡镇卫生院并负责所在社区的卫生管理,根据当地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协助当地政府制订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及年度计划,协助主管部门对社区有关行业实行卫生监督管理,负责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以及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
, 百拇医药
中心卫生院应能开展下腹部手术。村卫生室应具备农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儿童计划免疫的开展与监测、一般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指导、老年病及慢性病的康复治疗和家庭护理、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等功能。
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制约机制与动力机制
市场经济使利益主体显性化,经济的激励作用日益明显。卫生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规则下运作,一方面要适应市场,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基层卫生的公共产品问题和农民的卫生服务可及性问题。在乡卫生院公办、村卫生所私办的前提下,乡与村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要实现乡对村的监督与指导,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制约机制,同时辅以动力机制。
在双方缺乏经济制约的前提下,制约机制通过卫生局赋予乡镇卫生院一定的行政权力来实现。乡镇卫生院作为村医市场准入的第一道守门人和监管者,拥有对村医开业资格的提名权,同时制定一系列监督指标体系,在村医的经营过程中是直接监管者。村医实行积分制,每年有一定的分值,由每一项监督指标分摊。如乡镇卫生院在对村医的检查中,村医累计扣分达到一定数值,卫生院有权向卫生局呈报,要求对其实行停业整顿甚至取消行医资格的处理。
动力机制通过实行弹性的管理费份额来实现。对于优秀村医可以减少管理费份额,对于违规者除扣除一定的分值,还加收一定的管理费。对于卫生院的激励和制约则是通过行政管理来实现的。
实行乡对村的监督指导,符合我国地域辽阔、卫生行政部门不能全方位监测的实际情况,符合成本效益分析。乡对村的监督指导以有利于农民就医、保证农民的身心健康为原则,以提高村医的服务质量为宗旨,以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医疗服务市场为目的。乡镇卫生院由县卫生局、药监局、乡镇政府委托,代理行使监督指导的权力,对三者负责,并由县卫生局和乡镇政府共管。监督指导的客体为村里所有的开业医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