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补钙之Abcd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元素,约占体重的1.5-2%。钙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起来的国人对补钙越来越有兴趣,加之各媒体的“助波兴澜”,似乎中国的老百姓人人缺钙,一时间,他补钙我也补钙,补钙俨然成了一项“全民运动”。一些商家或许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大肆炒作补钙的种种妙用和好处。造成众多家庭对缺钙和补钙问题的困惑。 A、补钙的误区 据专家介绍,人体是否缺钙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一生中最高骨量时钙的含量,它又由三种因素所决定,即遗传因素、补钙因素;二是钙流失情况,它也由三种因素所决定,即钙的补充,钙的流失量以及生活习惯,如烟酒、咖啡、茶、可乐、盐摄入量过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导致钙的流失。 误区一:广告宣传铺天盖地,人们补钙跟着广告的感觉走。从总体而言,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确实偏低,但也并非人人缺钙。 误区二:在商场、药店通过仪器的简单测试就能确定是否缺钙。近期发现,在一些大城市的商场、药店中,部分补钙产品生产厂家在免费为消费者测钙,有的只要挽起袖子,把胳膊往被称为“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的仪器上一放,就会在计算机里显示出被测试人员的缺钙情况,告诉您的身体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缺钙”。实际上,人体缺不缺钙非常难测量,因为血钙不是一个指标,人体的血钙不会低。当某人的身体里钙缺乏时,身体的代谢机能会从骨头里将钙抽出来补充血钙的水平,维持血钙处于一个恒定的状态,因为血钙是不允许低的,一旦低了人会出问题。因而,即使这个人钙的摄入量很低,他的血钙也不会低。因此,用血钙作为参照,不是一个理想的标准,而发钙、尿钙也并不能反映人体近期的钙营养情况。骨头的骨密度确实是反映人体钙营养状况的一个标准,但是骨密度的测量方法经常是测定人体某一个部位的钙的情况,而钙在骨中的沉积并不均衡,比如测手腕部位,而手腕并不代表全身的状况,当然也就不准确。 误区三:必须通过吃钙保健品才能迅速补钙。 误区四:补钙产品卖得越贵、含钙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 误区五:老年人单纯补钙就能防治骨质疏松症。 误区六:强调儿童也必须通过服用钙保健品补钙。 误区七:补钙首选含维生素D的产品。根据医学原理,维生素D能促进钙质在肠体的吸收和减低结肠的碱性,缺少维生素D是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因此许多消费者认为,补钙只能选择与维生素D相结合的产品,从而忽视了人体皮下脂肪内含有的活性物质在阳光作用下也能转换成维生素D,过量摄入维生素D反而会抑制体内自身维生素D的生成,甚至造成体内积蕴中毒。 B、2000年第9号消费警示 针对以上误区,并结合国人补钙的实际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郑重警示广大消费者: 一、作为消费者,应加强对广告宣传的理性思考,对补钙商品有正确的认识。钙保健品的生产企业以明星大做广告,对此消费者要做出理性的判断。同时,消费者不应被各类响亮的补钙商品名称所迷惑,在营养学领域这些名称多数不存在。 二、平和看待补钙广告,勿要轻信某些钙保健品的夸大宣传。 三、提倡合理地改进膳食结构,尽量从天然食品中获取钙。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天喝牛奶500g,便能供给600mg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给的300mg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 四、消费者判断自己到底缺不缺钙应该去正规医疗机构测试,那里的测试结果最具科学性。 五、对于老年人、育龄妇女、青少年等钙需求量较大的特殊人群,可根据自身需要适量服用钙产品。至于钙产品的品牌选择,专家们一致意见是,市场上流通的钙产品,其品质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贵的不一定就好。 六、补钙并非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人体的实际吸收率。 七、对于老年人来说,缺钙只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从改善膳食结构和服用补钙剂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 八、儿童补钙应以食补为主,在需要服用补钙产品时,应根据其实际特点。儿童由于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较强的补钙剂,如碳酸钙、活性钙等;不应在服用补钙剂的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及泡腾饲料,它们会影响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另据专家研究发现,儿童过量服用钙制剂,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对有缺锌症状的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 九、慎重服用大量添加维生素D的补钙剂,服用过量会产生积蕴中毒现象。 十、心脏病人慎重补钙。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补钙不当,也会因钙沉积而引发人身意外。 十一、补钙时,如正在服用甲状腺激素、四环素、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要先向医生咨询清楚,补钙剂与这类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十二、补钙的同时注意与户外运动相结合,增加室外活动量,适当沐浴阳光,可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 C、正确的补钙方法 现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是平均每人每天800毫克钙摄入量,婴幼儿、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因处于特殊时期,需要的量还要更多一些,这是根据RDA推荐的膳食营养素的供给量(RDA是一个膳食摄入营养的参考值)。 正确补钙有食补与药补之分,那么,缺钙到底是食补好还是药补好呢?有关专家指出,90%以上的中国居民膳食中钙的供给量严重不足,因此,首先应着眼于增加膳食钙的供给,使之尽可能达到“推荐供给量”。有些专业人士一谈到缺钙,马上就要人去服用钙制剂,这种做法并不完全正确,对于大多数还没有发生钙缺乏性疾病的居民来讲,应该从饮食结构入手,增加膳食钙供给,使之达到标准。如经过努力,确实无法达到这一标准,或已经发生了钙缺乏性疾病,才有必要服口服钙制剂;同时也必须注意增加膳食中的钙的供给。 膳食补钙最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大大优于含钙药品或钙保健食品。含钙最丰富的食物为虾皮和芝麻酱,但这两种食物一般很难食入太多。而100g牛奶含元素钙120mg,如果每天能够饮用1~2杯牛奶,或相应制品,再加上其他饮食提供的钙,便基本能够满足膳食钙供给。豆类食品和豆制品的钙含量也极丰富,可天天食用。 专家介绍,儿童缺钙以食补为主。1岁以内的儿童如果母乳吃得好,6个月后保证每天吃750g母乳,就不会出现缺钙现象。小儿缺钙不可滥补,补过了头也会引起中毒现象,造成不良恶果。钙剂也是药,不能把钙供给量标准当做补钙的标准,医疗保健的目的是给孩子补钙,不是给孩子吃钙,补钙不能多多益善,钙剂补多了,轻者便秘,重者可导致中毒,引起营养代谢失调。育龄妇女每天应补充钙元素2g效果最佳,在正常生活在中,孕妇除了要添加一定量的钙制品外,食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到老年钙容易流失,即有脱钙问题,因此老年人易患质疏松症,据统计,我国约有6300万人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但单纯补钙并不能增加骨密度,因为钙还有个利用的问题 。 另,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包括性激素替代疗法、抑制破骨细胞功能、补钙、日晒、体力活动等。据有关专家指出,如果确实要补钙的话,花不多的钱同样也可以,因为不论何种钙制品,吸收率都只有20%-30%。 D、补钙别忘运动 传统观点认为,骨质疏松与人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等密切相关,补钙和维生素D更是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补充了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骨质疏松症照样发展;宇航员的饮食中并不缺钙,但他们在失重状态下大量丢失钙而造成的骨密度下降,需要返回地球后很长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有关研究得出结论,提高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一方面需要补钙,另一方面必须在负重状态下使钙质有效地吸收于骨组织。也就是说,缺钙者必须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使骨骼“承重”,才能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提高补钙的效果。 中老年朋友可结合自身情况,参加一些锻炼,如慢跑、骑车、跳绳、登高、俯卧撑、举红铃、打网球、园艺劳动等,即使长年卧床的老人,也应每天尽可能离床1小时,使骨组织承受体重的负荷,使肌肉多收缩活动,这对推迟或延缓骨质疏松进程大有好处。 健康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