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11774
张江“药谷”初具规模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28日 中国金药网
     8年前,当瑞士罗氏制药入驻张江高科技园区时,还显得有些形单影只。如今,90多家中外知名制药企业以及数十家国家级医药研发机构纷至沓来,并形成从研发、教育到产业、服务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使张江“药谷”这一“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国家生物医药基地的品牌效应和上海“聚焦张江”战略的实施,吸引了一批中外著名的医药集团抢滩张江,其中包括:以罗氏、史克必成、勃林格殷格翰、美敦力、奈科明、麒麟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以中洋海洋、乔源、先锋药业为代表的大型国企,以绿谷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以微创医疗器械为代表的海外留学生企业。

    大型企业的集聚,不仅提升了生物制药产业的能级,而且凸显了张江“药谷”的聚合效应。2001年,张江主要外资医药企业实现产值超过8亿元,主要内资企业实现产值近7亿元。在“聚焦张江”效应的带动下,2001年上海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值达到250多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近20%,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上海强势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张江“药谷”初步形成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等“一所六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平台,集聚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上海摩根--谈生命科学中心等14个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机构,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例如,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参与完成了人类基因组测序的任务,上海转基因研究中心在转基因乳腺生物反应器以及克隆山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通过邀请首席科学家参与、邀请科技顾问担任智囊团、邀请学科带头人入驻园区、吸引海外归国留学生到园区创业等途径,张江“药谷”荟萃了350多名高层次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其中包括一批首席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譬如,原科技部副部长惠永正教授创办了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我国首批首席科学家陈竺院士领街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陈凯先院士领街国家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和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创建了摩根--谈生命科学中心;“哑铃型合作研究模式”创始人之一的郭亚军教授担纲张江生物技术中心;留美博士常兆华归国创建了我国第一家微创医疗器械高科技开发企业……正是这批杰出的科学家,用智慧的双手撑起了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天空。在1平方公里的技术创新区,建设了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建筑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器。

    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指出,张江初步建立了低门槛进入、公平自由竞争、人才创新激励、风险投资退出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并聚集了社会中介机构30家左右,风险投资机构近50家,注册资金达到15亿元,基本覆盖从种子基金到战略投资的全过程,可为企业提供产权交易、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工商注册、税务咨询、广告代理以及法律、会计、审计等综合服务。此外,张江还着力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为生物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崛起塑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