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信息
编号:212780
乙型脑炎的辨证治疗
http://www.100md.com 导医网
     乙型脑炎(包括其他病毒性脑炎)发病由于温邪猖厥,病发便逆传心包,故此病初起多神昏、抽搐。名老中医区少章认为此病致病根源虽属于暑,但其中症状有热重、湿重、风重、痰重之分。主要根据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1)邪在卫分症状为微恶寒或不恶寒,发热(体温39℃上下),无汗或有汗而不透彻,头痛、呕吐、口渴、舌苔薄白、脉浮数或滑数,治宜辛凉透邪佐以清解法,如银翘散或凉膈散加减。

    (2)邪在气分症状为高热(40℃以上),不恶寒、烦

    渴、自汗、头痛、呕吐,甚则神昏,肢厥抽搐,舌苔黄,脉浮洪而数。《通俗伤寒论》按语云:“凡昏蒙痉厥多属胃蒸脑……”。治宜清肝,胃之热,可用白虎汤,佐以平肝,镇痉,清络的药物,如羚羊角、蜈蚣、全蝎、金银花、丝瓜络、郁金、竹叶、钩藤、生石决等,或更加入紫雪丹之类。

    (3)邪入营分症状为高热(40℃以上),昏睡、诣语、呕吐、手足抽搐、舌绛而干,或现黑苔,脉细数或弦数等。治宜以清热解毒,镇痉,佐以芳香通透法。以清营汤加入菖蒲、竹茹、金银花、黄连、全蝎、钩藤、蜈蚣、天竺黄、丝瓜络、甘菊等。或配合应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
, 百拇医药
    (4)邪入血分症状有高热、昏睡、谵语,甚者发狂或抽搐,或发斑疹,或圆血,或四肢强直,不语如尸,舌质红绛,或干,脉细数或弦大。治宜凉血解毒,祛痰通窍法,如犀角地黄汤、清宫汤、清营汤等加入郁金、葛蒲、天竺黄、川贝母、木通、金银花、羚羊角等,或配合应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凡症见高热,头痛、嗜睡而呼之有知觉者,温邪尚在卫、气分,统属轻症,大约居于西医所分的轻型、普通型;若高热不退,深度昏迷,全无知觉,兼有抽搐,原逆频发不休者,邪已入营入血,统属西医所分的重型或暴发型,均属危重型。但轻重二症绝难截然分开,一般都是由气分未解而侵入营分,也有温邪直接侵入营分而徐徐转出气分的。在治疗中常见许多病者在昏迷状态中有数声咳,乃是邪出气分之证,多数好转。

    病案举例:朱××,男,10岁。1959年7月29日入院。入院情况:发热5天,昏迷一天。体验:体温40℃,神志昏迷,呼吸急促,眼球震颐,下肢强直,有轻度抽搐,双肺有干,湿性罗音。经脊液检查及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诊断:乙型脑炎。X线检查:双下肺炎。7月30日初诊。病孩仍高热,深度昏迷,呼吸不整,舌质干红,脉数大。中医诊断:暑邪内陷营分,蒙蔽心包。处方:生石膏45克,知母、金银花、连翘、象牙丝各12克,甘菊、天竺黄各9克,郁金、丹皮各6克,蜈蚣5克,另安宫牛黄丸l粒。鼻饲。
, 百拇医药
    7月31日二诊:热稍降,仍昏迷,目定,痰多,舌红干,脉数不整。因暑温挟痰,阻塞肺窍。治以清暑豁痰。处方:生赭石24克,天竺黄、芦根各15克,桑叶、钩藤、竹茹、磺石各12克,川贝母、甘菊、旋复花各9克,胆南星6克,全蝎4克,甘草3克,黄连、菖蒲各2克,蛇胆川贝末2支(冲服)。病孩服药后有数声咳,此是肺气得伸,有病邪向外之势。下午再服30日方l剂。

    8月1日三诊:早上又高热,神昏,气促,痰多,唇焦干裂,脉数。宜因势利导,托邪外出。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处方:犀角2克(另煎),生石膏60克,生地30克,玄参15克,知母、赤芍、天竺黄、金银花各12克,丹皮、连翘、甘菊、竹叶各9克,黄连、郁金各4克,甘草3克。服上药后,下午神志渐清,能懂人言,但不能对答,脉转滑数。下午及8月2日各进l剂。

    8月3日四诊:仍高热、神志清、痰多、右手肌肉间有油掐,能伸舌,昨日大便1次。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祛痰,上方去犀角,加青天葵,另服安宫牛黄丸l粒。
, 百拇医药
    8月4日五诊:仍高热,神志清,痰减,脉滑而大。仍需清热祛痰为治。处方:桑白皮、地骨皮、川贝母、知母、天竺黄、薏苡仁、金银花各12克,浮海石15克,玄参9克,芦根24克,冬瓜仁30克。上、下午各l剂。

    8月5日六诊:体温降至37.5℃,少许咳,能自己吐痰,脉滑数已减。乃脏气渐复,逐邪外出,故有咳嗽,因邪既假表为入路,亦必假表为出路,今有咳嗽乃肺气舒,痰随咳出,伏邪有出路,估计病情不再反复。以泻白散加味:桑白皮、地骨皮、川贝母、天竺黄、丝瓜络各9克,石斛12克,芦根15克,冬瓜仁24克,甘草3克。上、下午各服1剂,连服2天。

    8月7日起体温正常,已能说话,能起坐,舌色润,脉和缓,仍有咳,有痰。继服上述清热祛痰之剂,后渐康复。于8月15日全愈出院。 (区庆瑞整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