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基础 > 信息
编号:212896
经络在临床诊断上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9日 导医网
     中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说:“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这里所说的节,指的就是穴位。在人身上一共有几百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一定的位置,起着不同的作用。那么,这些分布在人体浅表的穴位是怎样跟深藏在内部的脏腑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呢?它们之间的通道是什么呢?

    穴位与内脏的互相联系是通过经络实现的,它们之间的通路就是经络。可以见到,当一个人胆道系统有病的时候,就会在他的胆经所属的阳陵泉穴出现反应;如果是胃肠道有病,就会在胃经所属的足三里穴出现反应。因此,针灸阳陵泉穴,可以治疗胆道系统的疾病;针刺足三里穴,可以治疗胃肠道系统的疾病。我们知道,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分布在腿的膝关节以下,而胆道、胃肠道却在身体的上部,那它们是怎样互相沟通、互相发生影响的呢?原来,它们是通过经络来实现的。

    有了经络联络作用的存在,才能在某脏腑有病时在它所属的穴位出现反应;有了经络的联络作用,才能通过针刺某个穴位,治疗它所属的脏腑的疾病。这些都证明,有了经络的联络作用。才使经络具有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有一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叫“穴位压痛辨病诊断”,就是凭穴位有没有压痛来诊断疾病,这也是以经络的作用为依据的。经络、穴位与脏腑的关系,用医学术语来说,经络是经气传导的轨迹,穴位是经气聚集的地方。形象一点说,经络就象是铁路线,而穴位就是车站。脏腑发生病变可以通过经络感传到穴位上,使穴位出现反应,所以穴位压痛辨病就是经络诊断。
, 百拇医药
    经络诊断方法在我国的针灸文献中早有记载。但是,从前用这种方法诊断疾病,只能判断病在什么脏器上,不能诊断出是什么病。比如肺俞、中府穴出现反应,只能知道肺里有病,但是肺里是什么病,是气管炎、肺炎,还是肺结核?不知道。现在,用穴位压痛诊断方法不仅可以诊断是什么脏器有病,是什么病,还可以根据穴位上出现的不同反应,判断病的轻重,知道病情的进展。穴位上出现的反应指的是什么呢?所谓穴位的反应,指的是医生用手指在有关穴位上按压时,病人出现的酸、疼、麻、木等不同感觉,同时这种感觉也有程度上的不同。比如,医生开始检查的时候,病人感觉发酸,以后变成疼、麻、木,说明病情逐渐加重;相反地,如果开始检查时,病人感觉发木,以后变成麻、疼、酸,说明病在逐渐减轻。这些酸、疼、麻、木的反应消失,说明病已经好了。如果医生按压时,病人感觉一般性疼或比较疼,说明病比较轻;如果病人感觉疼得很重,出现皱眉或拒绝按压,说明病比较重。医生用这个方法诊断疾病的过程,就是经络学说在诊断内脏疾病中的应用。

    除了诊断内脏的疾病以外,经络理论还可以应用在四肢、头面部疾病的诊断上。用经络理论来诊断四肢、头面部疾病的方法,叫做“病位分经”。这种方法是根据病人自己感觉或者医生检查发病的部位属于哪一经,就可以判断病变在哪一条经。比如头疼,发病的原因很多,如果疼在头顶,就可以判断为肝经的头疼;如果头疼在前额,就可以判断为胃和大肠经的病;如果偏头疼,可以判断为胆经、三焦经的病;如果疼在头的后边,就可以判断为小肠和膀胱的疾病。又比如肩部的软组织疼痛,如果疼在前侧,就属于大肠和胃经的病;如果疼在后侧,就属于小肠和膀胱经的病;如果是疼在中间,则属于胆和三焦经的疾病。

    以上这些就是经络理论的病位分经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