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基础 > 常见问答
编号:213299
小议食补与药补
http://www.100md.com 2001年7月2日 导医网
     在药店和一些商店里,我们能够见到各式各样的补药。许多补药确有提高机体抗御外邪能力、预防疾病发生以及延年益寿的功效。但是,不少人迷信补药,认为不论什么补药都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于是不辨症证,不辨体质,滥施补药。殊不知,虚本身就有多种,有阴虚、阴虚、气虚、血虚之分。不分青红皂白地滥补一气,不但失去了补的意义,有时还会带来相反的结果。比如,阿胶是滋阴补血的良药,但其性粘腻,有碍消化,平素脾胃虚弱者长期服用后会使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症状加重。

    中医治疗虚证主要靠补法或攻补兼施法,而补法又分药补与食补。相对来说,药物力峻,多主攻病,食物力缓,重于调补。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药补不当,就会有害于身体。部分患者身体至虚,药力虽猛,亦难奏效,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虚不受补”。鉴于这些原因,我们大力提倡食补。

    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由于它作用缓和,比药物来源广泛,经济实惠,要配制得法,烹调有方,就会使人乐于接受,且易坚持服用。谷肉果菜等食物本身就是人体营养的来源,它既可以作为疾病恢复期的调治手段,也可以作为配合药物治病的辅助措施来应用。

    中医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扶正药中有不少是补药,而某些药物本身就是食物。临床上常用的生姜、大枣、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胡桃肉、桂圆肉等等,既是食物,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补也是有一定选择性的。中医把辨证施食作为食疗的主要原则。在虚证治疗中,如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心悸怔忡、头晕耳鸣、自汗便溏、脉虚无力的气虚证时,可选用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大枣、猪肉、猪肚等食物;如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眩晕失眠、心悸怔忡、经少闭经、脉细无力的血虚证时,可选用红枣、桂圆、动物肝脏、鸡肉、蛋类、奶类、胡萝卜、菠菜等;如出现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心烦失眠、酸腰乏力、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脉数无力的阴虚证时,可选用百合麦冬、蜂蜜、银耳、雪梨、鸭肉、甲鱼等;如出现面色苍白、唇舌色淡、恶寒肢冷、神疲嗜睡、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遗精阳萎、性欲减退、脉大无力的阳虚证时,可选用核桃肉、韭菜、干姜、羊肉、狗肉、狗鞭、鳝鱼等温补阳气之品。

    中医食疗十分重视保养脾胃。从烹调方法上讲,炸、烤、煎、爆易破坏食物的有效成份或改变其性质,从而降低治疗作用,并使食物难于被消化吸收。所以,食补的膳食多采用蒸、炖、煮或煲汤等方法。

    此外,不论药补还是食补,同样要考虑忌口问题,如“肾病少吃咸,糖尿病少吃甜”;血脂高者应少吃蛋黄、动物内脏、脑及骨髓;便秘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等。总之,食补是治疗虚证的一种方法,运用得当,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大力提倡食补,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摘自中医通/(编缉 娃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