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编号:213361
超极化因子改变血管内膜电位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9日 健康报
     人类动脉内皮细胞释放的物质,除了已经被发现的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环素以外,还存在着第三种物质———超极化因子,国际著名心脏外科专家何国伟教授在世界上首次证实这一点,并且发现这种物质是控制人类血管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某些物质具有控制血管张力、防止血液凝集、抗炎等重要功能,这些物质中的前列腺环素、一氧化氮先后被科学家阐明,并都获得了诺贝尔奖。以后又有专家提出血管内皮细胞还可能释放第三种物质———超极化因子。何国伟教授领导的设在香港中文大学、美国俄勒冈医学及科技大学的实验室,经过研究首次证实了人类血管中的超极化因子在改变血管内膜的电位、调节血管张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何国伟还证实,超极化因子的作用机制和钙激活性钾离子通道有关。他发现目前临床心脏外科手术中使用的“停跳液”绝大部分含钾较高,而高浓度钾离子会削弱超极化因子介导的内皮细胞功能,而通过在“停跳液”里添加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则可以恢复超极化因子的功能。在研究中,何国伟教授还发现,搭桥手术所使用的血管不同,其所释放的超极化因子作用也不同:内乳动脉最大,桡动脉次之,静脉最小。临床搭桥手术的长期效果和此完全吻合。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何国伟教授研制出一种全新的有效保护冠状动脉搭桥移植物内皮细胞功能的抗血管痉挛溶液。据悉,目前这种抗血管痉挛溶液已被很多欧美国家的心脏外科医生在临床手术中采用。何国伟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美国俄勒冈医学及科技大学教授,美国胸外科学会惟一的华人心外科会员。2000年,他受聘担任了安徽省心脏中心主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