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预防医学专家
编号:213652
侯祥川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编著和翻译了一系列营养学专著 侯祥川一贯注重生物化学和营养学学术理论的研究与交流,曾在国内外发表有关论文200余篇,编著和翻译一系列营养学专著。他于1963年编著出版的《食物中毒》、《饮食与营养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批营养学专著,为解决医学院对营养卫生学教材的急需,对推动我国营养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他于1957年编著出版的《营养缺乏病纲要及图谱》是他多年从事营养研究的杰出成果,图谱中的大部分照片拍摄自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治疗的典型病例。此书引证的大量文献很多是他以往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这部著作成为我国50、60年代从事营养缺乏病治疗、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材料。他于1964年主编的《营养学进展》、70年代末主译的《营养学现代知识》及80年代组织编写的《临床营养学》都对我国营养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主持开展了军用口粮和辐射技术研究 侯祥川所从事过的研究领域很广,除在营养缺乏病的研究上取得突出的成就外,在食物营养成分的研究、消化生理的研究、中药药理的研究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还主持开展了军用口粮的制备及效用的研究和辐照技术研究。他主持研究的各军兵种口粮,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食用、包装严密、耐储存,经现场试用得到满意结果。他还研究改进了舰艇远航食品的装备及失事情况下的备用口粮。这些成果均被有关部门采用,奠定了我军第一代口粮的基础。他是我国首先应用辐照技术研究保存食物的科学家。由他主持的实验证明,稻米和小麦面经Υ射线8万伦琴照射后,8种氨基酸无明显变化。大鼠、狗、猴吃了已照射的稻米,体重、血象、食物利用率等均无明显改变。用不同剂量照射的食品,经狗、猴、人几个月到一年的食用,未发现不良影响。
, 百拇医药
    热爱祖国,为祖国营养事业奋斗终生 侯祥川热爱祖国,追求进步。他青年时代曾参加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他支持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斗争,为新四军购买医疗器械、药品,帮助训练医务人员。他支持儿子参加革命斗争,掩护地下工作人员,介绍亲友到解放区参加医疗救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放弃国外优裕条件,冲破各种阻挠,毅然回国迎接解放。

    他热爱科学,为我国营养科学的振兴贡献了毕生精力。1981年,他虽年过八旬,仍赴美参加了第十二届国际营养学大会。为重新组建中国营养学会,他积极筹备,把不同部门的营养工作者团结起来,并发表文章,宣传营养工作的重要性,终于使该学会于同年恢复,《营养学报》也得以复刊。1982年3月,他仍不顾年迈体衰,由沪赴津参加全军营养需要量学术讨论会并作了报告。会议期间,他因病住院,仍坚持审阅稿件,撰写论文。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关心着我国营养科学事业的发展,把珍藏多年的3465册图书资料损献给军事医学科学院军队卫生研究所。

    侯祥川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乐于助人。他在国内以至国际营养学界都有崇高的声誉,但从不以权威、教授自居,对求教者无不热情帮助与鼓励。我国营养界不少知名专家学者都受益于他的教诲与帮助。他一生勤奋俭朴,存款3万余元。他逝世后,其子女根据他的遗愿将存款全部损赠给中国营养学会,设立了侯祥川基金,奖励营养学术和优秀营养工作者。侯祥川在我国现代营养和生物化学发展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 百拇医药
    (作者:顾景范 刘文芳)

    简历 1899年12月13日 生于广东揭阳。

    1924年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27—1928年 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赴加拿大和美国进修、访问,获理学硕士学位。

    1928—1932年 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助教、药理学系副教授。

    1932—1948年 任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营养学研究员。

    I945—1948年 兼任南京中央卫生实验院营养研究所主任。

    1948—1949年 再次赴美考察并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特约研究员。
, http://www.100md.com
    1949—1958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兼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科研部部长。

    1958—1982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队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军粮营养研究室主任、军队卫生研究所顾问。

    1982年4月17日 病逝于天津。

    主要论著 1 侯祥川,李德麟.饮食与营养学.上海:广协书局,1953.

    2 侯祥川.食物中毒.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

    3 侯祥川.营养缺乏病纲要及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4 侯祥川.营养学进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

    5 Hou HC.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itamin C content of severak varieties of Chinese oranges.Chin J Physiok,1935,9(3):223—244.

    6 Hou HC.Ribofkavin deficieney among Chinese:1.ocukar manifestation.Chin MedJ,1940,58(6):616—628.,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