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征鉴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吴征鉴 (1909—1982)
吴征鉴,医学寄生虫学家,医学昆虫学家。毕生致力于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确定了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长期深入病区,坚持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为我国基本消灭黑热病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证明了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别是我国南京地区和广大南方地区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为该地区防疟工作打下了基础。他还长期潜心医学科研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研教学人才。
吴征鉴,字若水,祖籍江苏省仪征县,1909年7月10日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封建家庭。14岁以前,他一直在家中读书习文,14岁时(1923年)才入校读书,就读于圣公会办的扬州美汉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扬州市掀起学生爱国运动的高潮。然而,美汉中学校长无理地制止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吴征鉴随同学们愤而罢课离校。同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预科,第二年进入动物系。大学快毕业时,因家境没落,不得不在该校细菌教室(今称细菌学教研室)做些助理工作,挣得一些报酬,维持到学业完成。1931年1月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因学习成绩优良,留校任动物系生物学助教,时间达两年之多。
, http://www.100md.com
自1933年至1959年,吴征鉴一直从事人体寄生虫学及医学昆虫学的科研工作。在30年代和40年代,他先后在江苏省南京、淮阴、高邮、苏州、嘉定,湖南省长沙,广西省南宁,贵州省贵阳,云南省昆明、芒市(今潞西)、孟定,四川省重庆等地区,进行黑热病及其媒介白蛉,疟疾及其媒介按蚊的调查研究。1935年,赴新加坡参加国际疟疾研究班培训,1945年又赴印度加尔各答热带病学院学习寄生虫学及医学昆虫学。由此,奠定了他毕生为防治寄生虫病而奋斗的基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十多年里,他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始终坚守在防治工作的第一线。直至建国前夕,他仍留守在嘉定苏南地方病防治所,兼所长之职。南京解放不久,中央卫生实验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接管,他受命返到该院工作。该院于1950年,由第三野战军后勤卫生部接管,成立了院务委员会,吴征鉴被选为副主任委员。1950年秋,中央卫生部接管了该院,将寄生虫学研究部分留在南京,同年11月正式成立了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由洪式闾任院长,吴征鉴任副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十分重视并开展前所未有的防治与研究工作。吴征鉴以极大的热情,忘我地投身于消灭黑热病的战斗。1955年秋,他奉命随中国医学代表团到苏联塔什干参加地区性病理会议,同年被选为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批加入共产党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 百拇医药
吴征鉴是我国从事黑热病媒介——白蛉研究的元老,是我国著名的寄生虫病学家和医学昆虫学家、一级教授。他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在我国大部分黑热病流行地区可以推广的杀灭白蛉的方法,为我国基本消灭黑热病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他的研究工作还涉及疟疾及其蚊媒、血吸虫病、丝虫病等方面。吴征鉴的论著较多,1956年与王兆俊合著了《黑热病学》,去世前不久主编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先后共发表论文52篇。吴征鉴主办的寄生虫病高级师资训练班和专业防治人员短期进修班,为我国培养了许多寄生虫病教学和防治研究的高级和中级专业人才。
1959年,吴征鉴被调到北京,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处处长,1978年经国务院任命为该院副院长。他晚年全力以赴领导科研组织管理工作,并注意总结经验,作出了一定成绩。在此期间,他仍然十分关心我国寄生虫学的发展,并兼任国家科委预防医学专业组副组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疟疾专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北方地方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北京市科学学会理事等职。1982年,他受聘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特别计划的咨询委员。
, http://www.100md.com
吴征鉴为祖国医学科学事业奋斗终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确定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黑热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流行于长江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的广大农村。根据1951年的调查,估计当时全国有53万病人。
吴征鉴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开始致力于我国黑热病的防治研究。当时,他与同事们在最严重的黑热病流行区——江苏省淮阴县一带,深入农村,对该地区的发病率、流行分布及传病蛉种作了系统的调查,并在实验室内人工感染传播黑热病的媒介白蛉和模型动物,以阐明中国黑热病的流行环节。那时,他没有固定的住家,不顾子女被染病的危险,带着他们一个疫区、一个疫区地进行调查,哪里有病人就在哪里安家。他经常到病人家里采集吸了血的中华白蛉进行解剖。1936年至1941年间,曾多次发现中华白蛉的胃中有自然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他们将此鞭毛体接种于仓鼠(地鼠)腹腔内,成功地制成了黑热病的动物模型。他们又用实验室内羽化的中华白蛉吸黑热病人和受染的仓鼠的血,到第六天时解剖白蛉,在其胃中发现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他们还用自然感染的中华白蛉叮咬正常仓鼠,也获得感染成功。这些实验都证明中华白蛉可以传播黑热病。他们又以中华白蛉、江苏白蛉和蒙古白蛉叮咬病鼠,然后再叮咬正常仓鼠作人工传播试验,结果只有中华白蛉能将利什曼原虫由病鼠传给正常仓鼠。他们经过周密调查,发现凡是有黑热病流行的地区,必有中华白蛉存在,而且必是当地的优势蛉种,中华白蛉的自然感染率和人工感染率都很高。他们还发现,中华白蛉有家栖习性,能在室内孳生,与人的关系密切。根据这些理由,他们确定中华白蛉是苏北一带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