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专家
编号:213959
韩锐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1963年,韩锐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王德宝教授指导下从事核酸生化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和学习,使他对肿瘤的病因与核酸的关系以及病因研究对化疗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在1963年发表的《肿瘤化学治疗研究的新动向》一文中指出,“肿瘤化学治疗的任务不只是消灭瘤细胞本身,更重要的是设法消除由病毒带来的致死性信息。”现已阐明,有些致癌基因就是以病毒为媒介进入细胞而使细胞癌变的。目前国际上广泛开展的癌分化诱导疗法等正是基于这种“消除致死性信息”的设想。

    甘磷酸芥是韩锐参加研制的另一个氮芥类药物。药理研究发现,甘磷酸芥对多种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并可通过局部涂抹透皮吸收。临床试用表明它对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子宫颈癌有肯定疗效,局部用药对癌性溃疡效果尤为显著。这项成果获1982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甲级奖。

    治疗白血病药物三尖杉酯碱的研究 1973年,韩锐及其同事与解放军187医院协作,从我国特有植物海南粗榧中提取研制成功抗白血病新药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它们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由于其作用原理比较独特,与常用的抗白血病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治疗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常用的HOAP,HOP方案等均以三尖杉酯碱或高三尖杉酯碱为主要成分。我国对三尖杉酯碱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美、澳、日等国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在美国进行临床试用的第一个中国开发的抗癌药物。此项成果在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百拇医药
    1980年韩锐接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药理系主任汉休麦教授及纽约蒙塞纳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霍兰德教授邀请,分别在两校任访问副教授,进行合作研究。在此期间,他与国外同行一起完成了三尖杉酯碱的抗癌作用机理、三尖杉酯碱与其他抗癌药配伍的效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方法测定血清中三尖杉酯碱浓度等研究。

    癌症分化诱导剂的研究 1981年,韩锐回国后担任以研究抗癌药为主的药理学第一研究室主任。他从多年研究实践中体会到,现有的抗癌药大都属细胞毒药物,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也损伤正常组织,因此病人使用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较严重的毒副反应。要提高药物对癌细胞作用的选择性,就必须从寻找具有新作用靶点的化合物入手。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最本质区别之一是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受机体调控,而癌细胞不受或较少受调控。如果能改变癌细胞的这种特性,使之向正常细胞转化,则可达到既消灭癌细胞又不损害正常细胞的效果。肿瘤的分化诱导疗法就是基于这种设想的肿瘤治疗新路。韩锐及其同事从1981年开始在这一方面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实验室研究证明,他们研制的维胺酯及维胺酸可诱导人体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向成熟细胞分化,抑制c-myc等癌基因表达,并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抗癌能力,说明其作用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在临床上,维胺酯对痤疮、颜面粟性狼疮等皮肤病有突出的疗效。此项成果获1985年卫生部乙级奖及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并向肿瘤化学预防的方向发展。
, http://www.100md.com
    癌光化学疗法的光敏剂研究 癌的光化学疗法(或称光动力学疗法)是近年来颇受各国学者重视的一种癌症新疗法。这种疗法利用某些染料类光敏物质在癌组织中积聚的浓度高于周围的正常组织,在激光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并形成对细胞有破坏作用的单线态氧(singket oxygen)及自由基的特性。产生荧光的特点可供恶性肿瘤的早期定位诊断,破坏细胞的作用可供体表及管腔脏器肿瘤的治疗。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之一是对照射野中的正常组织产生损伤,而光动力学疗法对周围正常组织几乎无影响。而且,这种疗法对放化疗抵抗的肿瘤同样有效。韩锐领导的工作组与扬州生化药厂合作,试制成功了一种定名为光叶啉(YHpD)的光敏剂。这个制剂的光动力学作用比国际常用的制剂photofrin II及国内研制的其他光敏剂更强。临床试用诊断治疗10种恶性肿瘤共845例,诊断符合率为89.8%,治疗有效率为89.4%。对颜面部及某些管腔脏器肿瘤如舌癌、膀胱癌、支气管癌等有较好疗效,可保持患者的正常功能及外貌。此研究成果获1985年三委一部颁发的“六五”攻关奖及1986年卫生部甲级成果奖。

    作用于微管蛋白的药物 现代的抗肿瘤治疗大都采用综合的办法,即外科手术与放疗、化疗等相结合。肿瘤的化疗又以联合化疗为主,即采取作用机理和特征不同的化疗药物合并给药或根据治疗方案采用几种药物序贯给药的方法,因此,需要寻找具有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除核酸外,细胞内的微管蛋白是组成细胞的骨架,参与细胞运动和分裂的重要成分。在细胞分裂中期,微管蛋白可聚合为微管,形成将染色体拉向两极的纺缍体。干扰微管蛋白聚合或解聚的药物均可影响细胞的分裂。因此,在试管内测试化合物对微管蛋白聚合和解聚的影响可用作抗癌药筛选的一种模型。韩锐和李占荣等参加的这项研究获198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已采用这一模型寻找到了一些有苗头的化合物,并对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k)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