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中医专家
编号:214003
叶橘泉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叶橘泉

     叶橘泉 (1896—1989)

    叶橘泉,中医药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药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不仅为千万病人解除过病痛,还培养了一批医药人才。早年即力主加强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并身体力行。在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叶橘泉于1896年8月28日生于浙江省吴兴县双林镇鹢泊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勤劳俭朴,以种地为主,兼养春蚕。叶橘泉从小就和兄妹一起随祖父、父亲下地耕耘,深感农活之艰辛。祖父十分疼爱他。7岁时,村里私塾先生张天源见他聪明伶俐,求知欲强,便主动提出免费让叶橘泉读书。童年时代的叶橘泉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勤奋苦读,放学回家,还得忙着车水、放羊、割草、干农活;夜深人静之时,他还挑灯夜读。没有钱买纸墨,常用毛笔蘸清水在方砖上练字。历经10年寒窗,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修完全部课程,由张天源保荐给县名医张克明学习中医,他勤奋好学,深得三代祖传名医张克明的赞赏。经4年发奋学习和老师的悉心教导,1917年秋,回到故乡独立开业。
, 百拇医药
    青年时代的叶橘泉不满足于在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在1917—1932年的15年中,他在开业的同时,还参加了上海恽铁樵中医函授(1918—1920年),并潜心研读了大量的医药著作和文献资料,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日本汉方医药中译本,如《化学实验新本草》等。为了能看懂原著,他还自学并掌握了日本语。大量的阅读,开阔了眼界,在此基础上,他揣摩得失,以求创新,设计了不少独特的处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以精湛的医道,闻名乡里。

    在医疗实践中,他体验到,中医药治病确有独到之处,可其中道理何在?他积极主张开展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并率先在上海《大众医学》副刊上陆续发表了研究成果《合理的民间单方一百例》,在同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反响,受到欢迎。后来由大众医学社出版单行本。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整理中国医药必须开设医院,进行科学实验”的主张。积极倡导临床实践。30年代就正式发表了《整理中国医药须设医院实践说》(1935年《明日医药》第二卷第二期)等文章,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和称赞。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撰文称道:“叶橘泉氏之《整理中国医药须设医院实践说》一文,虽为短文,余对之表示无条件赞意,余切望叶氏之言,从早实现,也希望我国能建设如此医院,以使汉方医学之研究得以加深。”同年,在章太炎先生的热情支持下,叶橘泉在苏州参与创办了国医研究院,并任药物学和方剂学教授。
, 百拇医药
    叶橘泉对历代中医药界的门户之见一直持批评态度。早在30年代初,他就极力主张中医各家之间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以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1933年,他创办“单方实验研究社”,编辑经验单方,按期出版,征集临床实验的疗效,互相交流。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主张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以促进中医药的推陈出新。1934年,他的《近世内科国药处方集》第一集出版传到日本后,许多著名汉方医药学家纷纷来信并寄书要求交换作品。大塚敬节为此在《东亚医学》上撰文,题为《读叶橘泉氏之近世内科国药处方集》的书评,详细地介绍了该书的内容。结论中说:“此为划时代的佳作”。此著作以后共出六集,均于出版后很快流传到日本等国。与此同时,他也密切注视着日本等国的汉方医药研究动向和方法,并及时地将其引入中国。早在1939年,他就翻译出版了《动植物民间药》,《腹诊考》和《方证论》等日本医药名著。

    叶橘泉在本世纪初期的这些思想、主张和实践是难能可贵的,在当时是新颖和开创性的,对于继承和发展祖国的传统医药学,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他为我国医药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组成部分,也是他在国内外医药学界享有崇高地位和声望的关键所在。
, http://www.100md.com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叶橘泉以十分兴奋的心情,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医药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当时医药方面的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相当严重,有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丧生的惨景使他深深地感到不安。为了改变当时的状况,他主张应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作为医疗的重点,特别在广大农村,要着力培养医药人才,逐步改变缺医少药的现状,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的防病治病服务。他联络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苏州创办农村医疗进修社,编印农村医药小丛书和《中医直觉诊断学》等大量的讲义和教材,培养了大批实用的医药人员,同时为数以千计的病患者解除了病痛。鉴于他在医药方面的建树和突出的成绩,1954年他出席了江苏省中医代表大会。同年参加了江苏省中医院的筹建工作,被任命为该院院长,并兼任江苏省中医学校副校长。党的中医政策使中医药事业得到了挽救,并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使他激动不已,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遂撰文《数十年来的愿望实现了》发表在《新华日报》上,并全身心地投入中医药事业。不久,又被调到江苏省卫生厅任副厅长。从1955年起,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此后,他兼任过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副院长,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有关同志,调查研究江苏省的医药文献及中药工作,领导中医研究所同志编辑江苏省现存中医药书籍联合目录,并撰写了《江苏中药名实考》一书;收集了本省各县市“地方志”中有关中医历史人物资料。1960年,鉴于中药材供应紧张,他撰写了《本草推陈》正续篇二册。从1959年起,他兼任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血吸虫病专题委员会委员。在此期间,他经常下乡蹲点,在吴县、昆山等地开展中医中药防治血吸虫病的研究工作,并参加上海毛守白教授主编的《血吸虫病学》一书中中医治疗部分的编写工作。同时兼做江苏医院中医科临床工作,组织该科同志研究固定方剂小剂量的临床观察,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http://www.100md.com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