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临床医学专家
编号:214143
吴英恺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12日 中国公众科技网
吴英恺

     吴英恺 (1910— )

    吴英恺,医学家,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最先成功地进行食管癌手术;对食管癌的病理、发病因素、防治均有创见;开创了中国的胸外科事业;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胸科专科医院。在中国率先研究心血管病的流行学及人群防治。他培养了大批胸心外科和普通外科人才。他组建的三个医院和五个外科都具有时代特色,并在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和国际医学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吴英恺,1910年5月8日生于辽宁新民县,满族。父亲以教书为业,家庭经济虽不宽裕,却很注重子女的教育。吴英恺兄弟五人均受过大学教育,吴英恺童年时代见祖母多病,常年延医服药,所以非常仰慕医生这个职业,立志学医。1927年夏,考入沈阳奉天医科专门学校(曾称盛京医科大学,后称辽宁医学院,呢称“小河沿医学院”)。1933年毕业,获内科、外科双学士学位。
, 百拇医药
    毕业后,他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任外科实习医生。1935年被选为外科研究生,在米尔特纳(LeoJ.Miktner)襄教授的指导下做临床及外科实验研究工作。他在一年的认真实践中锻炼了严谨的科学作风,写出了两篇较高水平的论文,分别刊登在1936年的一期Chinese Medicak Journak(《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及1937年美国出版的一期Journak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骨关节外科杂志》)上。此后两年担任住院医师。1938年7月升为外科总住院医师。1939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助教,次年升为外科学系讲师。1941年被选派到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进修胸外科,成绩优异。其食管癌11例手术治疗的报告在圣路易斯外科学会上引起广泛注意,因为当时他的导师格雷厄姆(Evarts Graham)教授也曾做食管癌切除手术,但无一例存活,而吴英恺和协和医院外科所做的11例竟有6例较长期生存。他于1943年回国。1944~1948年他先后在重庆中央医院和天津中央医院创建外科。1944年他成功地施行了中国第一例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1949年成功地施行了中国第一例慢性心包切除术。
, 百拇医药
    194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校,他返院任外科襄教授。1951年被任命为外科学系主任、教授。50年代初他参加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和战伤外科医疗研究组,抢救了数以千计的伤员,培养了上百名军医,并总结编写了《野战外科学》。

    1956年,根据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总后勤部卫生部决定成立全国第一所胸科专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他被任命为院长兼外科主任。1958年秋,胸科医院从部队系统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改名阜成门外医院(简称阜外医院),他继续任院长兼外科主任。1962年成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他兼任所长直到1980年秋。1981年春,他着手筹建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1981年9月,该中心正式成立,他任主任。1984年4月又建立以心肺血管病为重点的北京安贞医院,他兼任院长。1987年秋,他退居二线,任北京市心肺血管中心名誉主任。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56~1966年的10年间,担任国家科委医药卫生组委员和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1982~1987年任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北京监测区责任研究员。
, http://www.100md.com
    吴英恺一贯积极参加医学学术活动。1947年他成为中华医学会的永久会员,先后担任该会常务理事(1958~1983)、外科学会主任委员(1950~1952)、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1978~1983)。

    他先后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及英文版)编委(1956~1983),《中华外科杂志》副主编、主编(1953~1978)以及《世界外科学杂志》顾问编辑(1981~1986)。他还创办并主编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78~1983),1982年创办并主编《心肺血管学报》。

    30多年来他曾多次出国开会、讲学、访问,并在国内组办多次国际性专科学术讨论会,接待数以百计的外国专家。他主张国际交流必须是有来有往,不仅要虚心学习国外的,而且也要展示我们自己的学术实力和学术水平。他先后被授予下列国家的专科学术团体荣誉成员称号:1955年苏联外科学会荣誉会员,1957年苏联列宁格勒比罗果夫外科学会荣誉会员,1978年美国外科学会荣誉会员,1980年北美外科医师学院荣誉院士,1983年美国洛杉矶布鲁尔国际外科学会荣誉会员,1982年美国胸部及心血管外科学会荣誉会员。1955~1983年,他6次出席国际外科学会大会,被选为1975~1977年国际外科学会副会长。1974~1986年并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1983年他与美国的彼得斯(R.M.Peters)合作,组织美、英、法、西德、加拿大、日本、瑞士、瑞典、芬兰、新西兰、巴西和中国12个国家的157位心胸外科专家,经过三年的努力,编成一部包括8篇、111章的心胸外科巨著——《国际心胸外科实践》(英文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文译本于1988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第一部由中国专家为主编、由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外科著作。
, 百拇医药
    跨入世界防治食管癌的最前列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据60年代的普查,在多发区河南林县,54万人口中每年新发现食管癌500余例,死亡400多人,平均每18小时有1人死于食管癌!1940年4月26日,吴英恺主刀的全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成功。此后在1948~1958的10年间,他手术治疗食管癌近千例。但他并不以手术成功为满足,而注重抓预防、病因研究和早期诊断。在手术实践中他发现许多病人来自河南林县、山西阳泉和河北石家庄,乃决心到这些多发病区去作调查研究。他很重视发动群众、组织协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的精神。他自己先后于1959、1964及1979年三次到林县调查研究。经他联系动员,1959年4月在阜外医院成立包括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和北京四省一市的“华北食管癌防治科研协作组”。1959、1961、1964年三次召开防治科研经验交流会。协作组通过普查搞清了各地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现河南林县、山西阳泉、山东肥城、河北磁县为食管癌高发区;注意到食管癌多发区居民的食品粗硬、缺乏维生素,他们嗜食热烫食品,且下咽快;注意到高发区居民的口腔卫生不佳,感染严重;检查发现70%以上的受检者有慢性食管炎,协作组认为这些因素可能引起食管上皮过度增生终致癌变。据此吴英恺等提出了改善饮食的预防措施。此后医学科学院等癌症研究单位更进一步发现林县的水和粮食中含有致癌物亚硝酸胺。80年代后,磁县靠改水及口服维生素使食管癌发病率有所下降。河南医学院的沈琼创用了食管气囊拉网细胞等诊断方法,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百拇医药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