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临床医学专家
编号:214155
陶寿淇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12日 中国公众科技网
陶寿淇

     陶寿淇 (1918— )

    陶寿淇,心脏内科学家。对心率失常的起因、临床特点和治疗以及肺炎休克的抢救等方面,都有独创的见解。参加编写和主编中国第一部心脏内科教科书及参考书,为心脏内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晚年投身于预防心脏病学研究,促进了国内流行学与人群防治的发展,并推动了这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陶寿淇,1918年3月31日生于上海。1934年考入上海医学院,1940年毕业,留在本院附属医院任内科住院医师。一年后调到重庆西郊卫生站工作。1943年又回到已迁往重庆郊区的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继续任住院医师。在3年住院医师期间他不辞辛苦,日夜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他尊重师长,善于从各时期指导他工作的高年医师身上学习他们的特长,汲取他们的优良学风和治学精神。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母校迁回上海,重点从事心脏内科工作,并得到心脏病学前辈董承琅的指导。一年后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赴美专修心脏病学,在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马萨诸塞综合医院和密歇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心脏内科和心电图学,得到当时著名心脏病学家P.怀特(Pauk White)教授和心电图权威之一F.威尔逊(Frank Wikson)教授的指导。1948年回国后,担任上海医学院内科讲师,开始循环系统内科、物理诊断及心电图学的教学工作,并在其附属医院建立和发展了心脏内科。
, 百拇医药
    从1950年起10多年来,他主持了多次心电图学、心血管病诊断技术和心脏病学进修班,招收了心内科临床进修生和研究生,为各地培养了100多名专业医师,华东华南各省市的心内科专家中不少曾经受教于他。作为一个有成就的医师,他始终坚持亲临第一线。低年医师遇有危重紧急病例,他常是随时予以帮助,他认为心脏病的特点,一是变化快,二是常用的药物作用强,故急症治疗常需要密切观察反应,随时调节剂量或变换药品。因此,作为高年医师,他一般不愿提个意见就走,而是要目睹病人的反应,对处理是否对路,心中有了数,才安心离开。40年来他参加过无数次会诊、抢救和医疗保健工作,多次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抢救了被认为难以挽救的病人的生命,得到病人、同行和领导的好评及信任。早在1948年,他就在抢救霍乱病人时提出,大量脱水后引起的肾脏病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肾脏功能损害是可逆的,如果处理得当,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可以不致发展到肾脏急性器质性病变的第二阶段,后者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个观点,许多病人经过采取积极措施得到了挽救。早在1948年他的文章《六百八十七例霍乱症之临床检讨》就发表在当年的《中华医学杂志》上,与国外学者首次提出这个看法的时间相近。这篇文章至今仍是中国内科重要参考书《实用内科学》中《霍乱》一节的主要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由于繁重的医疗教学任务占去他大部分的时间,他很少有足够的时间专门开展科研,但他从不将医疗与科研对立起来,而是从临床实践遇到的问题中提出科研课题,又从对病人的细致观察、精心治疗中丰富经验,总结规律,提出见解。他在心血管病研究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果。陶寿淇又在多次编写教材的基础上撰写了《实用内科学》(1952年第1版) 中有关循环系统病的全部章节。该书是第一部由中国专家自己编写的内科学教科书。以后他又协助董承琅共同主编《实用心脏病学》(1962年第1版),它也是中国第一部自编的心脏病学参考书,在该书中他撰写了关于心电图学、心律失常、冠心病等方面的章节,其中应用了自己的病例资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他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培养中青年医务人员,为他们修改论文,从数字、文字到标点符号都一丝不苟,又常以他精辟的见解抓住问题的关键,达到以理服人。

    对心血管病的研究 为了探索血吸虫病患者在酒石酸锑钾治疗过程中发生昏厥和猝死的原因,陶寿淇深入血吸虫病治疗第一线,用一台简陋的心电图机,亲自记录病人的心电图。于1952年首先报道了酒石酸锑钾在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过程中对心脏和心电图的影响,以后又进一步证明锑剂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昏厥和猝死的直接原因。据此他于1956年在瑞典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上作了《用酒石酸锑钾治疗血吸虫病过程中心脏方面的毒性反应》的学术报告,论文于1957年发表于Chinese Medicak Journak(《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早在5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于严重心律紊乱在因血钾过低引起的低钾综合征中所占的地位尚无正确估计时,陶寿淇和他的同道们就观察到各种原因造成的体内缺钾可使原来没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反复短阵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或颤动,引起昏厥或突然死,若及时静脉内滴注足量氯化钾可使患者完全恢复。陶寿淇曾在1959年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报告过这个发现,以后又于1962年和1981年发表了论文。此外1954年他就根据临床病例观察发表文章,指出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可诱发多形性反复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引起心室颤动而导致昏厥。治疗药物本身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当时国际上也只有少数几例报告。1966年起他在上海与工程人员协作,在国内首先临床应用同步直流电转复疗法。他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即使是对发生于已有较严重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患者的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突然停跳而言,临时因素(如缺钾、高钾及药物毒性等)也常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果积极抢救并纠正这些因素,可以使病人转危为安。

    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常伴发感染性休克,此时血容量不足,代谢性酸中毒可以导致心肌受损。过去临床上纠正低血压,常应用血管收缩药。陶寿淇根据细致的临床观察和分析,在1965年大胆提出弃用常规的血管收缩药,而在补液和充分纠正酸中毒的同时,加用具有强心和扩血管作用且价廉的异丙肾上腺素,这样可以降低心脏排血阻力,改善心功能和末梢循环,提高心排血量。这一突破使疗效显著提高,病死率从28%降至5%。, http://www.100md.com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