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临床医学专家
编号:214189
吴英恺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12日 中国公众科技网
     吴英恺非常注重临床症状、x线检查、外科切除标本观察三者相结合的系统分析研究方法。他先后与病理科胡正详、刘永、吴遐,放射科胡懋华、刘玉清,胸外科黄国俊等将中、晚期食管癌分为硬化型、蕈伞型、髓质型、溃疡型及浅在扩散型五种,这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不同结构或同一类型的不同阶段。这种分类对食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其后他又在阜外医院与刘玉清、孙绍谦、吴遐、黄国俊、林训生等人继续这项工作。通过切除标本主体及其残端的系列连续病理切片观察,还发现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多点来源和广泛浸润的。因此,吴英恺提出手术时必须尽可能广泛切除,与之相关的淋巴结必须尽可能彻底清除。这些研究成果为食管癌的彻底根治提供了病理学根据。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吴英恺与黄国俊根据食管癌的长度大小、浸润食管各层的深度以及有无局部或远处淋巴结转移等将食管癌分为四期,发现与术后5年生存率关系最大者为癌变是否穿透食管壁全层或有无淋巴结转移。这种分期方法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1982年他和沈琼、邵令方、黄国俊等共同研讨,进一步认为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始发期、发展期、外显期到终末期。他们以大量的临床统计和病理切片,阐述了各期的特点及其预后指征。这一食管癌发生发展的设想对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很有帮助。如果在发展期或外显早期施术,治愈的可能性将大为提高;肿瘤发展到外显晚期或有转移,则治愈机会大大降低。此论文于1982年在美国胸部外科学会报告后引起到会者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很高评价。
, http://www.100md.com
    吴英恺十分重视也善于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升华为理论。60年代中期,吴英恺和黄国俊总结了食管癌研究25年的学术经验,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有关专著《食管癌与贲门癌》;1985年该书出第二版,其英文版由德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

    建立全国第一所胸科专科医院,开展胸心外科研究 在吴英恺的建议下,全国第一所胸科专科医院于1956年创立,胸外科的床位从原来的19张增至160张,在全国居首位。建院后胸廓成形术、肺切除术、食管癌切除术大量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如二尖瓣交界闭式分离、心包切除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低温直视手术也很快开展起来。1958年冬开始应用国产体外循环机,大量开展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此外,胸科医院又培养了数以百计的胸心外科专业人才,开院时新毕业的青年医生后来都已成为各地这一专业的领导骨干。此外每年还招收50~60名各科进修医师,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专科干部。1959年吴英恺与胸内科朱贵卿合作,主编出版《胸部疾病》一书,它是一部胸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参考书,对胸内外科的专科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62年以后,吴英恺与李平等合作,积极组建血管外科,开展了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成功地进行了主动脉瘤切除及人工主动脉弓移植术,此外还开展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和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在心脏外科方面,他与天津、河北、山西等医学院,北京同仁医院,河南安阳地区医院协作,组成“华北地区心外科协作组”。吴英恺并和天津张天惠、王源昶合作改进低温半体循环,建立了选择性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克服了当时国产体外循环氧合器性能不高的问题。体外循环中节约用血也是他们的一个课题。曾有一例20岁的Fakkot氏四联症病人,只输了200mk血就完成了心内直视根治术。他们接收了研究生和进修生开展改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实验和同种保存血管的实验研究。正当吴英恺和他的同事及学生们的工作取得成就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吴英恺和胸心血管外科都成了重点批判对象,医疗科研活动被迫中断。吴英恺被罚打扫厕所4年,后又被送到江西永修“五七”干校劳动。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经定稿的《胸部疾病》第二版文稿,被束之高阁。
, http://www.100md.com
    在国内开创心血管病流行学研究,并积极开展人群防治工作1974年秋,吴英恺于“文化大革命”后首次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0)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后几乎每年开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各国心血管的流行情况和交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常见心血管病的经验。当时中国对此尚无研究。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面对着变化的逼人形势,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之长的吴英恺,深感应急起直追世界医学潮流。但苦于无人愿意从事此专业,最后他下决心自己来干。1978年吴英恺请来流行学家何观清、医学统计学家高润泉和心肺临床学家俞九生等共同组成中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学与人群防治研究室,以北京石景山区为调研防治基地,招收研究生,建立血脂实验室,搜集国内外有关心血管流行防治的文献资料,先后两次于1980、1981年举办了专业干部学习班。继之,石家庄河北医科院、广州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和高血压研究所均分别组织了心血管病流行学及防治研究科室。通过学习班和协作交流会,专业队伍逐步扩大,到90年代全国重点开展此工作的专业骨干已有百人左右,其中一部分人通过实践、出国进修和个人钻研已成为较高水平的专家。,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