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桓兴
使中国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疗效达世界先进水平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中国妇女恶性肿瘤中居首位。每一例宫颈癌的局部形态、浸润范围及深度均有很大差异,只能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具体处理。吴桓兴深感传统上用以治疗宫颈癌的镭容器千篇一律,不能因人而异,而且没有防护设施,对病人的膀胱、直肠损伤严重。他研制成一种新型容器——北京型镭容器。1962年正式用于临床。这种新型镭容器由托、放射单元和防护单元组合而成。治疗时,可根据肿瘤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大小的托,随意调整和装配放射单元和防护单元。1974年10月吴桓兴参加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11届国际肿瘤会议,在会上报告了这一成果(《北京型镭容器在宫颈癌腔内放疗的应用》)。1978年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展开的第12届国际肿瘤会议上,吴桓兴报告了《8056例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北京型镭容器的临床应用》。文中说,临床近万例宫颈癌放射治疗定期随访结果表明I期治愈率为93%,Ⅱ期治愈率为63%。这标志中国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疗效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首创抗肿瘤新药N-甲酰溶肉瘤素 早在50年代末,吴桓兴就提出建立肿瘤化学治疗专业的主张。他呼吁,要把肿瘤的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和外科治疗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他和血液病专家张安的共同指导下,195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创建国内第一个肿瘤内科专业。他十分重视肿瘤化学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他经常亲自指导化学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60年代初,吴桓兴领导国内首创的抗肿瘤新药——N-甲酰溶肉瘤素,对睾丸精原细胞瘤无论早期或晚期都有突出疗效。配合手术,I期治愈率近于100%。1962年在第8届国际肿瘤大会上,吴桓兴宣读论文《抗肿瘤新药N-甲酰溶肉瘤素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该文发表于国际抗癌联盟出版的杂志上,成为药物治疗肿瘤的典范。在1986年召开的第一届北京国际癌治疗及癌治疗新趋向学术会议上,这项成果再次被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列为药物治愈恶性肿瘤的成功典型。
, 百拇医药
促进肿瘤放射治疗 吴桓兴根据临床实践,竭力主张将肿瘤的放射治疗从诊断学中分离出来。在他的倡导下,从50年代起,中国多数肿瘤医院陆续分别成立了肿瘤放射治疗学专科和放射诊断科。在放射治疗学专业中,他和谷铣之共同指导,分别设置了肿瘤临床放射治疗、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及放射技术等部门。
吴桓兴在促进中国放射治疗肿瘤设备现代化、国产化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在1965年引进瑞士BBC感应加速器的基础上,他领导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第一机械工业部机电研究院保定变压器厂合作,于70年代初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25MV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他在积极倡导和推广使用国产60钻治疗方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根据肿瘤生长和扩散的规律,吴桓兴总结出了“个别对待”、“集中治疗”和“综合治疗”的原则。他要求临床医生根据病人所患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发展趋向及病人机体的免疫状况,有计划、有选择地合理选用治疗手段。这就是“个别对待”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采用外科、内科、放射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为了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病人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在放射治疗时,逐步缩小放射野的同时,采用加大放射量、大野套小野及体外腹部加压等措施,这都体现对深度肿瘤“集中治疗”的原则。他的这些治疗原则都已被肿瘤医学界广泛运用。
, 百拇医药
在肿瘤防治方面,他强调预防为主,主张对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他提出肿瘤的临床、科研、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的方针,这已成为中国肿瘤事业发展的原则。
(作者:郭力)
简历 1912年12月20日 生于毛里求斯路易斯港。
1928年 毕业于毛里求斯皇家学院高中。
1931年 毕业于毛里求斯剑桥大学预科。
1936年 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7—1942年 先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比利时比京医学院、英国皇家医学院肿瘤医院、英国伦敦大学进修,分别获肿瘤学和放射医学文凭。
, http://www.100md.com
1942—1946年 任英国伦敦大学医学进修医院附属医院放射治疗科副主任。
1947—1952年 任上海中比镭锭医院(后改为上海肿瘤医院)院长。兼江苏医学院放射系主任、教授及上海同德医学院教授。
1952—1958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所长、放射生物学系主任,兼华东医院特级顾问。
1958—1984年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肿瘤医院院长,兼暨南大学顾问。1984—1986年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和肿瘤医院名誉院长。1986年10月30日 因巨球蛋白血症病逝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朱贞英,吴桓兴.放射线引起的小鼠骨髓和周围血象的改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56.
2 朱贞英,吴桓兴.有关放射反应的防治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刊,1956.
3 吴桓兴,等.N-甲酰溶肉瘤素治疗恶性肿瘤初步临床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62,48:488., 百拇医药
首创抗肿瘤新药N-甲酰溶肉瘤素 早在50年代末,吴桓兴就提出建立肿瘤化学治疗专业的主张。他呼吁,要把肿瘤的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和外科治疗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他和血液病专家张安的共同指导下,195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创建国内第一个肿瘤内科专业。他十分重视肿瘤化学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他经常亲自指导化学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60年代初,吴桓兴领导国内首创的抗肿瘤新药——N-甲酰溶肉瘤素,对睾丸精原细胞瘤无论早期或晚期都有突出疗效。配合手术,I期治愈率近于100%。1962年在第8届国际肿瘤大会上,吴桓兴宣读论文《抗肿瘤新药N-甲酰溶肉瘤素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该文发表于国际抗癌联盟出版的杂志上,成为药物治疗肿瘤的典范。在1986年召开的第一届北京国际癌治疗及癌治疗新趋向学术会议上,这项成果再次被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列为药物治愈恶性肿瘤的成功典型。
, 百拇医药
促进肿瘤放射治疗 吴桓兴根据临床实践,竭力主张将肿瘤的放射治疗从诊断学中分离出来。在他的倡导下,从50年代起,中国多数肿瘤医院陆续分别成立了肿瘤放射治疗学专科和放射诊断科。在放射治疗学专业中,他和谷铣之共同指导,分别设置了肿瘤临床放射治疗、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及放射技术等部门。
吴桓兴在促进中国放射治疗肿瘤设备现代化、国产化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在1965年引进瑞士BBC感应加速器的基础上,他领导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第一机械工业部机电研究院保定变压器厂合作,于70年代初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25MV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他在积极倡导和推广使用国产60钻治疗方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根据肿瘤生长和扩散的规律,吴桓兴总结出了“个别对待”、“集中治疗”和“综合治疗”的原则。他要求临床医生根据病人所患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发展趋向及病人机体的免疫状况,有计划、有选择地合理选用治疗手段。这就是“个别对待”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采用外科、内科、放射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为了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病人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在放射治疗时,逐步缩小放射野的同时,采用加大放射量、大野套小野及体外腹部加压等措施,这都体现对深度肿瘤“集中治疗”的原则。他的这些治疗原则都已被肿瘤医学界广泛运用。
, 百拇医药
在肿瘤防治方面,他强调预防为主,主张对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他提出肿瘤的临床、科研、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的方针,这已成为中国肿瘤事业发展的原则。
(作者:郭力)
简历 1912年12月20日 生于毛里求斯路易斯港。
1928年 毕业于毛里求斯皇家学院高中。
1931年 毕业于毛里求斯剑桥大学预科。
1936年 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7—1942年 先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比利时比京医学院、英国皇家医学院肿瘤医院、英国伦敦大学进修,分别获肿瘤学和放射医学文凭。
, http://www.100md.com
1942—1946年 任英国伦敦大学医学进修医院附属医院放射治疗科副主任。
1947—1952年 任上海中比镭锭医院(后改为上海肿瘤医院)院长。兼江苏医学院放射系主任、教授及上海同德医学院教授。
1952—1958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所长、放射生物学系主任,兼华东医院特级顾问。
1958—1984年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肿瘤医院院长,兼暨南大学顾问。1984—1986年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和肿瘤医院名誉院长。1986年10月30日 因巨球蛋白血症病逝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朱贞英,吴桓兴.放射线引起的小鼠骨髓和周围血象的改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56.
2 朱贞英,吴桓兴.有关放射反应的防治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刊,1956.
3 吴桓兴,等.N-甲酰溶肉瘤素治疗恶性肿瘤初步临床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62,48:48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