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简表
编号:215149
1.发散风寒药
http://www.100md.com theQi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能 用量
麻黄 辛、微苦,温 肺、膀胱 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
2.平喘止咳:风寒外束、肺气壅遏喘咳证(三拗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3.利水消肿:水肿兼有表证(越婢加术汤)
4.温散寒邪:风湿痹痛(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阴疽证(阳和汤)
生用发汗力强,蜜炙发汗力弱,有润肺之功,故发汗解表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本品发汗开肺之力较强,故用量不宜过大,对素体虚弱,表虚自汗及阴虚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者,均应忌服。
1钱
桂枝 辛、甘、温 心、肺、膀胱 1.发汗解表:风寒表虚证(桂枝汤);风寒表实证(麻黄汤);风寒湿痹证(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
2.温经通阳:痰饮证(苓桂术甘汤);水肿及小便不利证(五苓散);胸痹心悸(枳实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温经汤);症瘕(桂枝茯苓丸)等证。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诸证均忌用。
1钱
紫苏叶 辛,温 肺、脾 1.发表散寒:外感风寒证(杏苏散,香苏散)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证(藿香正气散)
3.安胎:胎动不安证
4.解鱼蟹毒:鱼蟹毒引起的腹痛吐泻证
本品辛散耗气,对温病或气虚表虚者忌服。
1钱
苏梗 辛、甘,微温 肺、脾、胃 宽胸利膈、顺气安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腹胁胀痛  
生姜 辛,微温 肺、脾 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证(桂枝汤)
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证(小半夏汤)
3.温肺止咳:风寒咳嗽痰多证(杏苏散,止嗽散)
4.解毒:解鱼蟹及半夏、南星毒。
本品为辛温发散之物,故对表虚自汗及阴虚内热,或热盛之证均应忌用。
1钱
生姜皮 辛、凉   和中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五皮散)  
香薷 辛,微温 肺、胃 1.发汗解表:暑季乘凉外感风寒证(香薷散)
2.和中化湿:夏季饮冷内伤于湿证(香薷散)
3.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证(香薷术丸)
发汗解暑宜水煎凉服,利水消肿宜丸服,汗多表虚者忌服。
1钱
荆芥 辛,微温 肺、肝 1.祛风解表:外感风寒或风热证(荆防败毒散,银翘散)
2.祛风止痒:产后冒风发痉证(华佗愈风散)
3.祛风透疹: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证(竹叶柳蒡汤)
4.疗疮:疮疡初起兼有表证(牛蒡解肌汤)
5.炒炭止血:吐,衄,尿(小蓟饮子),便(槐花散)诸种出血及崩漏证(胶艾汤)
无汗生用,有汗炒用,止血炒炭,无风邪或表虚有汗者,皆不宜服,并不宜久煎。
1钱
防风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 1.祛风解表: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风疹瘙痒证
2.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蠲痹汤)
3.解痉:破伤风抽搐痉挛证(玉真散)
发表当生用,止血宜砂炭,凡阴虚火旺,血虚发痉及无风寒湿邪者不宜服。
2钱
羌活 辛、苦、温 膀胱、肾 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或挟湿之头身痛证(九味羌活汤)
2.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蠲痹汤)
血虚痹痛忌服,或加补血药。
1钱
白芷 辛,温 肺、胃、脾 1.祛风除湿通窍止痛:外感风邪,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渊(九味羌活汤,都梁丸,川芎茶调散,苍耳散),风湿痹痛,皮肤风湿瘙痒,妇女白带过多
2.消肿排脓:疮疡肿毒(仙方活命饮)
阴虚血热者忌服,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1-3钱
蒿本 辛、温 膀胱 1.发表散寒:外感风寒头痛证
2.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湿痹痛证
血虚头痛及热证忌用。
1钱
苍耳子 辛、苦,温。有毒 肺、肝 散风湿,通鼻窍,止痛:鼻渊或风寒头痛(苍耳散);风湿痹痛;风疹湿疹。本品有毒,过量易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可加生甘草。  
辛夷 辛,温 肺、胃 1.散风寒:风寒表证
2.通鼻窍:鼻渊证
阴虚火旺者忌服。
 
葱白 辛、温 肺、胃 1.发汗解表:感冒风寒轻证(葱豉汤)
2.散寒通阳:阴盛格阳证(白通汤)
3.解毒散结:疮痈疔毒
1钱
胡荽 辛、温 肺、胃 1.发汗透疹:麻疹透发不畅
2.消食下气:开胃;调味
 
柽柳 辛、甘、温 肺、胃、心 1.发汗透疹:麻疹透发不畅(竹叶柳蒡汤)
2.发散风热药(清热药应中病即止)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