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针灸类 > 针灸大成 > 卷二
编号:215680
金针赋 杨继洲注解
http://www.100md.com theQi
     观夫针道, 捷法最奇, 须要明夫补泻, 方可起于倾危, 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

    头有病而足取之, 左有病而右取之, 男子之气, 早在上而晚在下, 取之必明其理; 女子之气,

    早在下而晚在上, 用之必识此时, 午前为早属阳, 午后为晚属阴。

    男女上下, 凭腰分之, 手足三阳, 手走头而头走足, 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阴升阳降,

    出入之机, 逆之者为泻为迎, 顺之者为补为随。

    春夏刺浅者以瘦, 秋冬刺深者以肥,更观元气厚薄, 浅深之刺犹宜。

    经曰: 荣气行于脉中, 周身五十度, 无分昼夜, 至平旦与卫气会于手太阴。
, http://www.100md.com
    卫气行于脉外, 昼行阳二十五度, 夜行阴二十五度, 平旦与荣气会于手太阴。

    是则卫气之行, 但分昼夜, 未闻分上下, 男女脏腑经络,气血往来, 未尝不同也。

    今分早晚, 何所据依? 但此赋今人所尚, 故录此以参其见。

    原夫补泻之法, 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 大指进前左转, 呼之为补,

    退后右转, 吸之为泻, 提针为热, 插针为寒。 女子者, 大指退后右转,

    吸之为补, 进前左转呼之为泻, 插针为热, 提针为寒。 左与右各异,

    胸与背不同, 午前者如此, 午后者反之,是故爪而切之。

    下针之法, 摇而退之, 出针之法, 动而进之, 催针之法, 循而摄之, 行气之法,
, 百拇医药
    搓而去病, 弹则补虚, 肚腹盘旋, 扪为穴闭, 重沉豆许曰按; 轻浮豆许曰提。

    一十四法, 针要所备, 补者一退三飞, 真气自归,泻者一飞**, % 邪气自避,

    补则补其不足, 泻则泻其有余, 有余者, 为肿为痛, 曰实, 不足者, 为氧为床,

    曰虚, 气速效速, 气迟效迟, 死生贵贱, 针下皆知, 贱者硬, 贵者脆,

    生者濇而死者虚, 候之不至, 必死无疑。

    此一段手法, 详注五卷。

    且夫下针之先, 须爪按重而切之, 次令咳嗽一声, 随咳下针, 凡补者呼气。

    初针刺至皮肉,乃曰天才, 少停进针, 刺入肉内, 是曰人才, 又停进针。
, 百拇医药
    刺至筋骨之间, 名曰地才, 此为极处, 就当补之, 再停良久,却须退针,

    至人之分, 待气沉紧, 倒针朝病, 进退往来, 飞经走气, 尽在其中矣,

    凡泻者吸气, 初针至天,少停进针, 直至于地, 得气泻之, 再停良久,

    即须退针, 复至于人, 待气沉紧。 倒针朝病, 法同前矣, 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

    以针补之, 口鼻气回, 热汤与之,略停少顷, 依前再施。

    如刺肝经之穴晕, 即补肝之合穴, 针入即苏, 余仿此, 或有投针气晕者, 即补足三里,

    或补人中, 大抵晕从心生, 心不惧怕, 晕从何生? 如关圣刮骨疗毒, 而色不变可知,
, 百拇医药
    及夫调气之法, 下针至地之后, 复人之分,欲气上行, 将针右捻, 欲气下行。

    将针左捻, 欲补先呼后吸, 欲泻先吸后呼, 气不至者, 以手循摄, 以爪切掏,

    以针摇动, 进捻搓弹, 直待气至, 以龙虎升腾之法, 按之在前, 使气在后,

    按之在后, 使气在前, 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 扶针直插, 复向下纳, 使气不回。

    若关节阻濇, 气不过者, 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 大段之法, 驱而运之,

    仍以循摄爪切, 无不应矣, 此通仙之妙。 龙虎龟凤等法亦注五卷。

    况夫出针之法, 病势既退, 针气微松, 病未退者, 针气始根, 推之不动, 转之不移,
, http://www.100md.com
    此为邪气, 吸拔其针, 乃至气真至不可出之, 出之者其病即复, 再须补泻,

    停以待之, 直候微松, 方可出针豆许, 摇而停之,补者吸之去疾, 其穴急扪,

    泻者呼之去徐。 其穴不闭, 欲令腠密, 然后吸气, 故曰下针贵迟, 太急伤血,

    出针贵缓, 太急伤气,已上总要, 于斯尽矣。

    医{小学}经云: 出针不可猛出, 必须作三四次, 徐转出之, 则无血, 若猛出, 必见血也。

    素问补遗篇注云: 动气至而即出针, 此猛出也。 然与此不同, 大抵经络有凝血,

    欲大泻者当猛出, 若寻常补泻当依此可也。

    亦不可不辨。 考夫治病, 其治有八:
, http://www.100md.com
    一曰烧山火, 治顽麻冷痹, 先浅后深, 凡九阳而三进**, 慢提紧按, 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 治肌热骨蒸, 先深后浅, 提慢按, 徐徐举针, 退热之可凭, 皆细细搓之, 去病准绳。

    三曰阳中隐阴, 先寒后热, 浅而深以九六之法, 则先补后泻也。

    四曰阴中隐阳, 先寒后热, 浅而深以九六之法, 则先补后泻也。

    补者直须热至, 泻者务待寒侵, 犹如搓线, 慢转针, 法浅则用浅, 法深则用深, 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

    五曰子午捣臼, 水蛊膈气,落穴之后, 调气均匀, 针行上下, 九入六出, 左右转之, 千遭自平。

    六曰进气之诀, 腰背肘膝痛, 浑身走注疼,刺九分, 行九补, 卧针五七吸, 待上行亦可, 龙虎交战, 左捻九而右捻六, 是亦住痛之针。
, 百拇医药
    七曰留气之交, □癖症瘕, 刺七分,用纯畅, 然后乃直插针, 气来深刺, 提针再停。

    八曰抽添之诀, 瘫痪疮癞, 取其要穴, 使九阳得气, 提按搜寻, 大要运气周遍, 扶针直插, 复向下纳, 回阳倒阴,指下玄微, 胸中活法, 一有未应, 反复再稳。

    若夫过关过节, 催连气以飞经走气, 其法有四: 一曰青龙摆尾, 如扶船舵, 不进不退, 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二曰白虎摇头, 似手摇, 铃方进圆, 兼之左右, 摇而振之。

    三曰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 一退三进, 钻剔四方。

    四曰赤凤迎源, 展翅之仪, 入针致地, 提针至天, 候针自摇, 复进其元, 上下左右,四围飞旋, 病在上, 吸而退之, 病在下, 呼而进之, 已上手法, 乃大略也。 其始末当参考五卷。
, http://www.100md.com
    至夫久患偏枯, 通经接气之法, 有定息寸数, 手足三阳, 上九而下十四, 过经四寸, 手足三阴, 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五寸, 在乎摇动出纳, 呼吸同法, 驱连气血。 顷刻周流, 上下通接, 可使寒者煖而热者凉, 痛者止而胀者消, 若开渠之决水, 立时见功, 何倾危之不起哉!

    虽然病有三因, 皆从气血, 针分八法, 不离阴阳, 盖经脉昼夜之循环, 呼吸往来之不息, 和则身体康健, 否则疾病竞生。 譬如天下, 国家地方, 山海田园,江河谿谷, 值岁时风雨均调, 则水道疏利, 民物安阜, 其或一方一所, 允雨不均, 遭以旱涝, 使水道涌竭不通, 灾忧遂至。 人之气血受病三因,亦犹方所之于旱涝也。 盖针砭所以通经脉, 均气血, 蠲邪扶, 正故曰捷法, 最奇者哉! 嗟夫轩岐古远, 卢扁久, 亡此道幽深, 非一言而可尽, 斯文细密,在久习而能通, 岂世上之常辞, 庸流之泛术, 得之者若科之及第, 而悦于心, 用之者如射之发中, 而应于目, 述自先圣, 传之后学, 用针之士, 有志于斯,果能制造玄微, 而尽其精妙, 则世之伏枕之□, 有缘者遇针其病, 皆随手而愈矣。,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