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一)
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中国入世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医院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医疗质量方面的竞争,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价廉质高的医疗服务,是当今每一个医院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标准化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技术手段,在过去的几十年,对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它对医疗环节质量却没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规范,医院内盲目地多用药、用贵药、滥检查、重复检查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不仅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给病人带来额外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也造成医疗费用过度增长和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为了更好地满足“用较低廉的费用提供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诊疗过程标准,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医疗环节质量的提高。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80美元,到了80年代末,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到1710美元,增加了20多倍。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趋势,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法律的形式,实行了以诊断相关分类为付款基础的定额预付款制(DRGs—PPS),改传统的回顾性付费(Petrospective payment)为前瞻性付费(Prospective reimbursement),同一病种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均按同一标准支付医疗费用。如果医院能使提供的实际服务费用低于DRGs—PPs的标准费用,医院就能从中获得盈利,否则,就会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各医院必须去探索低于DRGs—PPS标准费用的服务方法和模式。1990年,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医院(Bostun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Hospita1,NEMC)选择了DRGs中的部分病种,在患者住院期间,按照预定的既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费用,又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医疗护理计划治疗病人,该模式提出后受到了美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得以广泛应用。此后,人们将此种既能贯彻CQI,节约资源,又能达到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诊疗标准化模式称之为临床路径。
, 百拇医药
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近些年来,临床路径在美国、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的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美国,至今已有60%的医院应用了临床路径。随着临床路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也逐渐广泛、普遍,临床路径研究和实施的范畴也不再像开始那样只限于外科手术病人,而是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向内科,从一期医疗服务向二、三期医疗服务扩展。在美国,已有许多关于临床路径用于肾移植病人、新生儿、先天性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的报道。
l 实施方法
实施临床路径一般要经历准备阶段、制定路径、实施路径、改进路径、监侧及评价几个阶段,后四个阶段根据PDCA的原理循环往复,不断改进,逐步使临床路径的内容更全面,项目更合理,更符合临床科室的工作实际。
, 百拇医药
1.1 准备阶段
分为宣传教育、健全组织体系以及选择适宜的病种三个方面。实施临床路径,科室的支持、医务人员的配合是成败的关键,所以,在实施临床路径前,必须对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业务机关等人员,尤其是临床一线的医师们进行宣传教育,宣传临床路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本运作效率及医院综合效益、节约医疗资源以及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协调、沟通、理解的基础上,使涉及到的医务人员均能明确各自的职责,取得目标上的一致,从而为实施临床路径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健全组织体系就是要构建临床路径管理上的三级结构,即成立医院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学科临床路径指导小组和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完善路径运行的组织体系,明确人员职责分工。病种的选择对于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施临床路径前,必须对病种的选择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论证,要结合本医院的实际,选择发病率高、医疗费用高、手术或处置差异小、无效住院时间长的病种。(续)
来源:《中国医院管理》, http://www.100md.com
标准化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技术手段,在过去的几十年,对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它对医疗环节质量却没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规范,医院内盲目地多用药、用贵药、滥检查、重复检查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不仅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给病人带来额外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也造成医疗费用过度增长和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为了更好地满足“用较低廉的费用提供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诊疗过程标准,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医疗环节质量的提高。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80美元,到了80年代末,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到1710美元,增加了20多倍。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趋势,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法律的形式,实行了以诊断相关分类为付款基础的定额预付款制(DRGs—PPS),改传统的回顾性付费(Petrospective payment)为前瞻性付费(Prospective reimbursement),同一病种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均按同一标准支付医疗费用。如果医院能使提供的实际服务费用低于DRGs—PPs的标准费用,医院就能从中获得盈利,否则,就会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各医院必须去探索低于DRGs—PPS标准费用的服务方法和模式。1990年,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医院(Bostun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Hospita1,NEMC)选择了DRGs中的部分病种,在患者住院期间,按照预定的既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费用,又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医疗护理计划治疗病人,该模式提出后受到了美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得以广泛应用。此后,人们将此种既能贯彻CQI,节约资源,又能达到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诊疗标准化模式称之为临床路径。
, 百拇医药
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近些年来,临床路径在美国、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的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美国,至今已有60%的医院应用了临床路径。随着临床路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也逐渐广泛、普遍,临床路径研究和实施的范畴也不再像开始那样只限于外科手术病人,而是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向内科,从一期医疗服务向二、三期医疗服务扩展。在美国,已有许多关于临床路径用于肾移植病人、新生儿、先天性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的报道。
l 实施方法
实施临床路径一般要经历准备阶段、制定路径、实施路径、改进路径、监侧及评价几个阶段,后四个阶段根据PDCA的原理循环往复,不断改进,逐步使临床路径的内容更全面,项目更合理,更符合临床科室的工作实际。
, 百拇医药
1.1 准备阶段
分为宣传教育、健全组织体系以及选择适宜的病种三个方面。实施临床路径,科室的支持、医务人员的配合是成败的关键,所以,在实施临床路径前,必须对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业务机关等人员,尤其是临床一线的医师们进行宣传教育,宣传临床路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本运作效率及医院综合效益、节约医疗资源以及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协调、沟通、理解的基础上,使涉及到的医务人员均能明确各自的职责,取得目标上的一致,从而为实施临床路径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健全组织体系就是要构建临床路径管理上的三级结构,即成立医院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学科临床路径指导小组和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完善路径运行的组织体系,明确人员职责分工。病种的选择对于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施临床路径前,必须对病种的选择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论证,要结合本医院的实际,选择发病率高、医疗费用高、手术或处置差异小、无效住院时间长的病种。(续)
来源:《中国医院管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