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豆根 Beidougen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系防已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北豆根一名始见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有“北方用的北豆根”之意,而与南方所产的山豆根现名广豆根的相区别。近年鞍山制药厂从中提取生物碱制成片剂及针剂应用。
[历史]
本品未见于历代本草,原植物名称“蝙蝠葛”来自日本,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载有“蝙蝠藤”,谓:“此藤附生壁乔木及人墙茨侧,叶类蒲萄而小,多歧,劲厚青滑,绝似蝙蝠形,故名。治腰痛,瘰疬”。据南京药学院编:《中草药学》载,蝙蝠葛在浙江有“蝙蝠藤”的别名。按赵学敏为浙江钱塘人,故《本草纲目拾遗》的蝙蝠藤很可能就是指此种植物,但浙江民间用藤茎,而本品用根茎,入药部分不同。
[原植物]
蝙蝠葛 别名:蝙蝠藤(浙江),山豆秧根、苦豆根(内蒙古)。
Menispermum dauricum DC.──防己科Menisperm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
生于山地灌木丛中或攀援岩石上。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浙江、陕西、宁夏、甘肃、四川等省区。
[采制]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晒干。
[药材及产销]
北豆根 Rhizoma Menispermi 主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等地。一般多自产自销。
[化学成份]
北豆根的根茎中含有多种生物碱,自西伯利亚及日本产山豆根中分出的生物碱有:山豆根碱( Dauricine)、去甲山豆根碱( Daurinoline)、异去甲山豆根碱(Dauricinol-ine)、山豆根酚碱(Dauricol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蝙蝠葛碱(Menisperine)、青防己碱(Acutumine)、青防己次碱(Acutumidine)、青藤碱(汉防己碱Sinomenine)、齐兰西夫林碱(Cheilanthifoline)、斯替法灵(Stephairne) 及斯替复里啶(Stephol-idine)。最近自我国山豆根中分离出山豆根苏林碱(Daurisoline)。
此外,蝙蝠葛茎、叶中也含有生物碱,茎中含量约1%, 叶中含量约0.35%。曾自叶中分离出去羟青防己碱( Acutuminine)。经北京中医学院及鞍山第一制药厂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所产北豆根根茎的总生物碱含量为1.7~2.5%。其中以山豆根碱含量最高,可达总碱的50%。以春季采收的药材中生物碱含量最高,除生物碱外,尚有糖类、强心甙类、内脂与香豆精类、皂甙、鞣质、蛋白质及树脂等反应。
[点击上图放大] |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以条粗长、外皮色黄棕、断面色浅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直径约 5mm)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外被厚的棕黄色角质层,表皮下方常有断续的木栓层产生,具明显皮孔。皮层细胞多列,有单个石细胞散在,石细胞呈分枝状、不规则形、类圆形或类方形,壁厚或较厚,木化。中柱鞘纤维排列成新月形,两侧有石细胞群,石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稍厚,木化。韧皮部均为薄壁性细胞。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均木化;木薄壁细胞具纹孔,并常1~3列径向排在木质部束两侧。射线细胞5~13列,有石细胞散在。髓细胞具纹孔。本品薄壁细胞中含细小淀粉粒及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棒晶或针晶。
[点击上图放大] |
粉末棕黄色。① 木薄壁细胞多呈长方形长圆形,具纹孔。② 中柱鞘纤维长梭形,直径18~34μm,末端稍钝,常具分隔,壁稍弯曲,内含细小颗粒状物。③ 木纤维长梭形,直径10~26μm,两端锐尖,壁具斜纹孔。④ 具缘纹孔导管及管胞易见,网纹及螺纹导管少见。⑤ 草酸钙结晶细小,方形。棒形或针形,长至3~7μm。⑥ 淀粉粒微小,直径约1μm。
[点击上图放大] |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约5g,加氨试液5ml,搅匀,放置20分钟,加氯仿50ml,振摇,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10%盐酸溶液5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发生橙红色沉淀;另一管加碘试液,发生棕色沉淀。
2.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粗粉2g,加氨试液1.5ml及苯15ml,摇匀后, 浸泡过夜,用棉花过滤。滤液用0.5%硫酸16ml分四次提取。酸液合并,用浓氨水碱化,再以氯仿20ml分四次提取。氯仿液合并,加无水硫酸钠少许,放置1小时后,过滤, 蒸除氯仿至余体积约0.8ml,供点样用;同时用纯品山豆根碱的氯仿溶液点样对照。吸附剂: 硅胶CMC(黄岩硅胶H260目)。展开剂:氯仿-甲醇(80:20)(每10ml混合溶剂中,加6滴氨水),展距18cm。直接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可见多个荧光斑点。显色剂:经改良碘化铋钾试剂喷雾显色后,在常光下可见12个斑点,其中应有一个较大的斑点与山豆根碱相对应,有些较小的斑点在点样量少时,不易显出。
[点击上图放大] |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 用于咽喉肿痛、 肺热咳嗽。用量6~9克。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北豆根碱能降低动脉血压,增加心脏收缩幅度及抗胆碱和解痉作用。能降低血胆固醇的水平。对于高血压病人,能引起显著的血压降低。
2.青藤碱有抗胆碱和解痉作用,能镇痛、消炎、镇静、解热和降压,并可减轻犬和小鼠的过敏性反应。
3.蝙蝠葛碱和木兰花碱均有降压作用。
4.北豆根碱有止咳、祛痰作用,并能对抗氯化乙酰碱引起的抽搐。
5.北豆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肠炎杆菌、痢疾杆菌、伤寒与付伤寒杆菌、红色癣菌等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及白色念球菌等有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