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根 Gegen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常用中药。商品主要为豆科植物野葛根和甘葛藤的根。此外,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浙江等地尚有用同属他种植物的根作葛根应用的。但数量极少。
[历史]
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多类同。而《本草纲目》对葛的记述更为详细:“葛有野生、有家种。其蔓延长……,其根外紫内白,长者七、八尺。其叶有三尖,如枫叶而长,面青背淡。其花成穗,叠叠相缀,红紫色。其荚如小黄豆荚,亦有毛,其子绿色,……”。据以上记载,与目前药材情况相符。
[原植物]
1、野葛 别名:葛条(东北、河北、河南、山东、福建、陕 西),粉葛(山西、江西、福建、江苏、浙江、湖南、四川), 甘葛(河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葛藤(东北、 山东、江西、陕西),粉葛藤(江西、甘肃)。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P.thunbergicna( S. et Z.) Benth;P.hirsuta(Thunb.) Sehneid; P. 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 豆科 Leguminosae
[点击上图放大] |
生于山坡草丛路旁及疏林中较阴湿的地方。
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分布几遍全国。
2、甘葛藤 别名:粉葛、甘葛、葛根(广东、广西),葛麻藤(广西、云南)。
Pueraria thomsinii Benth. ─── 豆科 Leguminosae
[点击上图放大] |
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
[采制]
10月后至第二年4月前后挖根,洗净并刮去外皮, 纵切成厚0.5~1cm的片;或切成长12~15cm的圆柱形或半圆柱形,晒干或用微火烘干。
[药材及产销]
葛根 Radix Puerariae
1、野葛根 Radix Puerariae lobatae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一般均自产自销。以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为主,除本地自用外,还大量供应全国各地。
2、粉葛根 Radix Puerariae thomsonii 多数栽培, 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四川、云南等地也产。多自销。并有出口。
[化学成份]
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曾从野葛根中提得黄豆甙元(Daidzein)、黄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 及黄豆甙元4′, 7- 二葡萄糖甙, 此外记载尚有7- 木糖甙葛根素( 7-Xyloside puerarin)、4′,6″-二乙酰基葛根素(4′,6″-O-Diacetyl puerarin)前三者为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
黄豆甙元R=H
黄豆甙R=吡喃葡萄糖
[点击上图放大] |
葛根素R=H
4′—6″二乙酰基葛根素R=—COCH3
葛根长霉以后总黄酮含量显著下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曾测过不长霉的总黄酮含量可达12%,长霉后下降至4.73%,甚至更低。从总黄酮含量看,以野葛根含量较粉葛根为高。并测定了不同产区葛根中总黄酮的含量。见表。
┌────────┬───┬──────┐
│ 植 物 │产 地│总黄酮含量%│
├────────┼───┼──────┤
│野葛P.lobata │吉 林│ 12.0 │
│ │河 北│ 10.90 │
│ │陕 西│ 11.60 │
│ │四 川│ 8.24 │
│ │安 徽│ 6.45 │
│ │江 西│ 6.59 │
│ │福 建│ 3.59 │
│ │贵 州│ 1.77 │
├────────┼───┼──────┤
│粉葛P.thomsonii│广 西│ 2.22 │
│ │四 川│ 1.20 │
└────────┴───┴──────┘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2、粉葛根 纤维性较弱,有的呈绵毛状,质坚硬而重,富粉性,气微,味微甜。(见照片右)
以块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少为佳。
显微鉴别
1、野葛根 根(直径 4cm)横切面:商品葛根皮部多已除去。木质部射线宽3~8列细胞,波状弯曲。导管直径可达300μm,10~20余个成群,与木纤维束相间排列;纤维束很多, 常数十束成群而排列成环, 纤维壁木化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所有薄壁细胞中含少量淀粉粒。
[点击上图放大] |
2、粉葛根木质部导管较小,直径达76μm, 多单个或少数成群散在,木纤维束较少,非木化或微木化;木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点击上图放大] |
理化鉴别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粉末(40目)0.5g,加95%乙醇25ml,80℃热浸半小时,冷却后滤过,滤液蒸去乙醇,残渣加水溶解后用氯仿洗去杂质(三次),将水液层蒸干,用95%乙醇溶解后点样。吸附剂:硅胶4.5g(青岛,200目) 加煅石膏0.5g 及水13ml。展开剂:氯仿-甲醇(8:2),展距18cm。显色剂:在紫外灯下(波长254nm)观察斑点。葛根素显蓝色荧光。
[点击上图放大] |
葛根的薄层层析图谱
S: 葛根素 1.野葛 2.甘哥藤
圆心纸层析 将上项乙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洒1 %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干燥后在紫外光灯下(254nm)呈蓝色荧光圈, 在氨水下熏后颜色更亮(黄酮反应)。
[性味及功效]
味甘辛,性平。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止泻的功能。用于表症发热、无汗、口渴、头痛项强、麻疹不透、泄泻、痢疾。用量5~10g。退热生用,止泻煨熟用。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静脉注射葛根黄酮能降低醉狗的血压和脑血管阻力,高血压狗口服后血压亦轻度下降,并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和乙醯甲胆碱的降压反应减弱。葛根能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项强、头晕、头疼、耳鸣等症状。葛根的三种成分黄豆甙元、黄豆甙和葛根素都和葛根总黄酮的作用相似。葛根能缓解冠心病人的心绞痛症状,部分病人的缺血、心电图改善。静脉注射葛根黄酮能增加麻醉狗的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血管痉挛。改善实验性心肌梗塞犬的心肌代谢。此外葛根对早期耳蜗性聋和偏头痛均有较好的疗效。用葛根浸剂经口给予因耳静脉注射伤寒混合菌苗而发热的家兔,每公斤相当于2g生药制剂,证明有强力的解热作用。
[附注]
除上述2种植物为葛根的主要来源之外, 同属的一些植物在部分地区也作葛根使用。
1、食用葛藤 Pueraria edulis Pamp.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等称葛根、葛藤;四川称粉葛、甜葛、甘葛。都作葛根入药。总黄酮含量低,在1%以下。
2、峨嵋葛藤 P.omeiensis Wang et Tang,分布于四川、 贵州、云南。贵州称苦葛;四川称粉葛。贵州、四川部分地区作葛根入药。总黄酮含量低,在0.5%以下。
3、三裂叶葛藤 P.phaseoloides (Roxb.) Benth, 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浙江称粉葛、葛藤,浙江部分地区作葛根入药。总黄酮含量在1%左右。
4、云南葛藤 P. peduncularis Grah. P. uunnanensisFranch.)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四川称苦葛;西藏称羌区兴。西藏个别地区作葛根入药。本种根茎作农药、杀虫剂,不应作葛根药用。
以上6种植物的检索表:
1.托叶基部于着生处下延成盾状或箭头状:萼齿比萼筒长或近等长 2.托叶箭头状;小叶先端3裂;苞片卵形;萼宽钟状……………1.食用葛藤Pueraria edulis 2.托叶盾状:萼钟状 3.托叶卵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花萼长8~10mm,萼齿与萼筒等长或近等长;翼瓣基部的耳 长大于宽 4.顶生小叶菱形,先端渐尖;托叶卵状长椭圆形;萼齿5………………2.野葛P.lobata 4.顶生小叶近圆形,先端短尾状渐尖;托叶椭圆形;萼齿4………………………………… ……………………………………………………………………3.峨蝇葛藤P.omeiensis 3.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花萼长1.2-1.5cm,萼齿远比萼简长;翼瓣基部的耳短…………… …………………………………………………………………………4.甘葛藤P.thomsonii1.托叶基部不下延成箭头状或盾状,舌状或披针形;萼齿比萼筒短或稍等长 5.托叶舌状;萼齿卵形;花冠长1.5cm,龙骨瓣基部的耳圆形。种子肾形……………… ……………………………………………………………5.云南葛藤P.peduncularis 5.托叶披针形;萼齿三角形;花冠长约1cm;龙骨瓣基部无耳;种子长椭圆形………… …………………………………………………………6.三裂叶葛藤P.phaseoloides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棘閸モ晝褰�
闁稿繗娅曢弫鐐烘儌閻愵剙顎�
閻犲洤瀚鎴﹀礄閻樻彃缍�
闁瑰吋绮庨崒銊╁即閺夋埈妯�
|